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P从10增加到90,对细胸生长的影响不大,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左右。16:0、16:In-9和20:5n-3(EPA)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三者之和占总脂肪酸的70%~80%。在培养基N/P〉20时,20:50n  相似文献   
42.
魏东  尤凤春  范水勇  杨波  陈敏 《气象》2010,36(8):72-80
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预报技术在国外已有多年研究并用于日常业务数年。北京市气象局2007年在国内建立了首家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并成功应用于奥运气象保障服务。使用单站(54511)实况探空,检验分析了BJ-RUC系统的探空预报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J-RUC预报的模式探空与实况各要素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温度预报与实况相关性最好,风的预报次之,露点温度(尤其400 hPa以上)最差。对不同层次各要素的预报,中层最好,低层次之,高层较差。系统预报的温度、露点温度和南风分量偏大,风速和西风分量偏小。BJ-RUC对温度和中低层露点温度的预报系统误差明显,可以通过对初始场的订正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订正。初始时刻各要素与实况的相关性最好,各预报时效误差分布趋势与初始场的一致。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时效的增长预报误差增大。BJ-RUC对基本要素的预报误差使得系统对K指数预报平均偏大、CAPE偏小、高空垂直风切变偏小。但系统对K指数、CAPE和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预报较准确。无论基本要素,还是计算的物理参量,12小时时效内的预报误差较小、与实况的一致性较好,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北京奥运期间多模式降水检验及集成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凤春  魏东  王雨 《气象》2009,35(11):3-8
应用2008年奥运期间(6-10月)所使用的多种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运行模式GRAPES_MESO15km(GRAPES)、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RUC),对北京市24小时定量降水预报产品采用多个统计量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检验,并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多种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集成试验.检验结果表明: GRAPES_MESO15km模式对奥运期间北京市晴雨及小雨预报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而RUC产品对中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预报则表现出较好的预报效果,这对今后北京市精细化降水预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北京地区深秋季节一次对流性暴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杨波  孙继松 《湖北气象》2009,28(4):289-294
使用加密自动站、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仪等探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深秋季节(2007年10月27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局地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结构特征,探讨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表明,此次局地暴雨天气是在高空冷槽和地面冷锋系统相配合的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地形和热岛效应共同作用产生的中尺度系统造成的.前人对夏季暴雨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此次秋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理,低层偏东气流与北京西部山脉的相互作用使得气旋式涡度增加,产生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山脉迎风坡的降水增强.城市热岛形成的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水平温度梯度在迎风坡强迫产生的中尺度垂直切变是对流性局地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吹向迎风坡的风速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正反馈过程,这也是局地降水增强的可能因素.此次秋季过程主要是较强冷空气与较好的水汽条件配合造成,而夏季强对流过程则多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弱冷空气入侵造成.  相似文献   
45.
杨波  魏东 《气象科技》2010,38(4):413-417
简要介绍了北京市气象局4部风廓线探测雷达的基本探测性能。讨论了新型探测数据(风廓线资料)在预报工作中的基本应用情况,重点讨论根据大气物理方程,利用风廓线数据可以进行的一些二次开发利用。通过分析2008年8月北京地区两个天气过程,介绍风廓线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风廓线基础数据,经二次开发计算的物理量,对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有助于改进北京地区短时和临近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46.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7.
陕西平利大磨沟锌、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陕西平利大磨沟锌、萤石矿床和区域上已发现的金、铅锌、铌、钽等金属矿产、萤石等非金属矿产与该区域及邻区粗面质岩类关系密切.矿化产于中志留统竹溪群千枚岩与碱性粗面岩断层接触带碱性粗面岩一侧,成矿受断裂构造控制.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区域上平利复背斜的东翼大面积粗面质岩类出露.以其为赋矿岩石的矿种较多,具有较为重要的找矿意义,笔者就其特征及外围找矿前景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8.
李桐  陈明  叶志伟  卢文波  魏东  郑祥 《岩土力学》2022,43(Z2):205-213
爆炸作用下含水裂隙中水压力的分布及传播特征对分析含水裂隙岩体初始裂纹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含水裂隙的混凝土室内爆炸试验,测量了爆炸时含水裂隙中的水压力,分析了含水裂隙中水压力的荷载特性及传播特征,并研究了裂隙张开宽度及爆炸药量对水压力荷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爆炸作用下含水裂隙中水压力时程分布呈多峰波动分布,水压力来源包括爆源通过水介质直接传递的荷载及通过混凝土间接传递的荷载,且在不同裂隙长度,荷载峰值主要来源不同;相同装药条件下,含水裂隙中水压力随距爆源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裂隙中同一位置水压力大小与裂隙张开宽度呈负相关;混凝土室内爆炸试验含水裂隙中水击波所带能量频谱主要集中在7.8~62.5 kHz,是一种高频信号。随距爆源距离的增加,能量分布向低频集中;水击波频带能量分布特征受爆炸药量及裂隙张开宽度的影响。当量为4.5 g TNT(三硝基苯)乳化炸药装药相比 8.1 g TNT乳化炸药装药爆炸时水击波高频信息更丰富;相同爆炸药量时,随混凝土中含水裂隙张开宽度的增加,水击波频带能量分布峰值呈现向中间频带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库区巴东县库岸段发生上万次与水库蓄水相关的水库地震,最大震级5.1级。近几年发表相关论文50篇左右,侧重于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水库地震与坝前水位的关系、单个较大型水库地震以及微地震群的成因机理问题,对水库地震时间上的周期性以及空间上扩展规律研究尚少。本论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包括泉水流量的调查)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发表的文献资料,对巴东县库岸段水库地震变迁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以下3点结论:(1)从时间上看,巴东水库地震的爆发具有周期性,表现为长周期和短周期。(2)溶洞坍塌型水库地震的分布呈线状,其形成机理与高孔隙水压以及动水圧过程密切相关。(3)同时野外泉水调查研究也表明三峡库区巴东段水库地震与溶洞坍塌具有密切关系,并且从机理上说明了水库地震空间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50.
魏东 《国土资源》2007,(10):29-31
当前,各地正在扎实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过程中,我们如何吸取上轮规划的经验和教训,谨慎应对规划修编若干敏感问题,真正做到科学、务实、公平编制规划,笔者认为,要重点研究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上强化措施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