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谢家沟金矿是胶东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焦家式”与“玲珑式”的过渡类型。对矿床3种主要矿石类型、不同中段的22个矿石样品进行了黄铁矿热电性测试,结果表明黄铁矿以N型导电为主,早期形成的黄铁绢英岩中黄铁矿热电系数最大,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黄铜矿绢英岩次之,晚期的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最小;从+130m中段到+242m中段,N型黄铁矿的出现率逐渐变小,热电系数也随之下降,认为矿体的浅部已被剥蚀,N型黄铁矿出现率表现较好的连续性说明深部资源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检验光纤水听器阵列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应用的性能,在南海,使用1024基元的光纤水听器阵列与进口的360道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采用相同的作业方式在同一位置进行海洋地震勘探调查,对两个设备采集的海洋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纤水听器阵列采集的数据主频范围达到10~120Hz,宽于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的主频范围10~80Hz;地震剖面分辨率优于压电水听器海洋地震勘探仪。光纤水听器阵列在经过适应性改进后完全能够满足海洋地震勘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93.
试论地球运动与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庆华 《地球学报》1988,10(1):1-19
各种地质灾害与自然灾害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构成相互联系的灾害系统。灾害系统受控于地球的运动与天体活动。现在地球的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推测灾害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研究灾害系统的规律,制定灾害预测和防御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4.
基于SODA再分析资料以及SST、JEDAC和TAO观测资料,利用加权平均法建立了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暖池整体暖水的纬向运移指标序列,并利用Morlet小波变换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暖池的纬向变异特征及其对ENSO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池具有明显的年际(2—7年)和年代际(10—16年)纬向变异,并在1976年前后经历了一次由弱到强的气候跃变。暖池内部的暖水大致可以50m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半部分的纬向变异幅度非常大,而其下半部分的纬向变异幅度则相对较小。但两者具有很一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暖池的年代际纬向变异对赤道中太平洋纬向风应力和纬向流有较好的响应,而且对赤道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有较大影响。相关和合成分析表明,暖池的东扩、西缩对ENSO暖(El Nio)、冷(La Nia)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暖池的异常东扩对El Nio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bitter hongshuiensis至C.dukouensis的演化谱系内,大致与阿布萨罗卡巨层序(Absaroka Megasequenses)的中部与上部之间的界线相当。层型剖面点位所在的来宾灰岩代表了一套界于茅口组和合山组之间的低水位沉积,在这一界线附近,类、腕足类、珊瑚类和菊石类等动物群均发生了重大更替;同时,δ13C值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也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从瓜德鲁普世晚期的磁性正常极性带向吴家坪早期反向极性带的转变也发生在这一界线附近,因此,这一界线可以很好地用于进行全球海陆相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996.
The Loess Plateau, located in northern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limate and ecosystem evolvement over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In this paper, the preliminary autumn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 over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mesa region are evaluated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Loess Plateau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pilot experiment (LOPEX04), which was conducted from 25 August to 12 September 2004 near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region with a typical landscap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known as "loess mesa". The experiment's field land utilizations were cornfield and fallow farmland, with the fallow field later used for rotating winter wheat. The autumn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and water exchange evidently differed between the mesa cornfield and fallow, and the imbalance term of the surface energy was large. Thi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sampling errors in the flux observations-footprint; energy storage terms of soil and vegetation layers; contribution from air advections; and low and high frequency loss of turbulent fluxes and instruments bias. Comparison of energy components between the mesa cornfield and the lowland cornfield did not reveal any obvious difference. Inadequacie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emerged during the study, and some new research topics have emerged from this pilot experiment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997.
详细介绍了南开大学虚拟数字校园系统的开发过程.采用基于影像的建模方法,即通过高分辨率数字航空影像进行建筑模型提取和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在此基础上,结合GeoVRML、数据库和Cortona控件技术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98.
基于SODA再分析资料和TAO资料,利用EOF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赤道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异常和赤道太平洋上层纬向流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对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距平场第一模态具有2—5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其时空分布呈东、西向的反位相变化;而赤道太平洋上层纬向流距平场的第一模态则为1—2年的年和年际变化,且整个研究区域位相统一。纬向风应力和纬向流异常变化最显著的区域都在赤道中太平洋。相关分析显示,赤道中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异常和赤道西太平洋上层纬向流异常分别对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有约2个月和4—6个月的超前影响,是暖池纬向运移的两个重要动力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赤道中太平洋海面纬向风应力异常和赤道西太平洋上层纬向流异常对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有很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卷首     
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经历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感受,那种感受,其实就是印象。所谓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00.
卜庆华 《地图》2009,(2):20-24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县制算起,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演变。 地图上,行政区域边界只是一条细细的、由小圆点和不长的线段相连接的标识;生活中,人们却很少从思想中眺望边界的山水,也不太容易在实践中体会和触摸它。偶尔在火车上听到广播员介绍列车正经过某某大河,进入到某某大省境内,在朦胧中完成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的界线跨越,这是许多旅人对边界概念的模糊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