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黔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陶平  王尚彦  戴传固  王敏 《贵州地质》2005,22(4):229-235
本文对黔东地区金矿进行了矿床类型划分,并综述了各类型的基本特征。该区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金矿均属产于沉积岩建造中的金矿床,与岩浆岩在成因上没有直接联系。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梵净山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三都-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梵净山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黔东南雷公山褶断带火烧寨金锑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矿床属幔源—混合型地下热卤水的成因观点,探讨了该地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3.
Through a serious application of an overlapping mesh,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 of low-mass-rationale cylinders was computed in the range of 1.0×10 3 相似文献   
124.
从基础地质条件出发,全面分析了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铀成矿条件,认为该组广泛发育河流、三角洲相带,为铀成矿流体提供了疏导通道和储存空间.环绕盆地西、北、东缘的3条富铀花岗岩山脉,是良好的铀源.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在挤压应力体制下形成的构造剥蚀天窗附近,是铀富集的有利区域.盆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具备渗入型自流水盆地特征.姚家组沉积时,主要为干旱、半干旱或温热的古气候环境,有利于地层中铀的预富集或同生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25.
基于遥感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彦立利  王建 《冰川冻土》2013,35(1):110-118
对冰川监测中常用的遥感卫星、 传感器及冰川信息提取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评价, 常规方法中普遍认为比值法的精度最高, 新产生的面向对象分类和雷达干涉测量方法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冰川提取精度, 但冰碛物仍是自动识别的难点. 针对表碛覆盖冰川虽发展了一些自动、 半自动的方法, 但这些方法还不够成熟、 不具有通用性. 积雪、 冰碛物和地面验证仍是冰川自动提取存在的重要问题, 发展更先进、 更成熟的方法是冰川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可以尝试采用粗糙集理论及ICESAT卫星波形提高冰川信息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和GPS资料显示的现今地壳形变场,辅以历史地震及地表破裂、震源机制解类型等资料,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分成了11个次级块体.其中包括了西秦岭次级块体、阿坝次级块体、龙门山次级块体、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保山次级块体、景谷次级块体、勐腊次级块体和西盟次级块体;并利用这些次级块体内的GPS站点速率计算出了这些块体现今运动情况及各块体之间断裂的滑动速率,分析认为各次级块体均受到了一种来自其相邻块体的主要应力作用而发生了旋转,其中保山次级块体、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的旋转尤为显著;同样,相邻块体之间的边界断裂带也呈现了相应的挤压或拉张活动特征,而藏东次级块体与雅江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与滇中次级块体之间的挤压最为明显.利用上述结果,本文讨论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特征,认为刚性块体的挤出作用与重力滑塌作用并存于该区域内,下地壳"管道流"的拖曳作用是该地区刚性块体挤出作用和重力滑塌的主要原因, 另外缅甸板块相对于自身的逆时针旋转作用在其北部引起的拉张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7.
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研究地震成因,其目的为了地震预报.本文由组成地球物质的化学元素出发,在简单论述理论依据等的基础上,提出构造地震震源地球物质综合化学物理性质变化为主导,由渐变到突变至发震的"突变震源"基本思想;揭示地震可预报性的根本依据是"地震异常变化参数";主张全面地科学地"综合预报地震方法"."突变震源"说,还可用于其它类型地震机制基础之解释.文末采用模拟实验手段具体说明"突变震源"说之地震可预报性的思想、理论与方法.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地震成因等问题的研究新方向和地震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128.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编制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过程中,存在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包括规划方案平面设计、编制依据、相关规划区划符合性分析、编制组织协调方式和编制专家选择等方面,举例说明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9.
马文涛  师俊平  李宁 《岩土力学》2012,33(10):3145-3150
针对摩擦接触问题,给出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标准无网格Galerkin法的位移模式中嵌入不连续函数和裂尖奇异函数,分别反映接触面的不连续性和接触面端点的奇异性;结合接触摩擦定律,继而构造出求解摩擦接触问题的无网格线性互补模型。在该方法中,接触面方程使用接触点对离散,全局离散系统方程则转化为标准的线性互补问题,可以很方便地使用Lemke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证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0.
洋岛类型的海山和洋底高原类型的海山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中酸性岩出露很少, 因此很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我们认为即便中酸性岩很少, 研究他们也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这些中酸性岩不仅可能与洋岛和洋底高原玄武岩的构造背景有关, 也可能与洋岛和洋底高原在形成中酸性岩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有关, 这对正确认识洋岛和洋底高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很有意义的。 本次研究收集了 GEOROC 数据库中的数据总量为 44 404 个, 经过清洗留下有效数据 3 908 个, 分为洋岛中酸性岩(OIG)、洋底高原中酸性岩(OPG)和洋底高原中酸性岩中的岛弧部分(OPAG)3 类。 学术界通常认为, 洋岛代表热点, 洋底高原温度相对较低, 属于大火成岩省。 然而, 本文对全球洋岛和洋底高原的中酸性岩浆岩的研究表明, 分布在洋岛和洋底高原的中酸性岩主要是板内环境的富碱性的粗面岩和碱性流纹岩, 洋底高原边缘可能受俯冲带的影响, 部分中酸性岩具有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 按照中酸性岩的 Sr-Yb 分类, 可知洋岛中酸性岩大多属于南岭型和广西型, 洋底高原海山中酸性岩主要属于南岭型, 广西型很少, 指示洋底高原中酸性岩形成的深度比洋岛浅, 温度也比洋岛低, 同时表明中酸性岩大多形成的压力较低而温度很高, 指示伴有高热中酸性岩的洋岛和洋底高原是地球上的热点。 本文认为, 洋岛和洋底高原中酸性岩并非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是玄武岩和碧玄岩分离结晶形成的, 因为洋岛和洋底高原岩浆岩如果是双峰式分布的话, 则不大可能是分离结晶的, 其中的酸性岩部分可能是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 同时有些岩浆演化的关系表明, 中酸性岩在哈克图解中与玄武岩受不同因素制约, 说明并非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