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随着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成熟发展,如何提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利用效益和使用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其应用效果的瓶颈问题.针对QucikBird-2高分遥感数据光谱分辨率不足等问题,结合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引入3种融合方法:主成分分析(PCA)融合、小波PCA融合和基于小波的IHS(色度、亮度、饱和度变换)融合,实现了对多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图像的融合,得到了多光谱高分辨率影像,使得在增强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保留了影像的多光谱信息.最后对3种融合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陈四利  杨雨林  周辉  胡大伟 《岩土力学》2015,36(11):3047-3054
现多数水泥土防渗工程都间接或直接的与地下腐蚀性介质环境接触,会导致水泥土防渗性能的降低甚至失效。因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计了不同的水泥掺入比,进行了在污水和清水环境下水泥土的渗透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龄期下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并同时分析了渗透后水泥土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清水环境下,随着龄期的增长,水泥土的渗透系数逐步减小,60 d后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土渗透系数减小的程度越来越缓慢;在污水养护条件下,龄期在60 d之前,水泥土渗透系数逐步减小,龄期在60 d之后,由于水泥土被侵蚀,致使水泥土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土的渗透系数逐步增大;无论是清水还是污水环境,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其渗透系数均逐步降低;在污水环境中,随着龄期的增加,其水泥土中的Ca2+,Mg2+,Cl?, 浓度均逐步增大,而清水环境中Mg2+,Cl?, 浓度均逐步减小。其研究成果可为水泥土防渗工程的抗渗性和耐久性设计和应用提供技术参数,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灾害体的3D仿真模型,提取泥石流灾害体的特征信息;对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和赋值。建立“灰色类别模型”,对古乡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灾害体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前人实地调查的情况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防灾避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评价研究历经近70年的发展,几经演化,其核心内容就在于定量评价模型及其各参数的算式算法.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水土流失模型的发展、演化、各因子的取值算法及其经验值,对其中USLE与CSLE的区别及其因子的取值算法进行了汇总,并指出适用中国实际情况的水土流失方程.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西辽河流域湿地变化状况,查明区内湿地演变规律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以2000年的ETM数据和2010年的CBERS数据为数据源,在RS和GIS软件平台支持下,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西辽河流域10年内两期湿地信息,对湿地的时间与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从地形、气象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的影响湿地动态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西辽河流域天然湿地大量减少,人工湿地呈现增加趋势,湿地和非湿地类型间转化明显,水田转化率最高;在研究区内,温度、降水和人口密度是影响湿地变化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省建平县北部地区遥感影像处理,提取OH-、Fe3+矿化蚀变信息,对照1:20万敖汉旗幅地质矿产图,结合成矿理论,经GPS野外指引实地异常信息检查,在该区发现两处矿化点.此工作方法找矿效果明显,为今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近30年内西辽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985年TM数据、2000年ETM数据和2015年OLI数据,利用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4.2,选取了8个景观格局指标,进而分析30年来西辽河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各湿地类型总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湿地逐渐转化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湿地主导类型变为人工湿地; 2)研究区湿地破碎化虽然有所减弱,但景观格局变化依然明显; 3)湿地大面积减少,湿地多样性大大降低,空间连通性较优,景观类型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18.
马宏伟  冯雨林  崔健  李霄  齐雷 《地质通报》2014,33(10):1578-1581
利用遥感影像的时空分布特点,选择1970—2010年间的5期遥感影像资料对辽河三角洲地区的岸线变迁进行遥感解译。结果显示,每2期相邻影像所在时段内均有新增土地。4个时段新增陆地面积具体为:1970—1980年间,15.52km2;1980—1990年间,40.55km2;1990—2000年间,70.14km2;2000—2010年间,17.33km2。通过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影响2个方面,进一步对岸线变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霜冻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a间共有40a出现了霜冻,柳州市霜日数1月最多,12月次之。1996年后霜的初终间日数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早、无霜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