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空心台风“麦德姆”(2014)引发的江西局地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从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冷空气侵入作用等方面,对2014年台风"麦德姆"登陆后的空心结构及其引发的7月24日德安县局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层南亚高压东风急流形成的高空辐散流场的变化,以及下垫面和地形的影响导致了台风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出现空心结构;冷空气与热带风暴的东北象限发生作用,使热带风暴外围德安县附近大气垂直层结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与维持,使低层辐合加强和对流加强,在东风急流带来充足的水汽辐合条件下引发了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52.
<正>1大雾过程2013年10—12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12 d,与常年相比持平。以11月15—17日的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尤其是16日早晨的大雾生成时间早、能见度低,浮梁县、石城县出现了能见度为40 m和50 m强浓雾。  相似文献   
53.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1):I0001-I0001
<正>江西省2013年10—12月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偏多。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影响前差后好,其中10月至11月上旬持续少雨,秋冬种进度以及灌溉条件差的地区晚稻、棉花后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以棉花受影响较大。11月中下旬先后出现两次降水,12月出现冬季暴雨,有效解除了农业干旱,对冬种及冬作物生长有利。10月,气温略偏高,日照大部偏多,降水明显偏少。月内仅7—8日出现一次小到中雨天气,其余时段基本无降水。晴多雨少,光温条件对二晚成熟收晒、棉花裂铃吐絮及采摘等有利,晚稻收割进度快于上年同期。但由于降水明显偏少,赣  相似文献   
54.
风云三号C星(FY-3C)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两个红外分裂窗通道数据生成的晴空大气可降水(TPW)产品已投入业务使用。本文介绍了该产品的生成方法,并从产品精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评价产品质量。与MODIS Terra TPW的月平均数据对比,FY-3C VIRR TPW能正确反应大气可降水的全球分布。与2015年3月—4月的全球探空数据对比,FY-3C VIRR TPW均方根误差为5.36 mm,相对误差在水汽值大于30 mm时在20%以内,并且夜间产品精度优于白天。相比于MODIS红外TPW产品与探空数据的误差,FY-3C TPW精度略好。计算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FY-3C VIRR TPW产品相对探空数据的月均方根误差,19个月均方根误差的标准差是0.54 mm,小于同期MODIS Terra TPW均方根误差的标准差,说明FY-3C VIRR TPW产品在检验时期内更稳定。FY-3C VIRR TPW产品精度较高且质量稳定,具备广泛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5.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1):I0001-I0001
2007年10-12月,江西省出现大雾的日数(全省每日15站以上的大雾)共有3d(表1),与常年相比明显偏少。其中11月20日为江西入秋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雾天气过程,全省共44个县(市)出现大雾,其中27个县(市)能见度小于500m,万载、上饶、德兴等6县(市)能见度不足100m。  相似文献   
56.
2015年5月18—19日江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5月18—19日发生在江西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雨情及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东北冷涡东移南调,引导其南侧高空槽东移,并引发弱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维持在18°N附近。弱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北侧西南急流持续交汇有利于江西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的稳定环流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旺盛的水汽输送及辐合在江西南部的维持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导致江西南部的东北部局地较强的静止锋锋生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学成因。  相似文献   
57.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1):I0001-I0001
2012年10-12月天气、气候条件对江西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晚稻生育后期温高光足,对籽粒充实和成熟收晒均有利,晚稻为丰产年景;11月降水偏多,对扩大冬种面积有利,但对柑橘生产有一定影响。12月出现的大雾、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8.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I0001-I0001
1暴雨过程 2011年4—5月,全省降水总体异常偏少,为历史同期最低值。进入6月后降水量赣北、赣中明显增多,且降雨相对集中,先后经历了4轮强降雨过程。4-16月全省共有8d出现区域性暴雨(表1)。  相似文献   
59.
1大雾过程2006年10—12月,江西出现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8d,主要集中在10月和12月(表1)。与常年相比属略  相似文献   
60.
2007年6-7月江西雷电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2007年6—7月江西雷电灾害特别严重的事实,从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形势背景、对流不稳定指数,以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常频繁的闪电和较高的闪电密度,是造成江西2007年雷击人员伤亡重于往年、重于其他省份的重要因素。雷击死亡人数与闪电次数和闪电密度相关性较好,当闪电密度≥2.0次/km2时,发生雷击伤亡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副高位置不稳定、短波槽移动频繁以及不稳定指数偏强,是江西雷电频繁发生的天气背景条件。当雷达组合反射率强度>54 dBz、回波顶高>12 k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40 kg/m2时,江西易产生强雷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