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藏高原积雪监测在地球辐射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对气候预测、雪灾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FY-4(风云4号)卫星数据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基于FY-4A(风云4号A星)构建积雪监测方法与模型,不仅拓展了静止卫星应用领域,也丰富了积雪监测应用的手段。FY-4的高时间分辨率为积雪监测的研究提供了分钟级数据,对积雪与云的变化掌握的更为细致,但用于积雪监测的波段,因分辨率不高容易导致错判与漏判。本文基于2020年小时级野外地面雪深观测数据、风云3号D星积雪覆盖产品(FY-3D_SNC)数据,构建了基于归一化积雪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NDSI)的FY-4A卫星积雪判识方法,提出了雪深监测模型与等级划分指标。结果表明:NDSI≥0.20是青藏高原地区FY-4A卫星积雪判识的适用阈值,无论有云或无云条件,其漏判率均低于8.0%。地面站点验证结果表明,积雪判识准确率达83.33%以上。空间范围内直接剔除云区后,积雪判识经混淆矩阵验证准确率在82.48%以上。因此,FY-4A卫星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积雪监测的能力。虽然FY-4A卫星对超过10 cm以上雪深不具备区分能力,但可以较好地识别10 cm以下浅雪雪深,相关系数达到0.745,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据此建立的FY-4A卫星0~10 cm雪深等级指标,总体分级精度达到87.50%。FY-4A卫星雪深反演方法在青藏高原地区对0~10 cm浅雪雪深有较好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52.
黄河凌汛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宫德吉  白美兰  王秋晨 《气象》2001,27(5):38-42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凌汛的特点及凌灾的成因,指出黄河凌险与黄河中上游的降水状况、冬季结冰状况及开春后的融冰速度有密切关系。依据成灾物理因素,给出了判定河套凌险状况的凌险指数,据此可对黄河凌险进行预警。确定了黄河封河的临界温度指标,得出了制作黄河开河日预报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3.
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2001,27(12):3-7
分析了冬季产生东亚低空急流的大型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暴)雪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若有中亚冷槽分成南北两段东移,则极易有造成内蒙古大(暴)雪的东亚低空急流产生。指出可将产生这种环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作为内蒙古大(暴)雪天气的中期预警信号。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又可作为降雪量及暴雪落区的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4.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关键的建没阶段。本文从区域稳定与地震危险性、水库区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水库诱发地震、坝址及建筑物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论述三峡工程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并着重对三峡工程区的地质地震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最后对这一巨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5.
西藏狮泉河地区仁温斜长花岗岩主要由更长石、石英等组成,Si O2含量为72.05%~72.83%,Al2O3含量12.72%~13.54%(15%),Mg O含量1.19%~1.24%,Mg#值35.73~42.27(50),Na2O含量介于4.56%~4.74%之间,K2O含量较低,在0.34%~0.57%之间,Na2O/K2O值为8.32~13.41,属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斜长花岗岩与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仁温斜长花岗岩可能是变质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岩石中Sr、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用LA-ICP-M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2.5±2.6Ma,表明狮泉河结合带(北亚带)在中侏罗世已发生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56.
长江三峡坝区河谷深槽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地观察,分析三峡工程坝区河谷深槽的地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深槽的成因及其发育年代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三峡坝区河谷深槽是在三峡地区构造抬升过程中,水流顺构造裂隙强裂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对深槽堆积物中朽木进行的14C测年表明,三峡深槽的深切侵蚀大约发生在30-40ka BP;(2)三峡深槽的向下深切主要是急流(特别是漩流)携带岩砾对槽底进行研磨,掏蚀作用形成的;三峡坝区坝上深槽中的岩礁和左壁以及坝下深槽的右壁还受到急流携带岩砾的撞击、冲蚀、磨蚀和下沉流的垂向磨蚀作用;坝下深槽的左壁则是发育了深槽之后,由槽壁岩石的减压张裂及其水下的坍塌而拓展形成的;(3)深槽的平面延伸受到纵向裂隙构造的控制,最容易发生强烈深切的位置,则受到横向裂隙与纵向裂隙的受切部位控制;深槽中的深潭向下深切所能达到的深度,主要与局部水势的变化及床底岩石抗蚀强度的差异有关,其深度不受海面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57.
This paper describes valley bottom trough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infers the geomorphologic development of troughs.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trough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 deep troughs on the Three Gorges valley bottom are formed by river downcutting along the structural zones on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at about 40-30 ka BP. (2) When river downcutting occurred in the river bed of Changjiang, the jets current (particularly eddy curren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ebbles ground and eroded the valley bottom, resulting in trough formation and deepening. Meanwhile, water currents with gravels and pebbles eroded the bank and the left wall of No.76 trough as well as the right wall of No.77 trough by striking, scour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inding. (3) The depth of the troug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intensity of the water current and the consistency of bedrock against erosion, and is not controlled by the altitude of the sea level as the base level of erosion.  相似文献   
58.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记录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首先介绍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动方程的建立过程,然后讨论了高阶有限差分算法的实现原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以及吸收边界条件的选取,并对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作了正演模拟。通过波场快照、共炮点地震记录和VSP模拟记录等正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模拟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9.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以提高地震数据纵向(时间)分辨率的过程。地震数据可以用褶积模型来表示,即地层反射脉冲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地震脉冲(反射系数)包含了石油勘探和地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有关大地地球物理性质的信息,因此,从地震数据中得到反射系数就变得非常有意义。蓝色滤波通过对反射系数有色成分的模拟,得到与反射系数有色成分有关的蓝色滤波算子。然后对经反褶积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褶积运算,就能获得比常规反褶积方法好得多的结果。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的试验,证明了本方法在高分辨率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西藏自治区旅游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计算1980-2014年的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旅游区景观特征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对西藏旅游景点进行区划,使用风效指数、温湿指数及空气含氧量指标对区划后的旅游区进行气候条件评价和趋势分析.研究表明: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6个区域,各区风效指数、温湿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生物气温相对舒适,适宜旅游的时段为3-10月,而西部地区生物气温较低,适宜旅游的时段为5-9月.逐月含氧量呈抛物线状的变化,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1月.藏东南区域含氧量相对较高,常年在60%以上,部分区域在70%以上.近年来,西藏各地气候正在向更为温暖、舒适的方向发展,西藏年风效指数和年温湿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21.79·(10a)-1、0.32·(10a)-1.与过去30 a相比,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西藏东部部分地区近5 a的旅游适宜期延长了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