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996 年9 月至11 月间,对HaleBopp 彗星进行了照相和光电观测.给出观测结果,包括几次爆发和可能的爆发活动  相似文献   
92.
1.IntroductionAlthoughGCMsprovedsuccessfulinreproducingthebasicfeaturesoflarge--scaleatmosphericcirculations(Gates,1992),theyaretoocoarsetodescribethedetailsofregionalclimatepatterns(Grotch,etal.,1991).Intheregionswheretheatmosphericdynamicalandphysicalforcingsvaryonascaleoflessthanafewhundredkilometers,suchasinthepresenceofcomplexterrain,afactorof10orgreaterincreaseinmodelhorizontalresolutionmayberequiredtosimulatetherealisticregionalresponsestothefutureclimatechanges.Duetothelimitationsinb…  相似文献   
93.
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于大气临界高度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张耀存  钱永甫 《气象学报》1999,57(2):157-167
利用P-σ混合坐标系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于大气临界高度问题,通过对数值试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在高原隆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临界高度,这个高度在夏季约为1500~2000m。当高原总体平均高度超过临界高度后,高原周围地区的气流主要以绕流为主,爬坡气流的速度较小,稳定的高原季风开始形成,高原地区范围内为强大的上升运动区,高原南侧和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一条明显的雨带,随着高原隆升高度的增高,雨带内的降水量逐渐增加,同时高原西侧附近地区形成一个稳定的感热通量大值带  相似文献   
94.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ten-day mean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TMLH) have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NCEP from January of 1979 to December of 1995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monsoon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maximum centers ofTMLH standard deviation in the northwest Indochina and the Indian Peninsula as well as thewestern Pacific, SCS,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ir locations and strengths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period of SCS monsoon onset. A positive zonal deviation of TMLHoccurs first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pparently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Indian Peninsula. Theappearance of maximum positive zonal deviations of TMLH approximately coincides with the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the Indochina and Indian Peninsulas, the TMLH increases graduallywith a small amplitude of variation before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and the rate of increase is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the onset of the monsoon; whereas over the ocean, TMLH decreasesbefore the monsoon onset, varies little during the period of monsoon and increases gradually afterthe ending of monsoon.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ummer monsoon, and its variation is an phenomenon accompanying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95.
EFFECTS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ON THE MONTHLY MEAN SIMULATION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reatments of the boundary layer in a five-layer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mixed P—σcoordinates are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similarity theory,which is widely used at present.Twokinds o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f the boundary layer are designed,and static test and numericalsimulation are performed.It is found that the iterative scheme can fairly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fthe mean climate field in July.The abnormally strong heat low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sweakened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96.
温度,盐度和风应力对南海海流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南中国海的年平均海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温盐结构和风应力在海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仅有温盐水平不均匀分布也可以驱动海水而生成南海海流,但此种海流的结构较乱,最大流速只有30~40cm·s-1。若温盐无水平结构,则在风应力驱动下,南海海流的结构较为有序,且最大流速可增至60~70cm·s-1。在温盐水平分布不均匀并有风应力的作用时,生成的南海海流与仅有风应力作用时的海流场较相似,说明在南海海流的形成中,风应力的作用更为重要。海面自由高度的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7.
大地震引起了左家庄和宝坻(相距~50km)两井中截然不同的同震水位响应.我们用水位的气压和潮汐响应来分析解释此现象.结果表明,宝坻井的观测含水层中存在页岩,且此井受裂隙影响很大,储水效应较差.页岩的复杂裂隙或者各向异性可能会导致此井观测含水层处于半封闭状态,从而导致垂直向排水的发生.通过多方计算分析后,我们将这两口井划分为两种模型—1.水平流动模型;2.水平流动+垂直流动的混合流动模型.由于裂隙影响,宝坻井的观测含水层介质与外界的水力沟通性在震前就较强(震前渗透率就比较大),所以宝坻井观测含水层与外界的孔隙压差异较小,导致同震渗透率上升较小甚至没有变化,这些因素是导致该井同震水位变化幅度总是非常微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
盆地火山岩相模式是储层分布规律和识别的重要基础,目前遇到了地层单位不一致、钻井揭示不系统和盆地间存在差异大的问题。基于此,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基本地层单位的相模式。本文总结了相、岩相、火山岩相的相关定义,梳理了针对地质填图、矿产普查、现代火山和盆地火山岩研究的火山岩相分类方案的特点。本文认为利用出露好的现代火山研究成果指导盆地火山岩相研究是首选的研究方式。针地火山地层堆积单元,突出岩石组构和几何外形要素,厘定了5相15亚相44微相的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和亚相分别是爆发相的热碎屑流、(热)基浪、火山碎屑裙和火山碎屑筒亚相,喷溢相的水上熔岩流、水下熔岩流和水上喷发水下就位熔岩流亚相,侵出相的水上熔岩穹丘、水下熔岩穹丘和早期水下晚期水上熔岩穹丘亚相,火山-沉积相的火山泥石流和崩塌堆积亚相,次火山岩相的岩脉、岩盖和岩盆/岩席亚相,进一步指出了各微相的特征岩石结构构造。不同化学成分的熔岩可以形成相同的亚相或微相,如流纹岩和玄武岩均可以形成喷溢相水上熔岩流亚相复合熔岩流微相,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可形成侵出相水上熔岩穹丘亚相。从储层来看,复合熔岩流微相好于水上熔岩穹丘亚相的各类微相,所以本...  相似文献   
99.
通过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参数计算,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认识: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280℃,具有较宽的变化区间,盐度(w(NaCl))为3.2%22.8%;白云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6163℃,大部分盐度较低,为1.1%-14.8%。3个成矿阶段闪锌矿和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布特征:从热液成矿期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围岩蚀变,流体呈现中高温-高盐度→中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低盐度的演化规律。在整个热液成矿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盐度的流体参与了作用,流体混合可能是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pH值计算结果表明,迁移阶段时,成矿流体呈酸性,从成矿阶段Ⅰ—Ⅳ,流体pH逐渐增大,主成矿阶段Ⅱ—Ⅲ时,闪锌矿和方铅矿在中性、弱碱性下大量析出。受控于CO、CO_2、O_2间逸度平衡的CO_3~(2-)和HCO_3~-缓冲对调节了成矿流体的pH值,碳酸盐岩在铅锌的运移沉淀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在分辨率为9 km的华南中尺度模式中引进meso-SAS方案,结合一次季风槽内的华南暖区暴雨天气过程,对原meso-SAS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利用高分辨率模式对积云覆盖比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在9 km网格中积云覆盖比已经不能再忽略不计,因此meso-SAS要比SAS方案更加适用于该模式。原meso-SAS方案中估算的积云覆盖比大致合理,但是分布很不连续,容易导致计算不稳定,通过格点平均垂直速度估算积云覆盖比可以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对于受大尺度强迫场影响不是很明显的局地性强降水过程,原meso-SAS方案中使用的“准平衡”闭合假设会引起比较大的降水预报偏差,使用不稳定能量的松弛调整进行闭合可以有效地改善降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