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71.
利用1984-1997年4-9月驻马店地区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同期高空图,传真图,卫星云图资料,根据不同天气系统不雷达回波的移动规律,采用FoxBASE+2.10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建立了713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72.
英国人写的《人在高原》一书中曾断言 ,人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将无法生存 ,而帕米尔高原的杏花村人却在海拔五六千米、空气稀薄的冰雪高原上活得潇洒异常 ,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杏花村地处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内 ,四周全是摩天的冰川雪岭。飞机在这里只能望山兴叹 ,马和牦牛成了主要交通工具。这是古丝绸之路上一段最危险 ,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小道。这里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 ,5级以上的大风一年要刮200多天 ,生物学家称它“永冻层” ,西方人叫它“地球第3极”。果然名不虚传 ,天上没有一只鸟 ,地上不见一棵树 ,一路上根本找不…  相似文献   
273.
以长期降雨-径流观测资料为基础,建立小流域水文单位线以有效描述山洪响应特征,并探究变化环境下的山洪响应特征是否发生改变。单位线在山洪预报中应用广泛,但在气象领域受关注较少。以两个美国小流域(USGS站点02137727-卡托巴河、01572025-斯瓦塔拉河)为研究对象,探讨考虑不同前期降水和致洪降水条件下单位线提取和优化方法,以及前期降水对流域单位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前期影响雨量下的平均单位线对降水-径流模拟总体效果较好,两个流域1985年以来共16个降雨径流事件模拟的平均纳什模型效率系数分别为0.846和0.940,平均峰值相对误差分别为9.40%和7.47%。前期影响雨量越大,则单位线峰值越高,峰现时间提前。同时考虑前期降水和致洪降水组合的单位线,能更好反映雨洪事件中山洪响应特征,模拟效果进一步提高,对提高山洪概率预报很有意义。通过分析卡托巴河流域33 a单位线的年际变化,发现降水增多和强降水频率增加导致流域山洪响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单位线峰值呈现增加趋势,涨洪历时呈减少趋势,未来山洪灾害风险变大。  相似文献   
274.
在内波条件下,水声信道稳定性变差,声速剖面的重构具有一定难度。与其他方法相比,经验正交分解法优点在于能用少量参数进行重构,而不需要引入大量的参数。利用南海北部陆坡测量的温度链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对声速剖面进行重构。结果表明:在内波剧烈的南海北部海域,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重构声速剖面具有可行性,其前3个模态累计贡献率达到96.7%。分析样本的周期覆盖率对重构结果的影响后发现,当样本覆盖完整的海洋潮汐活动周期时,基于EOF分析对本组声速剖面的重构均方根误差小于1.1 m/s,重构声速剖面结果理想;而当采集的样本不能覆盖完整周期时,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75.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更新及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并对其年龄跟胸径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2.油松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油松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后期锐减和末期衰退的特点。3.油松年龄与其胸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76.
东天山—北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对于其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演化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东天山东段国宝山地区出露有一系列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质岩石,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天河石花岗岩.该系列岩体整体以富硅、富碱为特征,其中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具有钾质和富镁特征,轻稀...  相似文献   
277.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站1965年~2004年共40a≥50mm的暴雨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年际变化较大,整体呈增多趋势。而暴雨的季节变化则因为海南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旱涝分明的干湿两季,其中11月至次年3月为海南的旱季,暴雨次数不到全年的2.5%,而6~10月的多暴雨期,暴雨次数达到全年的77.3%。暴雨的地域变化则因为海南岛地形的影响,东部和中部的暴雨较多,西部、北部的暴雨较少。  相似文献   
278.
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永红  白竣天  李小凡  贾科  陈辉 《岩石学报》2011,27(6):1909-1915
本文主要研究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2009年1月初,我们在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南缘的雅安进行考察,并开始采集地热深井的地下水样品,到5月初结束。在采样期间,龙门山断裂带发生4~5级余震多次。对所采地下水样品氢同位素δD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震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异常与该断裂带上4.0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相关性。从氢同位素δD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看出,(1)震前氢同位素δD值由背景值逐渐降低,震后升高,然后再逐渐回归背景值;(2)地震的级别越大,氢同位素δD值变化越显著;(3)从氢同位素δD值开始系统地降低到地震发生,这个过程大约可持续一周左右时间,属于临震预报的时间范畴。从本研究结果可得出地下水中氢同位素δD值异常能够反映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为5.0级以上地震临震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79.
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从人类活动、地质、地形和气象水文条件4个总目标和19个子目标,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目标因素等级及权重,对邱家沟,天须沟和长坡沟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邱家沟泥石流易发性最大,天须沟次之,长坡沟最小.  相似文献   
280.
珠江流域的西、北江洪水传至王水市思贤窖后,通过自然调节,汇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经八大口门分流出海。马口水文站位于西、北江三角洲同河区的顶端,该站防洪警戒水位为6.SOm,]951~1993年实测最高水位为9.63m。自1951~1988年的38年中,只有4年(1962、1968、1976、1978)出现最高水位超过9.0011,其中在6~7月份出现的机会达75%,故本文将>9.00m的洪水称为大洪水。西、北江流域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是大洪水的直接成因,探讨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对做好洪水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次大洪水前期的天气形势特征1.1500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