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非均匀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文章将非均匀沙水流起动研究方法中采用的暴露度的概念引入到天然风沙起动的研究中, 对暴露度的统计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风沙颗粒起动时力矩平衡的条件, 建立了天然风沙起动公式, 用风洞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 在非均匀沙起动粒径与平均粒径相当的条件下, 混合沙的起动风速较小的结论, 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在天然风沙起动研究中采用暴露度来反映风沙不均匀性对起动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62.
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991年 ,但小于 195 4年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是 2 0 0 3年淮河降水的突出特点 ,也是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保证水位的原因。同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 2 0 0 3年淮河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后发现 :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稳定维持 ,副高脊线持续稳定在 2 2~ 2 5°N之间 ,淮河流域恰好位于高空急流的右前方 ,低空急流的左前方 ,是造成 2 0 0 3年 6~ 7月淮河流域连续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3.
毕燕 《热带地理》2004,24(3):284-288
分析梧州市骑楼建筑的形成、风格及特色,挖掘梧州市骑楼街区旅游开发的价值,阐述当今骑楼街区的旅游开发,对梧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梧州市骑楼街区的旅游开发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4.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后,双河镇布设了多个地震监测仪器,以获取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介质下,60 m高程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可达1~3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2~5倍,同时微地貌的不同可使放大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优势;2)在同一高程不同介质条件下,相较于砂...  相似文献   
965.
大面积低温成矿主要见于扬子克拉通和美国中西部,且扬子克拉通比美国中西部具有更多的矿床类型,在全球极具特色,是建立大面积低温成矿理论的理想区域。前人对扬子克拉通中生代大面积低温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物质组成、成矿流体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扬子低温成矿域不同矿种的矿床组合(Pb-Zn、Au-Hg-Sb-As、Au-Sb等)在地理位置上是分区产出的,而这种不同矿床组合的分区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前寒武纪基底。初步证据显示,扬子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含寒武纪)富含低温成矿元素,深循环流体浸取基底岩石中的成矿元素发生了大面积低温成矿,而基底岩石成矿元素组成的空间不均一分布则控制了不同区域矿床组合的差异。应指出的是,由于成矿金属元素来源示踪的复杂性,大面积低温成矿的物质基础尚需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66.
土拱效应广泛存在于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中,并不可避免地受到动荷载的影响。为探究循环荷载下土拱的演化过程,开展了循环加载下的活动门试验,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对土拱的结构形态、位移场及竖向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土拱形成时活动门上方产生三角形脱空区,施加循环荷载后该结构边界逐渐沿竖向延伸并向填土表面发展,位移场影响范围呈扇形向两侧扩大。根据初始差异沉降的不同,土拱的发展演化呈现出最终状态的差异: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或发生失稳破坏。循环荷载下,初始活动门位移较大时土拱更易趋于破坏,表现为脱空区贯通填土表面并形成竖向滑裂面。土拱结构的稳定性受到脱空区土体堆积对其下边界的支撑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67.
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双成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辽吉活动带是华北陆块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不仅发育巨量的古元古代陆壳沉积物质和岩浆活动,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叠加改造。辽吉活动带的形成和构造演化时期,也是该区的一次重要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层状或层控为主而发育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特点,其中菱镁矿、滑石、硼、铅锌、钴、金和铀等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辽吉活动带由出露厚度达万米的古元古代辽河群、集安群、老岭群和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所组成。其主体发育两套变质岩石:一套为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以变质相相对较低为特征,出露地层为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形成于靠近龙岗陆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盆地环境;另一套是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辽吉花岗岩共同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变质相相对较高,地层分布在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形成于远离大陆边缘俯冲体系下的弧岩浆构造环境。此外,形成于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相关的成矿带内分布着菱镁矿床、滑石矿床、铜钴矿床和铀矿床等,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构造坏境内的成矿带主要分布硼、铅锌和金等矿床。研究表明,海城菱镁矿、后仙峪硼矿、翁泉沟硼矿、范家堡子滑石矿、大横路铜钴矿和猫岭金矿等矿床均具有大型-超大型规模,其中海城菱镁矿矿床储量达8.84亿吨,为世界之最的超大型矿床,翁泉沟硼矿床的B2O3储量高达2185万吨,为超大型矿床,占全国总储量的28.6%。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基底之上,经历了有限的拉伸裂陷、岩浆侵位、(火山)沉积、碰撞拼贴、变质改造、隆升拆离和消亡等发展演化阶段,时限为2.2~1.8 Ga。辽吉活动带的成矿构造-岩浆演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①2.2~2.0 Ga岩浆作用和成矿阶段;②2.0~1.9 Ga沉积作用和成矿阶段;③1.90 Ga大规模变质-变形和成矿阶段(碰撞造山期);④1.89~1.82Ga碰撞后岩浆作用阶段。综上,辽吉活动带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从活动陆缘转变为被动陆缘最终碰撞造山的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过程,其中成矿作用是由两类不同成矿构造环境所控制。同时,本区又经历了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叠加,使区内成矿作用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多期性。这种在同一个成矿区内,由双成矿带控制的成矿在国内外很少见。因此,该区是形成多种矿产大规模成矿十分有利的地区及找矿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968.
长距离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长距离隧道的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洞外控制测量采用先进的GPS技术,采集数据经过合理处理后,满足隧道施工规范的要求;洞外控制测量的导线铺设采用左右双导线网布设和线性交叉导线网布设联用的方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969.
根据泰山玉皇顶景点的特征,结合现有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数据,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研发了基于VRM ap的三维可视化系统,为玉皇顶景点的宣传、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三维的、具有沉浸感的交互平台,从而更好地为旅游管理人员和广大游客服务。  相似文献   
970.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GIS软件对郑洛地区三个连续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的坡向、坡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大部分聚落遗址分布在坡向朝南、坡度小于3°的地点,但是仍然有少部分遗址处于光照差、坡度较大的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