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前言 地震模型技术是应用地震法研究地下储油地层分布的基础工作,它可以用来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以及各种波的特性,可以通过修改地质模型,反复进行正演,实现对实际地震剖面的最优逼近,以实现地震反问题。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Fourier变换方法研究了用非均匀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问题的解来模拟地震波的传播,探索了该方法对非均匀弹性介质地震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2.
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正演和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 再将该模型配置到MSDP软件的HYP2000定位方法中。 选用宁夏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和爆破资料, 从震中位置、 深度及残差3个方面对新模型和原模型进行定位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定位网内地震时, 新模型得到的震中比原模型更接近断层, 震群的深度也与断层分布更为吻合; 运用新模型定位的爆破深度平均为2.8 km, 绝大多数不超过5 km, 落实爆破位置与定位结果差平均为水平2.4 km、 垂直2.6 km, 更符合大多为地表爆破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分析新模型定位的地震深度与宁夏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发现地震发生在高速-低速转换地区。  相似文献   
83.
Surface and cor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Zhejiang coastal waters of the East China Sea to study phosphorus(P) forms and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release of P as well as adsorption.The sediments were extracted sequentially to determine four phosphorus fractions,and non-sequentially for total phosphorus(TP).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ranged from 527.2 to 680.5 mg kg-1.Inorganic P was the major form and accounted for 84-94%of TP.Among the four forms,P-Detrital was dominant(58.6-73.2%),followed by P-CDB(10.5-20.9%),P-Organic(6.1-15.9%),and P-CFA(5.9-16.3%).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P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P-Detrital and P-Organic,but different from P-CDB and P-CFA.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phosphorus was observed in estuarine sediments,reflecting the influence from terrestrial input.Phosphorus in all forms in core sediments at each station decreased with depth.In addition,potentially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accounted for 20-34%of TP.  相似文献   
84.
三河口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两大水源工程之一,边坡岩体变形特性是主要的岩石力学问题,为此用刚性承压板法和钻孔变形试验,针对坝肩边坡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岩体开展了大量原位试验。综合分析92个点刚性承压板变形试验成果,获得了不同岩体变形参数范围,重点讨论了不同变形曲线类型、各因素对试验成果的影响。介绍了钻孔变形试验方法及原理,分析了坝肩边坡岩体钻孔变形试验成果,最后对两种方法的变形试验进行对比,并综合评价了边坡岩体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工程坝肩边坡岩体具有较高的变形参数,变形曲线大部分为直线型,岩体变形特性与岩体类别密切相关,两种试验方法所得岩体变形参数总体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5.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纪地层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自创名以来,其地层层序和时代已争论了近半个世纪,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三个组的岩性组合特征认识不够全面,经常误用其他地质单元中的古生物或年代学证据来限定这三个组的时代,从而导致出现多种层序和时代的划分意见。此次研究在1∶25万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新测制了三个组的层型剖面,并结合区域上大量的辅助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厘定了三个组的定义、特征及分布范围。根据在层型剖面附近组与组界线处发现的冲刷构造和粒序层理等重要的示顶沉积构造,确定了三个组的层序关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三个组中的“化石混杂”现象是由于人为地层划分错误造成的,误将其他地层单元中的化石认作这三个组的内容。经厘定,这三个组中只有早石炭世的化石最为可靠,结合新发现的植物化石材料,希贝库拉斯组的时代为维宪早期,包古图组为维宪晚期,太勒古拉组为维宪末期至谢尔普霍夫期。根据三个组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在早石炭世维宪期浊流流向NE,从维宪末期开始浊流流向SW。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纪古地理演化过程,认为西准噶尔南部晚古生代残余洋盆在早石炭世接受充填,希贝库拉斯组的粗碎屑岩代表了充填作用的开始,至太勒古拉组上段粗碎屑岩的出现,表明残余洋盆已经基本填满。西准噶尔残余洋盆最终闭合是在晚石炭世晚期,以佳木河组磨拉石及陆相火山岩的出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86.
戈壁分类体系与编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统一的戈壁分类和编目体系,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戈壁的理论基础,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戈壁资源的前提。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文献或著作提到戈壁或戈壁类型,关于戈壁编目的研究更鲜有报道。为了促进戈壁研究的规范化,本文在参照现有戈壁分类基础上,结合戈壁科学考察成果,根据戈壁的形成原因、地表物质组成与植被类型,分三级建立了戈壁分类体系,并对每一级每一类的戈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戈壁分类基础上,提出戈壁编目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戈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利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可真实模拟可达性,实现设施优化布局。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研究,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公安部门统计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兼顾流动人口,利用GIS技术构建网络分析数据集,采用最小化阻抗模型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比较研究,确定研究区小学配置方案。结论表明,基于最大覆盖范围原则的小学选址更合理。保持区域原有的兴华小学、松江路小学、千山路小学、华中小学和芙蓉小学5 所小学在原区位继续运行,在2 号和45号点位再配置2所小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8.
在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景观区,植被茂盛、土壤表层腐殖质发育,且通视条件差,运用传统的规则网土壤测量方法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查证,工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采用不规则网土壤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取得了快速评价异常、追踪异常源,缩短找矿周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了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的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的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的向东传播,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在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的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的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的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90.
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衰减模型及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及邻区发生的201个ML2.0以上地震事件进行反演, 用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得到本区地震震源谱衰减模型。 在已知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的条件下, 计算得到震源谱并研究了近震震级与拐角频率、 地震矩、 震源破裂半径及应力降之间的关系。 详细分析了震源参数误差大小及各种误差影响因素。 对剩余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剩余应力降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宁蒙交界地区、 低剩余应力降分布在宁夏中部同心、 中卫一带, 银川盆地中南部的吴灵地区和宁夏南部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剩余应力降变化较为明显, 在时间分布上这两个区域剩余应力降在中强地震前均有降低—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