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3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1102篇
测绘学   407篇
大气科学   427篇
地球物理   545篇
地质学   2024篇
海洋学   45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wo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December, 2008, and August, 2009, in the mud depo-center off the Zhejiang-Fujian coast (MDZFC) in the inner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to depic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water column structure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The results were also used to discuss the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DZFC. The water column structure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surveys, with respect to the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turbidity. The summer water body, with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was evidently stratified with respect to the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salinity remained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water column. The stratification restricts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transport.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 temperature in the middle-bottom water layer slightly increased, whereas the salinity remained mostly constant. In winter, the water body, with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was well mixed vertically.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both increased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bottom toward the east (deep water) and the south. A wedge-shaped water mass, which appears as a coastal upwelling, with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in summer and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in winter, spread landward along the sea floor, from the sea deeper than 50 m, whereas the extension was relatively stronger in winter. The water turbidity in winter was clearly higher than in summer.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turbidity wa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5 FTU in winter and less than 1 FTU in summer. In the bottom layer, the turbidity was much greater than 200 FTU in winter and slightly greater than 50 FTU in summer. Moreover, the turbid water layer close to the sea floor in winter can reach into an area deeper than 50 m with a thickness of over 10 m; however, it was only limited to only 30-m-deep water with a thickness of 5 m in summer. The differences of marin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MDZFC were attributed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hydrodynamics environment, weather conditions, sediment supplies, and seasonal circul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inter is the key season for particle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The bottom turbid layer is the primarily channel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upwelling currents and the oceanic front syste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diment deposit process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DZFC.  相似文献   
992.
基础电子地图符号尺寸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基于基础地理数据的电子地图(基础电子地图)符号尺寸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对电子地图符号尺寸设计、提高符号表现力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993.
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GIS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管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内部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专家提出的以G IS为其实现手段,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是目前解决管道运营中的安全问题可采用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采用完整性管理方法,首先需要对管道数据进行建模,把管道的设计资料、竣工资料、检测数据以及设备信息等统一的用空间数据库来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际上现有的多个管道数据模型,然后参考国际上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国内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设计适合我国管道工业的长输管道数据模型的具体过程。在模型的应用上,主要体现在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模型中提供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集中开发了线路管理模块、风险/完整性评价模块、站场管理模块等。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管道数据模型在我国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2007年1月5日葫芦岛市龙港区渔民村发生罕见冰情灾害,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冰灾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冰情灾害状况,并根据有关的海洋和气象的观测资料,对冰灾发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这对今后的防冰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电厂粉煤灰场氟离子对地下水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知,在自然淋溶条件下,氟离子经常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甚至经常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粉煤灰中的主要药染因子。通过室内淋溶试验模拟大气降水对粉煤灰的淋溶过程,以氟离子为模拟因子分析淋溶液对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对氟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吸附能力;位于不同地层的干灰场对地下水影响不同,并且在干灰场底部增加黏土作为防渗层,可有效缓解其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6.
脉冲输入营养盐是陆源输入营养盐的一种方式。用室内模拟脉冲营养盐输入的方法,研究了脉冲营养盐输入对于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脉冲输入营养盐对于中肋骨条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营养盐脉冲输入的频率和中肋骨条藻生长波动的频率相同。每天输入一次营养盐中肋骨条藻出现藻密度峰值的时间要比每5天输入一次营养盐和每10天输入一次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要滞后,而且藻密度峰值也比后两种情况低。对于3种营养盐的吸收速率而言,每10天输入一次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每天输入一次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最小的是每5天输入一次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3种营养盐脉冲输入模式下,每5天输入一次营养盐的中肋骨条藻对于N盐和Si盐的营养需求最少。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历史地磁场模型资料和日长资料,计算和分析了1840~2000年期间地磁场变化与日长变化的互相关特点。结果表明,地磁变化与日长变化存在时滞相关。地磁场强度参数的变化比日长变化超前7.5~10a(年);地磁场西向漂移参数比日长变化滞后,其中,西漂分量.λ12和.λ23滞后7.5a,而地磁场的平均漂移速度和纬度漂移分量滞后20~22.5a。  相似文献   
998.
双重投影在高速铁路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测量采用的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每个投影带可控制范围太小,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提出了首先将椭球面经纬度投影至球面后再沿铁路线方向进行斜墨卡托投影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步骤,并通过算例分析其在高速铁路测量应用中的可行性,该投影方法与目前施工单位正在使用的高斯投影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传统圆筒型FPSO垂荡运动剧烈的特点,提出一种带有垂荡抑制结构的圆筒型FPSO。采用1∶77.8的缩尺比制作模型,进行垂荡纵摇衰减试验,得到带有不同垂荡抑制结构模型的固有周期和无因次阻尼系数,进而选取最优的垂荡抑制结构型式。之后计算并对比传统圆筒型FPSO和新型圆筒型FPSO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和幅频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设计新型圆筒型FPSO的系泊系统,计算分析自存工况下的耦合动力响应,并与传统圆筒型FPS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垂荡抑制结构可以有效增大系统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改善运动性能,提高系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0.
调查了甘肃景泰荒漠草原区一处风电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区百兆瓦级风力发电场建设造成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6.79 g·m-2·a-1,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91.43 g·m-2·a-1。随着扰动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降低,均匀度减小。在工程运行后,经历近10 a的自然恢复,核心扰动区虽然物种单一,但植被生产力是次级扰动区的两倍以上,为间接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50%和33%左右;而间接扰动区植被生产力仅为未扰动区的50%。总体上,风电工程扰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仅在于建设期对局地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完全丧失,更重要的是在运行期间对周边大面积间接影响区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大幅度降低,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和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