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储雪蕾 《地质科学》1993,28(4):390-394
分子内不同结构位置上两个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的直接同位素交换,服从假一级化学反应速度定律。这两位置原子间的同位素交换分数F仅为反应时间t的函数,且有ln(1-F)=-(kf+kr)t。由此分析Uyama等(1985)的实验结果,表明热液中硫代硫酸盐(HSSO3H)分子内-SO3H和-SH之间的直接硫同位素交换很慢,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的较快速同位素交换是通过与硫化物反应形成多硫化物这个可逆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02.
稳定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储雪蕾(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00029)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交换反应,化学反应动力学稳定同位素(如氢、碳、氧和硫等)被广泛用于地学研究中,它们或作为示踪剂指示物质来源,或作为温度计用来讨论地质体形成温度或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903.
地下核爆炸作用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地下核爆炸岩石介质爆前爆后的一些物理、力学和声学参数进行了室内测试,发现它们呈规律性地变化,还分析和讨论了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04.
初世强  刘岳 《地理学报》1996,51(1):12-24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电子地图创作系统MapMagic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文章根据电子地图的新特点,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技术提出了电子地图的概念模型,并给出了其计算机形式化表示-电子地图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地图创作的任务,建立起面向对象的电子地图创作模型,并详细讨论了该创作模型的体系结构、组成要素及其实现机制。按照上述思想设计的MapMagic软件系统应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电子版)开  相似文献   
905.
906.
A surface wind (seabreeze), thermally generated by differenti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s introduced to Gill-Clarke’s model (1974) through wind stress for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Seabreeze on coastal upwelling. A coupled air-sea system is treated as an eigenvalue problem. The solutions show that the thermally forced local winds break down the coastal Kelvin wave into three parts: small-scale (L<100 km) growing and stationary modes, mesoscale (100 km200 km) coastal Kelvin mode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length scale between the most growing mode predicted by this model and the observed cold/warm alternation pattern of surface water near the Peruvian Coast (around 15oS) implies that Seabreeze may play some role in coastal upwelling.  相似文献   
907.
908.
Observing dynamic change patterns and higher-order complexities from remotely sensed images is warranted, but the main challenges include image inconsistency, plant phenological differences, weather variations, and difficulties of incorporating natural conditions into automatic image processing.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a new algorithm and demonstrated it by producing 2002–2008 and 2010 land-cover maps in heterogeneous Southern California based on an existing 2009 land-cover map. The new algorithm improves the baseline land-cover map quality by discarding potential bad land-cover pixels and dividing each land-cover type into several subclasses. Time series Landsat images were used to detect changed and unchanged areas between baseline year and target year t. Subsequently, for each individual year t, each pixel that was identified as unchanged inherited the baseline classification. Otherwise, each pixel in the changed areas was classified by a similar surrogate majority classifier. The demonstration result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showed that the land-cover temporal pattern captured the observed successional stages of the ecosystem very well. The accuracy assessment had an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ranging from 81% to 86% and overall kappa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0.79 to 0.83.  相似文献   
909.
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1—2013年山东省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计算了6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EEMD、反距离加权插值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高环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冷暖指数变化趋势的方向和大小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暖(冷)指数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显著。冷暖指数表现出准2年和准5~7年的年际尺度波动,准10~15年和准20~28年的年代际尺度波动。(2)暖(冷)指数均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除高温日数外,倾向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东部和中部地区变化趋势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较小。(3)极端气温事件的突变与气温突变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明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与区域性增暖有密切联系。(4)极端气温事件(除高温日数)的变化深受西太平洋副高变化的影响,西伸脊点、强度和面积指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910.
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站降雪日数观测资料,分析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雪日数总体上呈青藏高原中东部高寒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祁连山脉流域降雪日数多,南部河谷和北部湖盆区降雪日数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春季降雪日数占全年的45%,其次是冬季(28%)和秋季(22%),夏季最少(5%);30年内青藏高原平均年降雪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降幅达10.5 d/(10 a),其中,春季降幅最大(4.8 d/(10 a)),夏季最小(1.2 d/(10 a));年降雪日数在199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气候突变;降雪日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冬夏大气环流的转换季节,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转换期与上升运动相联系的低值天气系统和高空温湿条件均有利于降雪出现;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明显减少与气温的显著上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