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à trous小波分解在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讨论了劋trous小波分解的原理及进行边缘检测的方法靡环樱校希砸8型枷窠辛耸匝?,并与经典的Sobel算子和Robert算子处理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其性能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并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同时 ,讨论了本文所述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82.
李宇  马洪蛟 《现代测绘》2004,27(1):42-43
在近海、湖泊等水下地形的测量中,GPS与测深仪联用越来越广泛,GPS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定位精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GPS的安装、采集数据的后处理等。本文从安装方式、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分析和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实时偏差修正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3.
论粉子山群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4.
针对室内场景下疏散规划方案设计简单、施行复杂以及管控困难的问题,应用一种时空核密度分析方法对疏散中的行人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基于疏散仿真行人的位置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后能够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应急疏散布防布控建议与对策.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时空核密度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全疏散流程行人聚集特征,对估计结果的三维可视化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疏散瓶颈位置、识别拥堵区域,基于分析结果能够给出相应的应急疏散布防布控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5.
In this paper,we explore possible conflict betwee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nterpretations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well-known peritrichous genus Zoothamnium.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evidence,for a long time this genus has been believed to be a well-defined monophyletic taxon. Nonetheless,Z oothamnium exhibits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than the gross morphology of its species. Here,we used all available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the small subunit of ribosomal RNA(SSU r RN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1-5.8S-ITS2) for this genus to reconstruct phylogenies for four datasets(SSU rRNA,ITS1,ITS2,and ITS1-5.8S-ITS2) and a combined dataset(SSU rRNA+ITS1-5.8SITS2) using different phylogenetic methods an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genes. Confidence in phylogenetic tree selection was assessed with the approximately unbiased test. The molecular results showed both that Zoothamnium is more likely to be polyphyletic,and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genera Zoothamnopsis and Myoschiston were always nested among Zoothamnium species. Accordingly,as with some other groups of ciliates,to understand more fully the correct phylogeny of Zoothamnium there remains a need for additional data from bo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ies,covering additional Zoothamnium spp. and members of closely related genera(e.g. Zoothamnopsis,Myoschiston,and Epistylis).  相似文献   
86.
关中盆地地下水无机指标数据集(2015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在关中盆地采集的200个地下水样品的位置信息、取样层位信息及33项无机地球化学成分测试结果信息。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按照地下水质量级别划分,除去10个空白水样,样品中Ⅱ类水2件,Ⅲ类水57件,Ⅳ类水56件,Ⅴ类水75件;按照地下水水质类型划分,淡水111件,半咸水71件,咸水8件。采样过程规范,测试结果均由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测试完成,数据质量可靠。关中盆地从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经HCO3-Ca·Mg·Na型转变为SO4·Cl-Na型,呈明显的水平分带性规律。水质评价的结果表明,该时段关中盆地地下水质量状况较差,有68.9%的地下水不适于直接饮用。其中Ⅱ-Ⅲ类水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的南部、西部和北部的局部地区;Ⅳ类水主要分布在渭河边、高陵县、泾阳县和乾县;Ⅴ类水主要分布在大荔县、蒲城县、富平县、阎良区、咸阳市区周边、三原县和礼泉县。本数据集可为研究关中盆地地下水循环演化等提供地球化学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87.
88.
苏北金湖凹陷内部断裂发育并活动强烈,不同规模、性质、时期的断层交织在一起共同控制了凹陷内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铜城断裂带位于金湖凹陷南部,是龙岗次凹和汊涧次凹之间的构造高带。古近系沉积期间经历了吴堡和三垛运动,形成复杂的断裂带,组成断鼻—断块油藏。铜城断层平面上表现为一条近南北向的线状主位移带,主断层倾向南段东倾,北段西倾;铜城断层两侧发育一系列次级正断层,东盘次级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西盘次级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西,这些次级正断层与铜城断层呈锐角相交,构成雁列构造。关于铜城断裂带的构造演化特征,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基于构造演化剖面的分析并结合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认为铜城断裂带古近纪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阜宁组沉积期,在NW—SE向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受杨村断层的控制,在杨村断层下降盘形成一系列与其近平行的次级断层;三垛组沉积晚期,在近东西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铜城逆断层,并发育断展背斜;三垛组沉积末期,铜城断层表现为"P"剪切走滑正断层。  相似文献   
89.
针对山区LiDAR点云的特点,对TIN滤波算法的三个重要环节进行了改进:1利用一种简单、快速的随机化格网搜索算法来获取更多的精确初始地面点;2提出一种地形预测角的判断准则来提高地形断裂线附近区域的滤波精度;3对每个激光脚点设置加密优先级,并在滤波过程中动态调整优先级大小,优先级高的激光脚点先进行判断,加密优先级的引入提高了TIN滤波算法对地形的适应性。最后,采用两块分布有大量地形断裂线的山区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并与传统的TIN滤波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TIN滤波算法可以有效地保留山区的地形断裂线特征,提高了算法在山区的滤波精度。  相似文献   
90.
复合模型系统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复合模型中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是依靠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耦合起来的。复合模型对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较高 ,但是流量的控制中存在着水流的滞后性以及水位控制中的超调现象 ,这些问题都将影响控制的精度。本文介绍采用改进的PID与Smith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流量控制 ,以解决水流的滞后性 ;采用变参数PID控制策略实现水位控制。试验证明两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