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41.
李小建  李二玲 《地理科学》2004,24(2):136-143
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既具有一般企业集群的共性——它是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网络联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又具有其特殊的个性——模仿创新的普遍发生、中原文化背景、制度扶持和较低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起决定作用。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详细分析了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内在来源。  相似文献   
142.
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对中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的乡镇数据分析表明, 地理因素对农区经济发展具重要影响。 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 地形和农业资源条件具有显著的影响; 而在相对较高经济发展 水平的乡镇, 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伴生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更为显著。模型分析表明, 地 形显著影响乡镇的人均收入, 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 其影响程度递减。人均土地面积显著影 响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乡镇的人均收入。对非农产业比重低于20%的乡镇, 人均土地每 增加1 hm2, 人均收入就增加约96 元。地理位置影响着相关农区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对收入 较高的农区的影响十分明显。全省高收入乡镇的70%集中在河南中部地区, 正好与中原城市 群的空间范围相吻合。就单个乡镇而论, 离县城的距离显著影响高收入乡镇的人均收入。地 理因素对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影响处于变动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传统地理因素(如 地形、农业资源因素等) 的影响逐渐被对经济积聚有明显影响的地理临近性等要素的影响所 取代。因此, 不能简单的认为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下降。  相似文献   
143.
我国海水养殖污染的一项重要原因在于对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清,作为我国仅次于开放式养殖的第二大海水养殖方式,围海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为提高围海养殖效率,降低围海养殖的外部成本,提升公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基于391份随机调查样本,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围海养殖外部成本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舟山市围海养殖的外部成本约为42.97万元/月;相较于一般居民,围海养殖户对围海养殖外部成本的认知更为清晰和深刻;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改进围海养殖技术,出台更严格的围海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将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与围海养殖废水处理水平挂钩等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围海养殖的外部成本。  相似文献   
144.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评估水产养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环节,对渔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于2018年5-10月,采用黑白瓶法对闽江河口区的3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塘(Pond Ⅰ、Pond Ⅱ和Pond Ⅲ)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监测,初步研究了初级生产力在池塘间的差异性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养殖期间养...  相似文献   
145.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09,28(3):738-750
本文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基于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企业在初创阶段的衍生网络与现阶段的情感网络、咨询网络和合作网络,探讨了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中网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相对于偏重技术联系的发达地区高技术集群来说,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更具有内生性和自组织规律。在集群成长和网络演进的过程中,集群网络中的核心关系受农村社区聚落环境的影响,并随农区企业规模、地位和能力的改变而演变。依此集群网络的形成和演化经历4个阶段,即家族或泛家族网络阶段、内部分工生产网络阶段、本地创新网络阶段和全球供应链网络阶段,各类型网络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基于对中国发展中地区的河南省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对经济水平较低、受外部影响较小但增长迅速的内陆省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同,中国发展中地区的国有银行业逐步向中心城市集中。其中,作为区域中心的地级城市的地位上升最为突出。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制度变化有关;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又是促进该趋势的直接诱因。这一观点通过混合OLS模型模拟得到证明。城市内部的银行业区位变化,具有一些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心城市的迅速拓展。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又带来了城市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由此形成了银行业区位的不断扩散,新兴快速增长的地区,迅速吸引了一批银行的建立。对郑州市58家银行网点的调查表明,在1978年之前,银行网点设立十分遵循计划体制的安排;而在1979年以后,邻近地段“人均收入水平高:决定着相当一部分银行网点的布局。这从微观角度佐证了河南省的分析结论。金融系统的集中格局,为非中心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7.
根据国外工业地理学文献资料分析,评述这个学科研究的两个新特点:公司的地理研究和区域政策对工业影响研究,兼论我国工业地理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8.
以重大自然灾害如2004年"12.24"印度洋海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海地特大地震等为背景,针对灾区处于环境脆弱的丘陵高山、基础设施贫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了巨灾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建构。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数据与卫星遥感图片等分析资料,通过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AnalyticalH ierarchy Process)方法建立选址原则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初步定量分析。成果可以协助决策部门为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和确定巨灾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国家制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对应用AHP方法其局限性做出客观分析,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9.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针对地震灾区处于丘陵高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地震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建立选址原则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成果可以协助决策部门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和确定特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国家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采用极重灾区的选址作为实际案例比较,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的有效型进行了验证,对其局限性做出客观分析,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