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质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 引言 东北冷涡是发生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的高空冷性低涡,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末夏初和秋初出现最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带来连续数日的低温、阴雨、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天气,是东北地区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然而目前对它的活动规律、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尚未充  相似文献   
22.
23.
综合应用天气动力统计方法,对T106 L19数值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辽宁夏季暴雨预报。首先将影响辽宁夏季降水的环流分为特定、低涡、台风型,再根据天气动力学逐型选取显著预报因子,最后进型建立进步判别预报方程。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本预报系统完全客观、自动。对1997、1998年汛期的暴雨过程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24.
利用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辽宁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介绍了夏季降水的神经网络结构、学习算法和业务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适于用预报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25.
综合应用天气动力统计方法,对T106L19数值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辽宁夏季暴雨预报。首先将影响辽宁夏季降水的环流分为特定、低涡、台风型,再根据天气动力学逐型选取显著预报因子,最后逐型建立逐步判别预报方程。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本预报系统完全客观、自动。对1997、1998年汛期的暴雨过程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26.
城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张立祥  陈力强  王明华 《气象》2000,26(7):27-31
通过对沈阳市1988、1998年供电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供电量与气象条件显著相关的时段。在提取气象电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风线拟合法得出各时段月供电量与月气温距平、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关系以及日供电量与气温、降水等定量关系,进而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建立了月、日供电量的预测系统,为电力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7.
利用辽宁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1。X1。NCEP资料,对200l-2010年汛期共25次辽宁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暴雨过程时间分布特征和典型影响系统。结果表明: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有7次为阶段性暴雨即两段持续性暴雨过程中间有明显的降水减弱与天气系统转换,占总数的28%;辽宁暴雨过程高层(以200hPa为代表)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急漉,中层(以500hPa为代表)主要影响系统92%为高空槽(其中57%为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低层(以850hPa为代表)诱发系统88%为气旋(或倒槽)顶部(或东部)切变线、12%为鞍形场切变。阶段性暴雨过程两阶段的高中层影响系统基本一致,高层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急流,中层多为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少数仅受高空槽影响,在低层,阶段性暴雨过程均伴随着低层要素场(特别是风场)的调整,导致低层天气系统的转换或强度的变化,低层要素场的调整阶段即为阶段性强降水的间歇期;阶段性暴雨过程在天气系统的配置及时段长度方面无明显特征,即在暴雨过程发生初期,从这两方面均无法判断该暴雨过程是否将发展为阶段性暴雨。25次辽宁暴雨过程中,丹东本溪地区17次降水有陡增现象,这与丹东、本溪地区处于长白山东南部和丹东地区东南侧临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8.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地面自动站1 h雨量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过程(2005年7月8~14日)为例,根据冷涡环流特征,将冷涡过程划分为发展期、成熟期、减弱期3个阶段。发现冷涡发展阶段降水主要由其南部西风锋区湿斜压不稳定产生,属于大范围混合型降水;而其他阶段降水主要由对流不稳定产生,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可对应不稳定能量区,但其分布有较大差异,对流层低层的暖湿输送及辐合是不稳定能量积累的关键。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区分布于离冷涡中心较远的东南部;成熟期位于接近冷涡中心东南部;减弱期位于冷涡减弱形成的低压槽中。不同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与对流降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冷涡发展期对流有效位能与较大的水汽通量是影响降水落区的主要因素;成熟期对流降水基本发生在对流有效位能区和925 hPa湿区的重叠区域;减弱期对流降水不但与对流有效位能、低层相对湿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对流层低层辐合线。  相似文献   
29.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周小珊  陈力强  李辑  杨森 《高原气象》2005,24(5):823-828
沈阳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中,沈阳冬季气温升高约1.7℃。沈阳气温升高引起了当地多种与农事活动有关的气候现象变化:农耕期近50年增加6日左右,作物主要营养生长期冷害减少,但夏季低温变化不大;初霜日期自1980年代起总体明显推迟,终霜日期提前;冬暖使得蔬菜大棚生产规模扩大;同时,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推后,1980年代后春旱的次数明显增多,但大涝年减少。另外,对农田水分蒸发影响很大的春季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生产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沈阳地区的这些气象要素变化似乎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30.
短期集合预报中定量降水预报集合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短期集合预报中集合平均等方法对极端天气事件预报能力低下的缺陷,提出一种定量降水预报集合方法,简称两步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逐级归并法确定集合成员的总体相似度,进而确定集合成员预报场的延伸半径,对各成员的预报场进行修正,然后根据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相似程度,确定各成员的权重系数。这个方法既考虑了集合成员总体的差异性又考虑了降水的概率分布。试验证明,通过上述两步得到的定量降水预报,对提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确率有一定效果。本方法无需历史资料,能很好适应集合成员的改变,实现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