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在缺乏其他资料的情况下,地脉动常常用做确定地震动对地表介质产生影响效应的简便手段。本文以银川市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地震勘探资料有目的的选取5条测线在银川市区进行地脉动观测,观测点共141个。用Nakamura提出的HV谱比法解析观测数据,在给定地下构造剪切波速度(VS)的基础上,由H/V比值曲线中的基本频率推测盆地深层地下构造。通过理论计算进一步验证了解析结果。结合前人地震勘探资料推测了银川市区脉动基本频率分布特征,并给出2D和3D银川市基底构造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表明,HV谱比法得到的脉动基本频率值可以反映银川盆地基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2.
在对中国北部板内地区的古地震资料拟合、给出时间相依的统计模型基础上,利用近期获取的灵武断裂有关资料和危险率函数,对灵武断裂未来一定时段的发震潜势和当前地震危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断裂已进入发震时段,在未来10-100年内有发生7.0-7.5级左右地震的潜势。  相似文献   
153.
The I ingwu fault is i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Yinchuan graben. It hasa close relation to seismicity in the Lingwu-Wuzhong region.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ee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the activity features inLate Quaternary have been discussed.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its slip rate have been alsoestimated.The fault is 48km in length,being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according to geologicaland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ast rupture along its northern and middle segments wasoccurred in late of Late Pleistocene or early Holocene while that along the southern segmentwas occurred in midle Holocene.The vertical slip rate is estimated as 0.23~025mm/a sinceabout 66ka B.P.based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erracesⅠ,Ⅱ and Ⅲ and their ages.  相似文献   
154.
风化洞穴在全球不同气候区广泛发育,其形成过程和主控因素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尤其对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研究还较少。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陡坡上发育形态和规模各异的风化洞穴,是丹霞地貌的重要景观要素,为认识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化洞穴成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文章以丹霞山砾岩和砂岩陡坡上的5处典型风化洞穴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考察、形态测量、气象监测、样品显微观察及盐化学实验等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湿润气候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特征和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在砾岩中发育的洞穴一般个体形态较大,洞穴具有较明显的向上和向内生长趋势;砂岩中发育的洞穴大多密集排列,形态较小,常具有蜂巢结构。2)岩石性质是洞穴发育的基本影响因素,在宏观尺度上决定了洞穴的发育位置和排列方式,也决定了不同岩性下发育的风化洞穴的形态特征。在微观尺度上,岩石含有较多长石、钙质胶结物等易溶矿物组分,在酸性雨水渗流过程中发生化学溶解,加上盐结晶作用导致岩石微观结构破坏,诱发洞穴初始形成。3)洞穴尺寸变大后,洞穴内适宜的微气候是洞穴演化的关键因素,为水和盐的聚集及盐风化提...  相似文献   
155.
The bacteriophage P13 that infects Klebsiella serotype K13 contains a heat-stable depolymerase capable of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EPS) produced by this microorganism. In this study, the titer of phage P13, initially 2.0 × 107 pfu mL-1, was found increasing 20 min after infection and reached 5.0 × 109 pfu mL-1 in 60 min. Accordingly, the enzyme activity of depolymerase approached the maximum 60 min after infection. Treatment at 70℃ for 30 min inactivated all the phage, but retained over 90% of the depolymerase activity. Addition of acetone into the crude phage lysate led to precipitation of the protein, with a marked increase in bacterial EPS degradation activity and a rapid drop in the titer of phage. After partial purification by acetone precipit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centrifugation, the enzyme was separated from the phage particles, showing two components with enzyme activity on Q-Sepharose Fast Flow. The soluble enzyme had an optimum degradation activity at 60℃ and pH 6.5.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age P13 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with a diameter of 50 nm and a short stumpy tail. It was a double-strand DNA virus consisting of a nucleic acid molecule of 45976 bp. 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icient purification operation including thermal treatment and ultrafiltration centrifugation, to dissociate depolymerase from phage particl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hage P13 and associated EPS depolymerase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is enzyme.  相似文献   
156.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变化与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晶品  刁一娜 《大气科学》2011,35(2):326-338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与大西洋、欧洲及乌拉尔山地区阻塞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NAO负位相时期阻塞活动在大西洋地区较为频繁且强度较强,正位相时期大西洋地区阻塞活动减少,强度减弱,而欧洲阻塞加强,频率增加,同时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活动也显著减少.NAO正指数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大西洋和欧洲阻...  相似文献   
157.
介绍了CINRAD/SB雷达接收系统技术特点。根据接收机的主通道、测试通道、故障定位通道的信号流程,从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关键点参数测量入手,总结了CINRAD/SB雷达接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和技巧。详细介绍了利用RDA计算机的报警信息直接查找故障、通道测试法和关键点波形测试法3种诊断故障的方法,并列举了接收机主通道前端、后端以及测试通道3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故障个例的分析和处理步骤。提出了接收系统维修方面的一些建议,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支持和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8.
CINRAD/CC雷达伺服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昭通新一代天气雷达自2002年9月安装运行以来,伺服系统出现了方位(俯仰)R/D板故障、方位(俯仰)电源故障、汇流环和驱动器等方面的故障.通过这些故障实例,总结了如何根据故障现象结合雷达生产厂家提供的电路图图册,分析故障所在的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流程,找到故障成因,排除故障的方法.在分析排查的过程中,总结出一...  相似文献   
159.
CINRAD/SB雷达伺服上电故障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详细介绍CINRAD/SB雷达数字伺服系统加电控制、天线状态信号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出数字伺服系统无法上电3方面原因:负载过载导致空气开关保护性断电;伺服系统加电信号不正常;制动器过流导致温度超限。总结了CINRAD/SB雷达伺服系统无法上电故障的分析方法和诊断流程。通过诊断流程详细论述两例伺服无法上电的复杂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以及在台站无配件更换情况下,充分利用雷达线路特点暂时采用应急方法尽快恢复雷达运转的方法,保证灾害性天气监测的需求。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支持和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0.
宋长青  柴育成  李军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2):1306-1309
2011年是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对科学基金的投入大幅度提高。科学基金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