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马丽  吴兵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96-108
本文汇集了1970—1985年中国的高精度重复重力测网和固体潮台站的重力变化资料,分析了在6个测网和5个测点周围的11个M≥5.0地震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并且探讨了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机制和特征。作者认为,在重力测点附近一定范围内如果发生中强以上地震,那么会伴随地震出现一定量的重力变化,重力变化的时间与震级M和震中距L以及余震面积S或震源体积V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伴随地震出现的重力变化除由地壳形变引起外,主要可能是地下物质密度变化所引起。不同类型的地震特征可以用重力和形变资料来佐证。  相似文献   
242.
中国末前寒武纪古地理格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古地磁学与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再造了末前寒武纪800—600Ma期间中国大陆区内4个板块的原始位置及相互关系。塔里木、扬子、华夏3个板块曾一度联接在一起(800—700Ma),并位于北半球同一低纬度带;后来塔里木板块于700—600Ma期间与扬子-华夏板块分离。中朝板块始终远离扬子板块以洋壳相隔,并位于北半球的较高纬度带。上述古地理格局直接导致了中国华北与华南末前寒武纪低纬度冰川事件的分布、沉积相、古气候、古生物地理区系以及末前寒武系剖面的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43.
龙口港及其东北近岸海水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华瑞  马丽 《海洋科学》1993,17(5):67-70
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龙口海港及邻近海域海水中溶解的Zn,Cu,Pb,Cd,Cr。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船舶、码头的污染密切相关。该海港5月重金属污染较重,而8月因大量减少污水排放,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接近山东半岛近海的重金属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244.
湘东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的再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东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地质大调查期间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赋存在锡田复式花岗岩中及其与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的接触带上,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次为云英岩(或云英岩一石英脉)型。该复式花岗岩可划分为主体(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补体(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岩)和晚期侵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采用锆石SHRIMPU—Pb法,获得主体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30.4±2.3Ma(MSWD=1.6)。本文通过对课题组及前人其它测年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锡田复式花岗岩主体、补体和晚期侵入体分别属于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是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5.
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空间尺度显著性分析方法,本文讨论了中国大陆东、西部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地震活动具有多尺度空间成丛分布与随机分布特征.在不同空间带宽情况下,处于板块边缘的台湾、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性较好,而中国大陆地区则规律性较弱.文中还讨论了窗宽的选择对人们认识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6.
地学和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网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描述了网格的特点和发展;列举了国际上建设地震学应用网格的研究动态;最后对我国地震学中引入网格技术的情况做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47.
强震前后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丛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奇异谱估计方法,研究了部分强震前后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晨中区附近- -定范围内地展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但多重分形维数谱随7变化复杂,在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维数谱没有明显的变化。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奇异谱形态和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能提供更多关于地屣活动过程的信息,特别当η取较大值时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在强晨前明显变窄。研究还表明深源地展和浅源地晨发生前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多重分形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48.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居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资料,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地的购物空间决策角度,对乌鲁木齐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主要因素及决策过程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个人经验信息是最大的信息来源,重要性随着商品等级的上升而下降;人际交往信息因具体来源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媒体信息的影响力随商品等级上升而加强(2)不同类型商品购物地空间决策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3)老商业中心地认知程度仍然较高(4)可达性因素加强了相对较新商业中心地的地位;商品因素是塑造商业中心地的认知特色的要素;提升服务因素是商业中心地保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消费心理因素对于商业中心地的发展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249.
马丽 《中国地名》2009,(11):47-49
中国南极科考创下多项新纪录 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海军政委李耀文、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相似文献   
250.
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变形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水河断裂带积累了20多年的跨断层变形资料, 如何解释这种变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该文采用了弹性上地壳覆盖在粘弹性Maxwell体之上的模型。 炉霍1973年MS7.6地震按该粘弹性模型计算的震后形变曲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实测观测结果, 显示与一些断层(如圣安德烈斯断层某些段落)存在缓慢蠕滑而无大地震发生不同, 鲜水河断裂带观测到的跨断层变形, 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用大地震后的粘弹性变形来解释。 当然, 计算得到的震后粘弹性形变幅度同跨断层短基线和短水准的实测形变幅度比较还存在一些差异, 不能完全解释, 表明了大陆断层活动的复杂性, 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