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通过对雷达波春季在海面上发生超折射现象的分析,发现在一定时间内由海面上吹来的空气是干而暖的,此时海洋不但没有供给陆地水汽,反而减弱了陆上的降水。  相似文献   
372.
关于海雾生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海上雷达波的超折射现象,指出:海雾的出现总是在雷达波发生超折射之后,由此确定海雾形成时的大气结构特征,并对海雾的生成以及其出现时间有了新的了解。指出根据雷达波超折射现象可用来作海雾预报。  相似文献   
373.
南沙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铁和锰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年11月(冬季)和1999年7月(夏季)两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深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物,Fe和Mn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Fe、Mn的平面和深度分布。在沉积物的上层几厘米处Fe和Mn都出现了峰值,这是上层Mn^2 (Fe^2 )氧化,再沉淀引起的,沉积物中Fe和Mn的深度分布是氧化锰(铁)和氢氧化锰(铁)的还原,扩散和再沉淀的结果,细菌在海洋环境的Fe、Mn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洋底的厌氧环境中细菌将Fe、Mn还原为低价离子或可溶性化合物向间隙水和上覆水移动,在沉积物表层的氧化条件下细菌又使环境中的Fe、Mn沉淀,使其再次富集。  相似文献   
374.
在各种地形变的异常中,有些异常不能只归属于一次地震,而是一组地震的共同反映,我们称之为”地震组异常”。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三组强震的地形变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曲基本特征是:异常的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群体出现。异常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速率异常,另一种是形态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可以作为地震组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75.
陈绍东  李斌  孟青  张义军  邱实 《气象科技》2007,35(Z1):21-26
总结了正极性地闪和双极性闪电的特征,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正地闪和双极性闪电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2007年6月7日发生在广州从化的正地闪个例及以往的研究成果,得出正地闪易出现单次回击,且回击之后常常伴随着连续电流,其持续时问一般为几十到几百毫秒.正地闪先导一般不表现出像负地闪先导那样明显的梯级特征,其甚高频辐射比负地闪先导要弱;正地闪与云闪放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6.
地震前兆异常的信度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绪  蒋春花 《地震》1998,18(4):319-324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1980-1997年地震前兆异常信度按时间进行合成,其结果对该地区MS≥5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效果,再将前兆异常的信度视为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建立地震前兆异常综合信度的时空动态模型,并对1976年以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地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震均发生在前兆综合信度的高值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和1984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进行检验,结果也较  相似文献   
377.
反射系数(K)法在确定红层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求 《地质与勘探》1998,34(5):37-41,61
以实例说明采用反射系数(K)法解释电测深ρS曲线,能有效地区分红层中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378.
汉诺坝玄武岩中麻粒岩类捕掳体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陈绍海  孙敏 《岩石学报》1998,14(3):366-380
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汉诺坝玄武岩中的麻粒岩捕掳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长英质麻粒岩、苏长质麻粒岩、二辉二长麻粒岩和二辉麻粒岩,其中以二辉麻粒岩最为常见。麻粒岩捕掳体均具变质重结晶结构以及块状或条带状构造。不同种类的麻粒岩捕掳体在矿物组成和矿物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别,但各主要矿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成分相关性。应用Wood和Banno二辉石温度计的计算结果表明,含二辉石麻粒岩捕掳体的平衡温度分布于800°~950℃之间,主要集中于900°±50℃范围内,具Opx+Cpx+Pl矿物组合的二辉麻粒岩捕掳体的形成压力范围约为0.6~1.1GPa。二辉二长麻粒岩落在相似的温压范围内。麻粒岩捕掳体在950℃处的突然消失指示了第三纪时汉诺坝地区岩石学壳幔边界的温度。  相似文献   
379.
分析了广州市雷暴日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日总量的71.38%,雷暴日的季节分布具有双峰型的特征。近48年以来广州市雷暴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广州市5~8月的雷暴日与同期850hPa大气环流的关系:多雷暴年整个亚洲中纬地区(35N)有明显的偏西风距平,南海及广东以及向北延伸的广大地区的西南及偏南气流盛行,少雷暴年则刚好相反。与近海海温做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得出:广州市雷暴日与前期4~6月印尼附近西太平洋海温呈负相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80.
任留东  陈炳蔚 《地质通报》2002,21(7):397-404
沿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山脉)分布一条变质-花岗岩带,其变质级别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呈高低起伏变化,而不是单调递增或递减。花岗岩与围岩以和谐过渡为主,岩体不同部位的矿物、岩石成分均有相当程度的变化,熔融程度较低;而高喜马拉雅花岗岩是低共熔的结果。北喜马拉雅变质-花岗岩带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相比,从变质作用到岩浆活动均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认为,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相似,相时间上又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