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1篇
  免费   1140篇
  国内免费   1450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1346篇
地球物理   1471篇
地质学   2879篇
海洋学   768篇
天文学   334篇
综合类   658篇
自然地理   75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uo  Fu  Yao  Zheng  Lu  Mingquan 《GPS Solutions》2017,21(2):561-575
GPS Solutions -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 for combining signals in a constant-envelope modulation, we propose a new dual-frequency constant-envelope modulation (DCEM), called asymmetric...  相似文献   
992.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从认知到决策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作为沟通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正确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厘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概念内涵,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空间、时间和可逆性特征,将多层次人类福祉的满足作为权衡的最终目标,视生态补偿为权衡决策的基本保障途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识别依托于定量指标法和综合模型法,且权衡关系可能随时空尺度的推移发生改变;情景分析与多目标分析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决策的有效手段。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多尺度关联、生态系统服务流与远程耦合、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成为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93.
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相对发展率指数(NICH指数)以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分析方法,以长江经济带沿线38个中心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结合专利授权量等相关数据,研究了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在整体上逐年增长,地理集中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长三角地区相对发展速度较快;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反“Z”字形的波动上升态势;创新产出的热点区域由长三角-成渝“双核心”空间结构发展成长三角“单极突出”空间格局,且长三角热点区域范围有所增长,冷点区域则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带;技术溢出、政府行为、空间区位和金融支持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经济基础对下游城市具有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及其敏感性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高璐  袁立婷  李维佳 《地理科学》2017,37(9):1422-1429
采用Penman-Monteith法和敏感系数法对辽宁省1965~2014年潜在蒸散发量及影响潜在蒸散发的气象因子敏感性进行分析,探讨气候变化下影响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及潜在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辽宁省潜在蒸散发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上由西向东递减; 潜在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在年尺度上表现为,水汽压最为敏感,其次为太阳辐射、风速、平均气温;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秋季对平均气温最不敏感,夏季对风速最不敏感,冬季对太阳辐射最不敏感; 空间分布上,气象因素的敏感系数与气象因子空间变化规律相吻合,潜在蒸散发对气温的敏感性由北部向南部递增,对水汽压、太阳辐射的敏感性由东部向西部递减,而风速与之变化趋势相反。 风速的显著降低是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的下降及水汽压的升高也促使了潜在蒸散发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匡兵  卢新海  周敏  饶映雪 《地理科学》2017,37(12):1850-1858
以中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值从2001年的4.769亿元/km2增加至2014年的15.375亿元/km2,但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相邻地市相互影响,呈现出“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从LISA集聚图来看,城市土地经济密度通过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高水平均质型地域”、“塌陷型地域”、“极化型地域”和“低水平均质型地域”4种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稳定性等都存在差异;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上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则大多处于低值簇,属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冷点区或次冷点区;自然条件状况决定城市土地的供给能力和开发潜力,是导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基础性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也会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环城游憩带(ReBAM)发展到高级阶段将出现空间聚散形态。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动要求ReBAM在供给面形成响应。在不少城市,ReBAM已具备一定的整体开发水平,但内部节点(旅游地)发展不均。在此情况下,优化需求-供给的结构性匹配成为ReBAM发展的内在趋势。环城游憩汀(ReLAM)是指依据游憩需求导向,向特定时空内其他游憩节点引送游憩流的现实或潜在功能较强的优势节点。ReLAM以改善ReBAM节点关联为导引,扩展游憩时空行为,促进节点整合互惠,提升居民游憩品质和ReBAM利用水平。ReLAM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游憩需求增强和时空条件滞后之间的矛盾,分为主观因素驱动、客观因素驱动和混合驱动3种基本类型。游憩需求状态、垂引节点吸引力、时空结构对ReLAM的形成及其功能具有关键影响,游憩市场规模发挥调节作用。ReLAM是兼具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新型空间要素,对非均衡发展的游憩区域具有优先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选址对距离水系垂直距离的偏好度在40 m以内。(3)聚落选址偏好随着水系级别的增大而降低,裴李岗时期、龙山时期、夏商时期3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而仰韶时期1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有可能因为在仰韶时期,气候属于暖湿期,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来说,降水较多,3级水系水流量可能较大,没有1级水系附近的居住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998.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6):297-326
地理位置太湖流域跨江浙二省,地居东经一百二十度与一百二三十度,北纬三十度与三十二度之间。北负长江,南临杭州湾,东接东海。地势平坦,舍西南之天目山地而外,仅见三两邱陵,点缀于浩浩平原之上而已。全区西南高而东北卑,中部尤低,天目山高达一千  相似文献   
999.
鲁继通 《地理科学》2018,38(1):78-86
从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经济带动3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地位作用的指标评估系统,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测度2011~2014年京津冀13个国家级经开区的地位作用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京津冀各经开区发展不断优化,逐步进入“深度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各经开区发展各有千秋、各有短板,初步形成“差异化、非均衡化”的发展格局;各经开区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初步呈现“全面崛起、协同并进”发展趋势;各经开区发展指数和位序将会不断调整,但总体发展格局不会太大改变。研究发现,京津冀经开区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资源集约利用不高,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企业创新动能不足,区域发展差距悬殊。为此,应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增强科技引领能力;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经开区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黄群芳  陆玉麒 《地理科学》2018,38(10):1715-1723
选择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67~2016年城市站(北京站)和城郊农村站(密云站)的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学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过去50 a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显著增加,增温率分别为0.29℃/10a和0.45℃/10a,而最高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强度则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统计分析显示过去50 a北京地区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显著降低以及气温显著上升有利于城市热岛的形成,强化城市热岛强度;未来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形成更频繁和持续时间更长的夏季城市高温热浪,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