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1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260篇
大气科学   761篇
地球物理   2163篇
地质学   2518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452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872篇
  2004年   889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文章阐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开发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环境营造,运行机制,筹资方式,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土地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文章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时间,空间,用途,技术和制度是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五维空间,并对各维度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中,土地持续利用的时间维主要表现为从伦理角度考虑如何在代际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使代际间利益之和最大;空间维则要求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胜任维要求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到各种用途上,从而使人们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各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技术维选择意味着土地利用的直接或间接技术的选用能够保证土地的永续使用;制度维要求制度建设适应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通过消除不同的土地制度之间存在着的外部利润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63.
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当前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的两种主要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制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多媒体制作系统缺乏旅游地图的有效管理,空间查询,分析和统计功能,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则缺乏旅游信息的多媒体表达能力。从实用性和普及性出发,集合二者优点开发模式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论文提出在同一界面下基于GIS和多媒体集成的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模式;(1)在GIS中增加多媒体信息表达能力,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把多媒体文件名信息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属性库,依靠多媒休段实现多媒体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和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基本概念;(2)在多媒体系统中开发部分GIS空间查询功能。以此思路,佛山科技学院GIS技术实验室利用VB进行GIS和多媒体二次开发,成功地完成了佛山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64.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65.
β-环糊精包合态三氟氯氰杀虫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氟氯氰菊酯农药的防治效果。寻找适宜的农药新剂型,我们用液相法制备了三氟氯氰菊酯-β-环糊精包合物,并以水为基质进行了稳定性观察,同时又以差热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确认了包合物的形成,以旋光度法证明两者间的包合比。结果表明,三氟氯氰菊酯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型包合物,该包合物稳定性高,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而且在水中稳定,所以有望通过环糊 包合作用将三氟氯氰菊酯帛成水剂;当以气相法测试包合态三氟氯氰菊酯含量时,必须将其解络,使之成为游离状态,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6.
红壤丘陵区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江西余江县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及邻近参照等方法。研究红壤区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农业开发引起的微观环境效应在于改变土壤水分及其运动状况,加速土壤物质迁移及降低土壤肥力质量;区域性效应是植被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扩大及气候异常;全球性影响除区域集聚效应外,则是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采取的调控对策主要是:保持合理开发,适当减轻土地压力,优化农业开发模式,更新农业耕作技术。强化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67.
袁智广 《吉林地质》2003,22(2):34-40
本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后五家户气田划分出22种沉积微相,建立7种相层序,分析了扇三角洲及三角洲沉积环境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较为发育,沉积物源来自气田东北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后五家户气田多为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68.
Introductio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M=8.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November 14, 2001 is the other M=8 earthquake occurred 50 years after Dangxiong, Tibet M=8.0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The earthquake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eismologis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fracture length is more than 400 km,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estimated length by the statistic empir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and the fracture length (WANG, et al, 2002); 2) The aftersh…  相似文献   
69.
Dur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extended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s) are subjected to excitation that varies along their longitudinal axis in terms of arrival tim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content, a fact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wave passage effect, the loss of coherency and the role of local site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foundation interacts with the soil and the superstructure, thus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ridge. A general methodology is therefore set up and implemented into a computer code for deriving sets of appropriately modified time histories and spring–dashpot coefficients at each support of a bridge with account for spatial variability, local site conditions and soil–foundation–super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 the purposes of inelastic dynamic analysis of RC bridges.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methodology and code developed, each stage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s verified using recorded data, finite‐element analyses, alternative computer programs,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and closed‐form solutions wherever available. The results establish an adequate degree of confidence in the use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nd code in further parametric analyses and seismic design.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The methodology for dealing with spatial variability of ground motion, site effects and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henomena in the context of inelastic dynamic analysis of bridge structures, and the associated analytical tool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in a companion paper are used herein for a detailed parametric analysis, aiming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above effects in seismic design. For a total of 20 bridge structures differing in terms of structural type (fundamental period, symmetry, regularity, abutment conditions, pier‐to‐deck connections), dimensions (span and overall length), and ground motion characteristics (earthquake frequency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excitation), the dynamic response corresponding to nine levels of increasing analysis complexity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case of a fixed base, uniformly excited, elastic structure for which site effects were totally igno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C bridges is indeed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coupling of the above phenomena that may adversely affect displacements and/or action effect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Evidence is also presented that some bridge types are relatively more sensitive to the above phenomena, hence a more refined analysis approa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ir cas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