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2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测绘学   746篇
大气科学   1068篇
地球物理   1108篇
地质学   3548篇
海洋学   1001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503篇
自然地理   76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9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不同季节底梄生物数量的动态由其组成种的种群特点所决定。在一些生命周期短(一年左右)、生长速度快(新生个体当年可以长成)的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就比较显著;而生命周期长、其种群由多个年龄组的个体构成的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年之中种群数量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底栖生物数量的急剧改变又决定于经济种的捕食活动和优势种的生物学过程。台湾海峡系经济鱼、虾类的集中分布区,尤以上升流区范围内的集群最密集。为了便于深入研究上升流与经济鱼、虾类资源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上升流范围内底栖生物数量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52.
台湾海峡1999年8月表层温盐的走航式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8月台湾海峡的调查资料中走航式温盐仪的资料,对该海区的表层温盐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该海区存在多处上升流和冲淡水。台湾海峡调查海区的上升流区大致可分为两类:(1)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区:平潭上升流区、东山上升流区和南澳上升流区;92)台湾浅滩附近的上升流区。冲淡水主要有九龙江冲淡水、珠江冲淡水和闽江冲淡水,此外还有粤东沿岸水。  相似文献   
53.
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粘土层”的讨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粘土层”;本区晚更新世末古地形呈由东、东南向西、西北逐渐抬升的掀斜状,并控制着全新世的海侵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54.
台湾海峡中北部夏季溶解氧饱和度分布与上升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台湾海峡中北部1983年5月至1984年5月、1987年7,8月和1988年5~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饱和度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夏季上升流的中心位置经常出现于海坛岛北侧至湄洲岛一带海域,西南季风是该区上升流产生的主要动力因子,该区上升流平均流速为4.4×10~(-3)cm/s。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首次探讨了珠江口海区颗粒有机碳(POC)和氮(PON)的来源、季节性分布;它们的浓度变化与大陆径流以及与悬浮物含量的关系。此外,还初步计算了珠江经虎门口入海的POC和PON迁移量。  相似文献   
57.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爱玉  陈松 《台湾海峡》1993,12(1):16-20
根据1984年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Fe、Mn、Cu、Ni 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21%、730×10~(-6)、19.4×10~(-6)、44×10~(-6)分布比较均匀,Pb、Zn 和Co 含量(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7.0×10~(-6)、25.8×10~(-6)和243×10~(-6))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控制,本地区的金属来源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8.
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沙群岛海区,具有盛行季风和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明显、高温高湿、常年多去、降雨量丰富、大风频繁、风向变化规律明显、辐射强烈、热量充沛、“长夏无冬”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9.
Based on the numerical model shown in Ref. [1], a dynamic analysis is given for the storm surges caused by the four typhoons (i. e. typhoons Nos. 5310, 5612, 6126 and 6207) on the east coast of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in which the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dynamic factors to local surge elevation are calculated numerically, including the Coriolis force,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force, the bottom friction, the local topography and the coupl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surge current and elevation as well as between surge currents themselves. Moreover, the responses of these factors to different kinds of typhoon tracks and water depths ar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and the effects of grid size on the computed result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60.
利用ARC/lNFO建立S-57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字海图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业化数字海图产品的重要前提。S-57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颁布的国际通用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该标准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用来进行数字海图数据的传输。本文介绍了海图数据库建设中对S-57的一些研究情况,提出了如何利用ARC/INFO)平台建立S-57数据体系的参考模式,并对未来电子航海图(ENC)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的建立模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