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2011年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变化及其与敏感因子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亦是地球天气、气候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能量来源。利用FY2E卫星遥感产品地面入射太阳辐射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鹤壁市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鹤壁市2011年地面入射太阳辐射日曝辐量和月累积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年累积量为5721.38MJ·m^-2,日曝辐量3—4月增加迅速,其中3月份环比增长59%。地面入射太阳辐射总体变化趋势可以用一元多项式进行回归拟合,拟合曲线与实测资料的相关系数达0.8。地面最高温度与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存在明显正相关,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增大,地面最高温度就会升高。地面蒸发量对地面入射太阳辐射高度敏感,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增大,地面蒸发量就会增大。通过对地面入射太阳辐射与地面敏感气象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地面入射太阳辐射的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水平高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水平。通过地面气象要素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可估算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值,这为相关研究及业务服务等提供了一种获取地面入射太阳辐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2.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二郎山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的工程实践为依据,利用常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和围岩变形跟踪监测系统及二次应力场测试,获取隧道围岩动态综合信息,为围岩分类、大变形预测、岩爆预测、优化二次支护时间及反分析等提供依据,是岩土工程信息化设计、施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3.
在DSM滤波和权值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M的遥感图像拼接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流水模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拼接线自动选择规则,然后利用数学形态学对自动提取的拼接线进行了膨胀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拼接线能够有效地规避建筑物投影差等问题,确保了自动拼接线提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4.
在DSM滤波和权值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M的遥感图像拼接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流水模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拼接线自动选择规则,然后利用数学形态学对自动提取的拼接线进行了膨胀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拼接线能够有效地规避建筑物投影差等问题,确保了自动拼接线提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5.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 111Ma(高峰期143~ 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 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6.
德兴斑岩铜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1702~1710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环境下,由俯冲大洋板片(主要为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具高Sr、Sr/Y 和La/Yb 比值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所形成。超大型的Cu—Au 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成矿物质主要由洋片(P MORB)中富含Fe3+ 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后从岩石圈地幔中萃取出来。而在晚侏罗世中期(约1535 Ma),区内转换为由俯冲大洋板片rollback 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形成了壳—幔混源成因的闪长质侵入岩脉群,但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矿化作用;到了早白垩世晚期(1009~1065 Ma),德兴斑岩铜矿区内发生一次热液成因的Cu(—Au?)成矿作用事件,叠加于原先大规模的主成矿事件之上。  相似文献   
127.
结合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一带金矿的成矿特点,将区内已发现的金矿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火山热液型金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沉积型金矿。通过分析大地构造环境、地层建造、断裂构造、侵入岩及化探异常等因素对该地区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区域金矿的成矿条件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矿规律和演化过程,指明各类型金矿的控矿因素以及找矿标志,为研究区今后的金矿勘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8.
改进利用蚁群规则挖掘算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t-miner算法,提出改进蚁群规则挖掘算法.首先,从信息素浓度增加项、信息素挥发系数两方面,改进信息素浓度更新策略;其次,在算法求解中,引入变异算子,有效加快进化过程,缩短计算时间,获得较好的分类规则.以长沙市城区2006年TM影像为试验数据,在分类试验中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ant-miner和决策树方法而言,改进蚁群规则挖掘算法能挖掘出规则数目更少、形式更简单的分类规则,同时缩短计算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分类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9.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天津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水质数据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天津疏浚物海洋倾倒区水质总体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b、石油类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倾倒区各污染物指标满足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对倾倒区水质的相关规定。通过比较发现:单因子指数法适用于对单个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进行统计,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适用于对整体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0.
在对福建地区井水位固体潮M2波海潮负荷改正的基础上,尝试反演汶川MS8.0、日本MW9.0地震对福建地块的井-含水层系统产生的体应变变化。为此收集了汶川、日本大地震时该地区的地下井水位资料,挑选出同震响应明显的井水位资料,计算出各井孔的井水位潮汐因子,从而反演出福建地块井-含水层系统受到的同震体应变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对各井孔所处的含水层造成的体应变基本在10-8量级上,而2次地震对永春井产生的体应变均为10-7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