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城市人体舒适度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明确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城市因子,该文首先利用1981—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气象数据,研究气候舒适度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了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城市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冷不舒适日数均呈减少趋势,热不舒适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舒适日数变化不大。城市化综合水平与冷不舒适日数倾向率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热不舒适日数倾向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最主要城市因子为总人口数量,其次为建成区面积、总用电量、公共交通实有车辆、人均绿地面积等。  相似文献   
342.
杨佳佳  林楠 《地质学报》2016,90(10):2908-2918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复杂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评价过程,通过识别和提取地、物、化、遥等多源地学观测数据中的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地质成矿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综合信息成矿模型并应用于成矿预测,从而圈定和评价成矿远景区,为区域找矿工作部署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将证据加权模型引入到成矿预测研究中,通过建立和评价地质信息、化探信息、遥感蚀变信息、遥感线环形构造密度信息与已知矿化点的关系,然后用贝叶斯公式计算成矿后验概率,推出研究区成矿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信息成矿模型预测结果符合研究区地质成矿规律,和已知成矿点吻合率达71.4%。  相似文献   
343.
长沙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空间粒度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3年的遥感图像对长沙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在ArcGIS 10.0、ENVI 4.8、Fragstats 4.0和Excel 2007软件的支持下,通过上推尺度像元的比例占优法改变空间粒度,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粒度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类型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大,各土地类型的指数呈现出3种变化趋势:增大、减小及无明显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粒度越小,对斑块密度及斑块形状指数变化的影响越明显。空间粒度越大,对斑块结合度和斑块集聚度变化的影响越明显。景观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增大,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基本不变;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缓慢减小;随着时间的变化,蔓延度指数呈减小的趋势,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大的趋势。90 m是本研究中分析空间粒度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344.
将FLAC3D和Surpac应用于正演成矿模拟和反演预测评价来实现矿产资源的联合评价是找寻隐伏矿体的一种新思路。FLAC3D和Surpac的存储方式和数据结构有很大不同,为了使FLAC3D正演模拟的结果能导入Surpac中进行联合评价,采用C# 语言实现了FLAC3D的模拟数据(TXT数据)向Surpac的CSV数据转换。实验表明,此转换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将FLAC3D的模拟结果转移到Surpac软件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5.
许立权  张彤  李雪娇  等 《江苏地质》2015,39(4):599-608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古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两大成矿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在不同的构造单元和各地质历史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全区已探明矿产地434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34处,小型矿床261处,矿(化)点133处。共确定5种预测方法类型,划分为27个预测工作区,选择了22个典型矿床。采用地质体积法和磁法体积法预测资源量,圈定铁矿最小预测区1 328个,预测资源总量59亿t。全区共圈定13个铁矿找矿远景区,并对其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346.
Global Mapper支持多种格式的光栅、高程、矢量数据的读取与输出,并内置多种坐标投影方式。尝试挖掘其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多种投影模式的功能,快速实现测绘图形数据的转换。通过设置当前工作空间的坐标投影模式,然后打开任何其支持的、含有坐标投影信息的数据,所有数据均自动转换成当前的投影模式,最后将文件输出(另存为)为所需的格式,即可快速完成数据转换。转换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格式的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面模型)数据转换、相同格式但不同坐标投影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卫星影像配准等  相似文献   
347.
TheMarkVlietriversystemtransportsbedmaterialandpollutedsuspendedsedimentstotheVolkerakZoomlake,awaterenvironmentofhighlimnologicalvalue.Toprotecttheliving,workingandrecreationareasinthiscatchment,aproperintegratedwatermanagementisessential.Asystematiccontrolandsanitationofthepollutedsedimentsintheriverenvironmentwillhelptostopfurtherdegradationofthewaterecosystemquality.Therefore,atransboundarycollaborationbetweenBelgianandDutchauthoritiesissetuptostudyandsanitatethisinterregionalrivercatchment.Toimprove  相似文献   
348.
铜陵矿集区地壳浅表结构的地震层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给铜陵矿集区成矿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地壳浅表结构信息 ,以及试验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金属成矿区的应用效果 ,利用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中的初至波走时数据 ,对铜陵矿集区地壳浅表结构进行了层析成像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矿集区浅表地壳的速度分布存在着丰富的结构变化特征 ,层析结果给出的速度变化特征与地表观察到的地质、构造、岩体和矿体分布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可以为深部隐伏矿床的勘探研究提供丰富的地壳浅表结构信息。笔者认为 ,今后还应考虑同时采用初至波和反射波走时 (甚至波形 )资料进行层析反演的方法 ,来进一步提高较深部 (>5 0 0m)地质目标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349.
山东潍坊沿海地下卤水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资源的赋存条件、空间分布等卤水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浅层地下卤水含水层为1层,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承压地下卤水含水层为4层,赋存于第四系更新统中;地下卤水来源于海水,系蒸发浓缩成卤,是一种复杂的水盐体系;其中含有Na 、Mg2 、Ca2 、K 、Li 、Rb 、Br-、Cl-、O2-、SO42-、BO2-、I-等离子,并组合形成多种可溶盐类;主要有益组分为NaCl、Br、MgCl2、MgSO4、CaSO4、KCl、I、LiCl、Rb2O、B2O3等;达到工业指标的矿种有5种,分别为NaCl、Br、MgCl2、MgSO4、CaSO4;估算的卤水总储量为59.92×108m3。  相似文献   
350.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1套砂泥岩互层沉积,前人关于清一段沉积相和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以及岩屑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碎屑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分布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指数)、泥岩颜色分区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石南31井区清一段沉积时期的物源不是单一方向的,而是随时间推移,物源方向有所变化。碎屑百分含量分析发现清水河组一段第二砂层组第1砂层(K1q 2-11)和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3砂层(K1q 1-31)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和北方;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1砂层(K1q1-11)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南方的物源消失,物源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清一段晚期地层发生掀斜运动,导致古地理面貌由早期的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砾岩的厚度分布、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及泥岩颜色分区也反映了相似的特征。综上所述,石南31井区在清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存在两个方向的物源:一为东南方向,一为北方,而且在一定时期,两个方向的物源各有一定的影响范围。由早到晚,北方物源由北向南逐渐深入,到晚期影响了整个研究区,早期东南方物源也为主要物源,到晚期退出了研究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