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水稻遥感估产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NOAA/AVHRR空间覆盖度宽、资料获取时次多的特点,寻求预测北方一季稻产区水稻产量的最佳时期,利用植被指数建立水稻单产的预报模式,遥感估算水稻种植面积。研究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对水稻进行估产的精度高于常规农业气象模式,又可提高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72.
森林、草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今年4、5月份发生了西伯利亚森林大火、蒙古草原大火、我国境内的内蒙古森林草原大火等多场大火灾。火灾烧毁大量的森林、牧草和生产、生活设施.危及人民生命,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对火灾的动态监测及灾后评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地表水资源遥感调查采用方法。用ER-mapper图像处理软件、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影像的形状、色调、纹理、位置、布局等建立各种地物解译标志,并对不同的解译对象选择不同的最佳波段组合和图像处理方法。解译、电子地图编辑、绘图全过程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大提高了解译结果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74.
我省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平衡,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是松树。松毛虫是这个树种的主要害虫,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危害林木生长。控制虫害蔓延是保证我省森林资源的当务之急。为减少防治的盲目性,准确预报松毛虫发生趋势是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研究,建立松毛虫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5.
1天气气候概况1997年本省春季回暖早,温度变化比较平稳,光照充足,气温偏高;夏季气温持续偏高,积温偏多,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多;秋季气温偏低,日照与常年持平,降水偏少。21997年水稻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资料来源:温度、降水、日照、积温,水稻生长状况资料来自农业气象旬(月)报;水稻产量来源于省统计局。21苗期3~4月气温全省普遍偏高;冷空气活动弱,温度变化比较平稳;回暖早、回暖快,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日期较常年提前2~6d,所以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稻播种比常年提前1~sd,4月中旬基本完成播种,出苗期…  相似文献   
76.
利用2008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资料对CoLM与BATS1e模型模拟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比较发现: 两模型对净辐射和表层土壤温度的模拟精度都较高且差异不大,CoLM模型对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次表层土壤温度模拟能力都不同程度高于BATS1e模型,模拟值对实测值解释能力分别偏高3%、22%、1%、10%,NS (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偏高1.042、0.266、0.023、0.138。从各月情况看,两模型在7月对感热、潜热模拟能力都较高,而在其它月份CoLM模型模拟精度明显高于BATS1e模型,土壤热通量和次表层土壤温度在5~8月前者模拟精度高于后者。由于CoLM模型对潜热更高精度的模拟可证明其对表层土壤湿度模拟精度高于BATS1e模型。  相似文献   
77.
以辽宁地表温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利用FY-3A/MERSI数据,并结合MODIS 1000 m分辨率数据,反演了2009年和2010年4-9月间10个时次晴空或局部晴空时的地表温度。结果表明: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反演精度与同期NASA所发布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精度相当,其结果与相应的56个气象站点的实际观测数据相一致。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可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间地表温度的高低在相同时间内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期内,林地、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的NDVI与地表温度具有负相关性。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表征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利用2007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玉米生长季辐射资料,对地表反照率综合模型、半经验双层模型和简化双层模型模拟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简化双层模型在玉米生育初期模拟能力较差,其他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尤其在玉米生育后期更为明显;半经验双层模型除在玉米叶面积指数处于最大时期模拟误差较小外,其他时段基本无法模拟。综合模型大部分时段模拟能力都较强,仅在玉米生育后期模拟能力稍差,该模型对实现玉米农田地表反照率动态参数化更为理想,可为改进陆面过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对辽宁近海的 2次赤潮过程做了个例分析 ,探讨了赤潮灾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对用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监测赤潮的原理、优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0.
中国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春季霜冻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严重威胁,分析东北春末霜冻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其中长期预测提供可靠科学依据。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利用近60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根据辽宁作物生育期,定义4月20日-5月31日辽宁地区春末霜冻指数(LSFI),研究其年代际尺度变化特征及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前期海温关键区。结果如下:LSFI存在周期为14.25 a的年代际变化。辽宁地区春末霜冻事件的增强在年代际尺度上对应大气环流特征为中高纬度有明显波列,东北亚上空为深厚气旋性异常,东北冷涡偏强,与西伯利亚附近的反气旋性异常结合,伴随副高偏南,有利于冷空气持续影响辽宁。此外,LSFI的年代际变化与海温显著相关,相关联的海温关键区在1997年前后出现变化,1997年以前与春季(3、4月)北大西洋“三极子”海温模态显著相关,而1997年之后则与前冬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联系密切,转变原因可能为海温模态的年代际转变。以上结果可以提高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为辽宁地区春末霜冻长期风险预报提供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