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2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287篇
测绘学   657篇
大气科学   756篇
地球物理   1186篇
地质学   2522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348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4 毫秒
991.
医学地理研究由来已久,但地理学界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相对薄弱,而且多是非地理专业人员在从事相应工作。本文首先从血吸虫病流行传播的机理出发,分析了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认为钉螺滋生地与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和预测是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系统总结了气象气候因子、土壤植被因子、地貌高程因子、水文水力因子、人文经济因子对血吸虫生命史及其宿主的影响,并视其为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的基础;然后回顾了近年国际、国内运用遥感、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包括地统计学方法)进行钉螺滋生地与血吸虫病疫情确定的主要研究手段,归纳了7类钉螺滋生地预测方法和5类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方法;最后剖析了目前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血吸虫病医学地理研究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历史蝗灾动态的社会影响及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水、旱、蝗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其中尤以蝗灾为甚.水旱与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蝗灾与气候环境的相关研究复杂且不足.因此,本文首先基于系统收集的飞蝗史料构建中国历史蝗灾记录数据库,建立不同时空尺度的蝗灾年份、等级、频数和县次序列;然后以蝗灾序列为主线作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进而探索中国历史时期蝗灾大发与频发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意义,并给出科学的生态解释,以期为探究"气候-灾害-社会"之动态巨系统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3.
以CNEM08-Ⅰ型电扰动仪原有的采集方法、计算方法为基础,保留其数据采集模块原有的工作模式,对其工控机内部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工作更为稳定、数据完整率得到大幅提高,仪器通讯符合中国地震局"十五"前兆通信规程。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3-D) numerical model to simulat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lluvial channels due to bank erosion. A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bank erosion is established. This is incorporated into a 3-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urbulent flow and non-uniform, non-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hishou bend of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where serious bank eros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double-layer sediment structure of the riverbank o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bank erosion module. Both cohesive and non-cohesive bank material in the different layers are considered. The bank erosion module also includes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bank erosion, such as the longitudinal length of failed bank, the thickness of each layer in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and the erosion-resisting effect of cohesive material from the top layer of failed bank. A locally-adaptive grid system is proposed to efficiently simulate the lateral migration of alluvial channel due to bank erosion.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the 3-D model is examined by laboratory data. Simulated processes of bank erosion agree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in the Shishou b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October 1996–October 1998, and the bank erosion modul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imulat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tudy reach. In addition, the equivalent channel-forming discharge, which is defined as a constant discharge that can create the same amount of bank erosion in an alluvial channel as that created by natural runoff processe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is proposed to improv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for feasibility studies.  相似文献   
995.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相连接。公田断裂为正断裂,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为右旋平移正断裂,忠防断裂为左行平移正断裂;公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均经历了自韧性→脆性的转变过程。凹陷内部发育NE~NNE向小型同成盆正断裂。上述信息表明:①湘阴凹陷为箕状断陷盆地;②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的拉张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区域N(N)E向左旋走滑应力场对凹陷北段有一定影响;③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属横向调整断裂;④凹陷发展及其沉积充填,与南东面幕阜山隆起的抬升与剥蚀(包括沉积剥蚀和构造剥蚀)相耦合。结合区域资料,讨论认为湘阴凹陷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受本地区特有的地幔上隆深部构造背景与中国东南部区域张性构造环境的双重制约,并以前者为主;凹陷走向主要受区域NNE向左行走滑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6.
广东潮安四望坪铜矿以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特征,在其三位一体(岩浆岩、断裂/层间滑动破碎带、围岩)的控矿组合中,以流纹斑岩、晶屑凝灰岩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为最佳。本文从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岩浆岩、断裂、围岩圈闭条件与矿体规模、富集程度的关系;旨在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因的深入分析,建立火山期后热液矿床的断裂控矿模式,为粤东火山岩地区该类矿床的发现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7.
海洋磁力测量中地磁日变站有效控制范围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磁日变化时空变化特点,对地磁日变站纬度方向有效控制范围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地磁日变站有效控制范围的计算公式.利用试验数据验证表明:地磁日变化空间差异主要取决于纬度效应,提出的地磁日变站有效控制范围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应用化学示踪技术探查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虎维岳  郑刚  闫兰英 《中国岩溶》2010,29(2):205-211
基于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与化学示踪剂在岩溶含水介质中的运移扩散规律,提出了 几种常见的示踪剂浓度分布曲线类型,并研究了它们与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为了检验化学示踪技术探查岩溶发育特征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山东丘集煤矿 为例,通过地面钻孔投放示踪剂,利用井下放水孔作为示踪接收点,研究了煤层下伏奥陶系 灰岩含水层隐伏岩溶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区深部奥陶系灰岩强岩溶发育带呈现出由西北分别向东和向东南延伸的“人字”型分布规律,矿区其它区域则以相对均匀的裂隙溶隙弱岩溶发育特征为主。通过与已有水文资料对比,矿区岩溶的发育与分布与奥陶灰岩含水层钻孔涌水量大小及其分布相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Lan  Jian  Wang  Yi  Wang  Ga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0,28(6):1275-1280
The Cold Eddy in the East China Sea (CEECS) is located about 150 km southwest of Cheju Island. This region experiences a complex current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the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 (YSCC), and the northward Kuroshio residual. To identify the strength of the CEECS, a simple subsurface intensity index is developed. Because the CEECS can be traced by temperature minimum, the intensity index is determined by the difference in sea temperature averaged across cores within and surrounding the region. Based on SODA, the CEECS subsurface intensity index time series can be calculated, with whic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CEECS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