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韦善良 《岩矿测试》1992,11(3):288-288
本法基于MnO在酸性介质中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定量析出I_2,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_2S_2O_3标准溶液滴定I_2间接测定MnO_2。Cu~(2+)、Fe~(3+)在上述条件下干扰测定。在锰矿中Cu~(2+)含量甚微,不足以影响结果。在H_3PO_4溶矿的测定体系中,H_3PO_4掩蔽了Fe~(3+),同时控制了酸度。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锰矿中MnO_2的测定。  相似文献   
442.
Two cruises for multi-discipline investigation were conducted in October and November,1998 in Daya Bay to collect: (1) samples from five levels including sea-surface microlayer (SML), subsurface (SSL), surface, body (mid-column) and bottom water; and (2) observational data on chlorephylla and notri-eras, and important factors such as turbidity, BOD, COD, TN, TP and phytoplankl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enrichment of chlorophyll-a in the SML, but quite notable enrichment of some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in earlier researches, PO4^-P and SiO3-Si have decreased, and the N/P ratio has increased obviously to even more than 100 in the SML. It is concluded preliminarily that PO4-P and SiO3-Si mainly determine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Daya Bay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443.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年际变化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对1961-1999年46个站点最大冻深度的年际变化采用旋转主成份(REOF)分析,发现存在4个变化敏感区,青藏高原东北区,青藏高原东南区,柴达木盆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区,4个变化异常敏感区的最在 土深度随时间变化有不同的趋势。其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高原东北部,高原东南部和高原南部区土厚度表现出变薄趋势,其代表站的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比80年代变浅0.02,0.05,0.14m,反映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呈现出与全球气候增暖的趋势势,柴达木盆地和高原中部则表现为与前2个区域相反的变化趋势,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冻土深度有所增加,其代表站的最大冻土深度较之80年代加厚0.57米,由于土壤质地和溶质的差异,4个敏感区最大冻土深度在高频段上具有不同的周期;柴达木盆地和高原南部具有2年的周期;在较低频段上,均表现为14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444.
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卫星反演资料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强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6,15(2):157-164
该文重点介绍了ISCCP资料中的地表可见光反射率资料及LiZhanqing等用参数化反演模式从ERBE宽带行星反射率得到的地表反射率资料。我们选择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为目标区,结合高原野外地面观测资料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和评估,分析了误差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反演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5.
南海珊瑚TIMS U-Th和14C年代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起来的TIMS U-Th 定年方法,测定南海一些全新世珊瑚的TIMS U-Th年龄,并同时测定其14C年龄,建立这两种年龄结果的校正关系,探讨南海全新世珊瑚高精度年代学方法。  相似文献   
446.
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环境意义与Sr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刚健 《海洋科学》1995,19(1):23-25
1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Sr是海水中的一种常量组分,现代海水中含量为7.9mg/kg,总量约为1.21×1017mol。海水中Sr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种:首要是河水来源,河水将其流域内岩石风化产生的大量溶解Sr2+带入海水中,这一部分的Sr通量约为3.0×1010mol/a,Sr/86Sr比值现代平均值为0.711;其次为海底水岩界面交换所带入,其中主要通过海底扩张导致热液输入以及海底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而输入,这一部分Sr通量为1.2×1010mol/a,37Sr/36Sr平均为0.705;另外…  相似文献   
447.
南海第四纪海水Sr同位素组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南海NS90-103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Sr同位素组成,获得南海240ka以来海水 ̄87Sr/ ̄86Sr演化曲线。结果表明,240ka以来南海海水 ̄87Sr/ ̄86Sr比值呈较大幅度的脉动式波动,幅度一般在±0.000070以上;南海的半封闭性,高Sr通量和高 ̄Sr/ ̄86Sr比值的河流输入以及南海较高的沉积速率导致了这种大幅度脉动式海水Sr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448.
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1月急剧减少。近50年间,河西地区大部分台站春季感热输送呈上升趋势,夏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感热通量的主要显著性周期为3年。河西地区中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地气温差变化的相关关系都比较好,在河西西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的相关关系较好,而在河西东部春季感热变化与地气温差的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449.
The Loess Plateau, located in northern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limate and ecosystem evolvement over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In this paper, the preliminary autumn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 over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mesa region are evaluated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Loess Plateau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pilot experiment (LOPEX04), which was conducted from 25 August to 12 September 2004 near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region with a typical landscap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known as "loess mesa". The experiment's field land utilizations were cornfield and fallow farmland, with the fallow field later used for rotating winter wheat. The autumn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and water exchange evidently differed between the mesa cornfield and fallow, and the imbalance term of the surface energy was large. Thi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sampling errors in the flux observations-footprint; energy storage terms of soil and vegetation layers; contribution from air advections; and low and high frequency loss of turbulent fluxes and instruments bias. Comparison of energy components between the mesa cornfield and the lowland cornfield did not reveal any obvious difference. Inadequacie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emerged during the study, and some new research topics have emerged from this pilot experiment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450.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 REE和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4,自引:19,他引:14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 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以来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的变化。沉积物中REE和Nd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e呈弱的负异常,介于0.83~0.99之间,而Eu呈现中等亏损,在0.53~0.73之间变化。岩芯中上新统沉积物中Ce异常变化大,而Eu亏损相对第四系沉积物更显著。143 Nd/144 Nd比值在钻孔中变化较小,介于0.511975~0.5122367之间,平均值为0.512062。相关分析揭示粒度和化学风化对Nd同位素组成影响小。REE和Nd同位素判别图解揭示河口地区上新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近源物源区,而第四系沉积物的物源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与上新统沉积物来源明显不同,主要来自更广泛的流域物源区,尤其是长江上游的风化物质被大量输运到河口三角洲地区。在第四纪构造和气候因素控制下,古长江水系具有不同的演化阶段,流域源岩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也不同,因此河流沉积物的源汇过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