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张晨  周雅迪  宋迪迪 《湖泊科学》2023,35(6):1949-1959
基于1990—2018年于桥水库流域入库河流与水库的逐月总氮(TN)和总磷(TP)监测数据,整理并分析了1990-2002、2003—2014和2015—2018年3个时段TN、TP浓度和氮磷比(TN/TP)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流域内点面源污染削减、调水、氮磷滞留等对营养盐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8年于桥水库TN浓度年均值在1.14~3.74 mg/L之间,水库TP浓度年均值在0.025~0.131 mg/L之间,多年TN/TP平均值为45,远高于淡水磷限氮磷比,是磷限水库。于桥水库流域5个测点中,沙河TN浓度最高,黎河TP浓度最高,入库TN、TP浓度大于库区,水库TP滞留率略大于TN。水库TN、TP浓度在2000s中后期下降,之后出现反弹。原因是2003年水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入库营养物浓度降低;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于桥水库的引滦水量减少,TN的稀释效应弱化,上游来水TP浓度上升与水库内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的增殖,导致第三时段水库内TP浓度上升。基于月尺度水质分析,夏季水库TN浓度最低,TP浓度达到峰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历年6—10月的水库Chl.a浓...  相似文献   
32.
绘画艺术具有基于情感体验唤起思想的能力,名画作为绘画艺术作品具有色调丰富、对比度高及色彩和谐的特点,尝试将其应用到地图设计中有一定新意。本文简单介绍了色彩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名画的地图色彩设计方法。通过提取名画的调色板,并分析其色彩模式;结合传统的地图制图规则从构图和色彩方面进行地图设计,并进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图设计中,基于用户需求选用与制图区域视觉结构相似的绘画,可以更好地在地图上表现出绘画的色彩及感情特征;参考绘画的色彩模式实现地图要素与真实地物的关联,能在地图上反映出制图区域的景观色彩特征和文化精神风貌。因此,该方法对于指导地图色彩方案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土壤湿度是影响天气和气候非常重要的因子之一,但目前针对土壤湿度可预报性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该文在对BCC_CSM模式进行了适合的陆面初始化的条件下,设计了两组在中国东部地区采用不同土壤湿度初值的回报试验研究该地区土壤湿度的可预报性及初值对其可预报性影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BCC_CSM模式在真实的外场强迫下可以模拟出相对合理的土壤湿度;土壤湿度的可预报性在表层约为3候,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的可预报性持续时间增加,在中层预报性甚至能达到月尺度以上;初值对于土壤湿度的预报存在影响,在表层影响时间约为2~3候,影响时间随着深度增加;浅层土壤湿度受降水的影响较大,浅层土壤湿度变化滞后降水变化约1~2 d,中层土壤湿度变化与降水变化存在5 d左右的滞后关系。  相似文献   
34.
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研制与应用施倪承马吉吉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纳米科技的兴起使介于宏观与微观世界之间的介观领域的探索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纳米探测学的研究热潮是由1982年CerdBinning和HeinrichRohrer研制成...  相似文献   
35.
国家气候中心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业务化进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简要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的研发成果,并侧重于从海洋资料同化系统、陆面资料同化系统、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系统、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4个方面介绍了第2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的业务化进展。第2代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已初步建成,其对温盐的同化效果总体上优于第1代同化系统;陆面资料同化系统正在研发中,目前已完成其中的多源降水融合子系统的业务建设工作,可为陆面分量提供实时的大气降水强迫分析场;第2代月动力延伸预测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2建立,已于2012年8月进入准业务运行阶段;第2代季节预测模式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m) 建立,将于2013年底投入准业务运行。初步评估表明:第2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系统和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分别对候、旬、月和季节、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变率体现出了一定的预测能力,其对降水、气温、环流等要素的预测技巧总体上要高于第1代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36.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参考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提出干旱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0 m×100 m尺度下的网格化表达,运用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层次分析和组合赋权法实现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表达。以凉州区和金川区为中心的地区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永昌县、民勤绿洲和天祝县北部为中心的区域处于较可持续发展及以下水平;古浪县、天祝东部、民勤北部荒漠区和肃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不可持续发展和严重不可持续发展水平。石羊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尚处在威胁可持续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区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属粗放式发展。  相似文献   
37.
干旱气候条件下灌溉方式与灌水定额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素辣椒“美国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气候条件下两种灌溉方式(畦灌和膜下滴灌)和6种灌水定额(30.0、37.5、45.0、52.5、60.0、67.5 mm)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畦灌方式时,45.0 mm灌水定额下的辣椒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指标综合表现较好,最终产量达到12 655.890 kg·hm-2,比52.5、60.0、67.5 mm灌水定额下的产量分别高11.7%、14.2%、27.1%;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时,45.0 mm灌水定额下的辣椒长势最好,最终产量高达14 843.295 kg·hm-2,比52.5、60.0、67.5 mm灌水定额下的产量分别高10.0%、12.3%、15.4%。相同灌水定额(45.0 mm)下两种灌溉方式比较结果显示,膜下滴灌方式下的辣椒株高、茎粗和产量分别比畦灌方式下高出11.39%、3.79%和17.28%。这说明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色素辣椒全生育期采用“膜下滴灌,45.0 mm灌水定额,灌水五次”的灌溉组合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50μg/L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检测4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浓度多环芳烃的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39.
吉林色洛河地区发育高镁安山岩类,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晚二叠世(252±5Ma)。色洛河高镁安山岩类(SiO_259.08%~65.67%)具有富MgO(3.68%~5.30%),高Mg~#值(0.62~0.68,平均0.66),高Cr(203.17×10~(-6)~379.70×10~(-6),平均258.79×10~(-6))、Ni(98.13×10~(-6)~249.35×10~(-6),平均137.00×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Cs、K、Pb、Rh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Ti、Nb、P);富集LREE(Ce39.14×10~(-6)~48.74×10~(-6)),强烈亏损HREE (Yb 0.95×10~(-6)~1.27×10~(-6),Y 10.80×10~(-6)~13.13×10~(-6),(La/Yb)_N13.27~16.66);但它们含有较低的Sr(158.62×10~(-6)~369.77×10~(-6),平均258.52×10~(-6))。它们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可能与消减沉积物流体交代形成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其后又经历了分异和混染作用。这揭示它们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表明晚古生代末期古亚洲洋板块仍在消减,华北地块和佳木斯-兴凯地块(中亚造山带)最终的拼合时间可能在二叠纪之后。  相似文献   
40.
以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在提取古浪绿洲1988~2014年间7期边界数据的基础上,从绿洲面积变化、变化速度、趋势动态度指数、双向动态度指数、格网化变化率等方面对绿洲扩张/退缩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浪绿洲扩张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景电引黄灌区、以黄花滩乡和永丰滩乡为主的井灌区以及位于西靖乡和黄花滩乡的"下山入川"生态移民项目区,古浪绿洲向北部荒漠地区蔓延的趋势比较明显。水利建设、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生态治理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是古浪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