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394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卞夏  钱森  丁建文 《海洋工程》2015,29(5):745-755
The observations on compressibility of reconstituted clay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on line with a higher initial water content lies above the compression line with a lower initial water content for a given clay. Hence there exists additional void ratio due to initial water contents among virgin compression lines (VCLs) of reconstituted clays.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 in void ratio caused by different initial water contents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quation proposed by Liu and Carter (2000) for describing the differential void ratio at the same stress between natural and reconstituted clays. The mechanism of compressibility of reconstituted clays, when the stress level is larger than the remolded yield stres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42.
卫星星历的计算涉及三种近点角,利用近点角间的几何关系,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推导出近点角间的差异极值点及对应的差异极值符号表达式,并将其表示为关于偏心率e的幂级数形式。分别取偏心率e=0.01、e=0.1和e=0.2(小偏心率)为例,将近点角间的差异明确在数值上面。结果表明,近点角间的差异极值的绝对值与偏心率e密切相关,近似为偏心率e的一倍或者两倍的关系。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研究近点角之间的关系、卫星星历计算以及卫星精密定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3.
李厚朴  边少锋 《测绘学报》2012,41(4):536-542
为避免不同变形性质正轴圆柱投影和正轴圆锥投影间传统间接变换繁琐的计算过程,利用子午线弧长、等量纬度和等面积纬度函数间变换的直接展开式,建立了相应投影坐标间的直接变换模型,无需计算大地纬度即可完成变换。本文导出公式均为含参考椭球第一偏心率的符号形式,可解决两类投影在不同参考椭球下的变换问题。算例分析表明与传统间接变换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直接变换模型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可供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244.
边雪清  王玲 《东北测绘》2012,(10):79-81,85
着重介绍了GPS数据的单历元解算方法,以及监测点变形量的分析和预测,探讨了这种方法在变形监测系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数据相关性对变形精度的影响。阐述了对变形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各种方法,提出用整体方差法对变形量进行分析,并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变形值进行预测,试算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最后,设计了一套GPS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包括软件功能设计、数据库实现等,并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5.
类型变更的相邻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景云  卞娟娟 《地理研究》2012,31(4):579-588
利用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因气象观测站类型变更而致的气候资料连续性和均一性问题及其影响,提出了订正相邻观测站日气温并将因观测站类型变更而致的相邻站不连续日气温资料整合的方法。主要结论有:(1)气象观测站类型变更而致的气候数据不连续既影响资料的均一性,也影响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在考虑或不考虑测站类型变更(仅1980年以后)时,对我国过去60年1月气温趋势变化的估计结果差别达6.0%。(2)虽然海拔差异明显影响相邻站气温,但城乡差别等下垫面及其周边环境差异因素的作用极为显著;可导致两个地理位置相近的测站最大月气温差别超过0.50℃。(3)利用相邻测站的月气温差异进行各月的日气温订正可以消除海拔、台站下垫面及其周边环境差异对观测资料的均一性影响;使订正后的序列能更好地反映出气候的年际变化特征;从而可为我国正在开展的气候区划新方案、气候变化对区划影响及冷暖期环境格局变化等研究工作提供更均一的气候观测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46.
石家庄地区近46a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卞韬  连志鸾 《干旱气象》2008,26(2):57-62
利用石家庄地区1961~2006年5个气象站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以及炎热日和寒冷日的年际以及各月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石家庄地区的气候显著增暖,平均气温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夏季最小,2月份增暖幅度最大,5月份最小。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趋势远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温度。石家庄地区中东部增暖幅度较大。近46a平均日较差显著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气温。寒冷日数显著减少,炎热日数增加不明显,西部、北部和南部的炎热日数甚至呈弱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47.
应用MODIS数据反演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照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RossThick-LiTransit核驱动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模型,选择2004年Terra 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aradiometer)500 m分辨率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进行了反演研究,并以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值0.11计算了正午时(北京时间12:00)实际的地表反照率,反演结果与当地的地表覆盖类型和地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藏北高原4个辐射观测站点观测资料与反演结果的比较表明,500 m分辨率反演结果不仅可以满足气候和陆面过程模式的精度要求,而且精度高于美国1 km分辨率反照率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248.
由于通信基站的地理位子特殊性和设备重要性,防雷工程设计有其独特性.本文讨论通信基站的综合防雷设计,根据目前通信基站的建设情况,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应用先进的技术和防雷理念,从防护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方面,提出合理化的设计要点,讨论了通信基站铁塔和机房的直击雷、天馈系统、电源系统、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详细方案,确保通信基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4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   总被引:30,自引:21,他引:9  
通过矿坑和地表勘察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初步阐述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匹配关系。与矿有关的断裂梳理成海西期陆缘同生断裂,印支期褶皱断裂和燕山晚期负反转断裂三个系统,并以武山铜矿的F1断层对其在三期断裂系统中的交接复合和成矿作用进行了个例描述,综合三个时期的地质勘探和野外及室内观测资料提出一个三阶段的成因模式。即:第一阶段为海西期,此时陆缘伸展、掀斜和裂陷活动引发张性同生断裂,顺层-切层(阶梯状)生长断裂发育。此阶段晚期通过与深构造位的隐伏断裂交接复合可形成海底火山和热液通道,喷流沉积形成层(块)状含铜黄铁矿。第二阶段为印支期,此阶段发育背驼式或叠瓦式构造类型,且逆掩-逆冲构造很可能将第一阶段形成的层状矿体逆向移位上推。第三阶段为燕山晚期,此时发生高角度冲断和区域应力场变更,有利于断裂由压性转为张性,形成负反转构造,断裂扩张,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有关的成矿溶液上升,再次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250.
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新生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巨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形成了由潜水和承压水组成的大型蓄水构造。该区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氟含量较高,在194个样品中,氟的均值为3.45mg/L,范围值为0.25~14mg/L。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氟中毒大规范流行。研究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补给区-蒸发排泄区的过渡带和盆地中部地下水强烈蒸发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和HCO3-Cl·Na型,总溶解性固体含量为689.84~2005.6mg/L。高氟水的形成与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受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展氟病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对于有效实施安全供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