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1.
人工模拟合成B_2O_3/MgO=3的过饱和氯化镁溶液,分别在20~60℃恒温条件下,在密封、无外界扰动条件下进行水合六硼酸镁盐结晶动力学实验测定。最后分离固相,经处理后,用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法进行物相鉴定。采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给出相应的结晶动力学方程。根据硼在水盐溶液中是以多粒子形式共存这一结论,提出不同水合六硼酸镁盐的结晶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12.
Morge.  D 晓清 《地图》1994,(4):44-47
电子加网技术(3)[德]D.Morgenstern4.图像记录图像记录是电子图像处理系统的第三个功能单元。其中制作不是胶印用的底片就是凹印用的直接雕刻版。这两种产品既在记录图形的材料方面,也在网点制作方面有所区别。(1)胶印用的印刷底片扫描仪装上胶片...  相似文献   
513.
病态模型平差的变分正则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14.
针对辽宁地区地震活动时间序列,运用分维的基本概念,通过其谱密度函数的分维描述,研究地震活动在其不同的阶段,其谱的分维变化情况,并探讨分维的变化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当有效强的地震活动增强时,在分维图上便会出现明显的降、升维现象,并且下降的幅度与主震震级和下限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515.
516.
517.
本文介绍了广西灵山地区土壤中汞气含量测定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含汞量的变化,指出罗阳山西北麓北东东向断裂是测区最活动的断裂,其次是北西向的蕉极坪断裂。在历史强震区,土壤中汞气含量高,变化幅度大,断裂活动性强。  相似文献   
518.
平顶山煤田的太原组属于混合型的碳酸盐浅海和陆源碎屑海岸沉积。下部和上部灰岩段主要形成于滨海潮间带和浅海中,并在其中发育行风暴浊流沉积。中部碎屑岩段为障壁岛-泻湖-潮坪体系沉积。太原组煤的显微组分为微镜惰煤,煤质属于低灰高硫煤。  相似文献   
519.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水介质的变化较为敏感,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了对沉积环境介质较为敏感的(Sr)、钡(Ba)、铜(Cu)、铀(U)、钒(V)、镍(Ni)、钍(Th)等元素作为判别指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统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和更新统七个泉组三套富锶岩层的古气候和古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从油砂山组到七个泉组沉积时总体上为干旱的气候环境;湖盆水体的盐度较高,表现为咸水环境,且从油砂山组到七个泉组随着地层变新,盐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和七个泉组沉积时湖盆水体均表现为中等分层,湖水循环较为顺畅的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520.
香蕉种植园是目前西双版纳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为探讨常规施肥管理下香蕉种植园土壤CO_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取西双版纳地区典型的坝区香蕉种植园,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旱季日变化观测日为晴天,白天土壤CO_2排放速率高于夜间,雨季观测日下午有降雨,土壤CO_2排放速率夜间高于白天,雨季种植台地土壤CO_2日排放量显著高于旱季(p0.05),而排水沟土壤CO_2日排放量在旱季和雨季无显著差异;(2)香蕉植株下方、香蕉植株之间和排水沟土壤具有相同的土壤CO_2排放季节变化特征;(3)香蕉种植园土壤CO_2排放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年排放总量为9.01±1.45 t C hm-2a-1;(4)香蕉种植园土壤CO_2排放与气温、土温和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初步了解中国西双版纳乃至热带地区香蕉种植园土壤CO_2排放现状,为香蕉种植园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估算区域CO_2排放量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香蕉种植园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