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31.
天津市丽苑小区1号楼工程采用了新型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该体系由方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的外框架以及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组成。本文以该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分支限界法编制的程序分析了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可靠性,得出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532.
关于无线遥测传输设备的改进1前言单路无线遥测地震传输设备,即78-11机(47mHz)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机元器件老化,可靠性逐年下降,尤其在接收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各种民用固定和移动电台数量剧增,使接收中心的干扰场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提高接收...  相似文献   
53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4.0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9年12月8—15日新疆天山北坡出现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出现在500 hPa新疆脊控制、850 hPa暖中心维持、地面蒙古冷高压影响的环流背景下。雾开始和维持阶段,地面1 200 m存在逆温强度为0.9℃/100 m的强逆温层,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静力稳定条件;大雾一般出现在辐射降温最明显的傍晚前后;大雾天气出现后2 m气温和地面温度温差始终维持在5℃左右,地、气温差使地面积雪一直升华,为大雾天气持续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近地层大气一直存在2.0 m/s以下的微风,形成的湍流维持了雾滴悬浮的平衡状态。当逆温层中上层出现6~10 m/s偏东风时,雾层厚度增加;中上层风速过大或地面~600 m风向一致时,雾减弱或消散。  相似文献   
534.
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逐小时TBB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副高控制下湖南两次短时暴雨发生及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水汽丰沛且有足够的不稳定能量和抬升条件下,强盛副高脊区反气旋环流内也可以触发短时暴雨天气,其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和湖南典型暴雨过程有着较大差异;②对流性降水发生前,不稳定能量明显增强,中低层增湿明显,为暴雨提供能量与水汽条件;③两次过程分别受副高南侧热带气旋外围云系扰动和弱冷空气侵入影响,925 hPa形成弱扰动或者弱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近地面动力抬升触发对流性降水,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能够自由触发热对流。地形抬升也是重要触发机制,发生在迎风坡热对流占比84%;④两次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为非常明显的低质心高效率的降水回波,环境风及其垂直风切变小,尽管不利于对流风暴有组织的发展,但雷暴单体移动缓慢,有利于同一地区长时间的强降水。  相似文献   
535.
研究目的】为摸清中国资源家底、认清资源变化规律、管好国土用途,解决现有自然资源内涵不一、分类上存在差异、在数据获取上不统一、资源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导致的资源在空间管理上交叉重叠等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有关资源观测监测指标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结果】(1)明确了观测监测体系下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状态或未被加工的状态下通过生产能够产生价值的资源,可将其分为气候资源、地表覆盖资源及地下水资源3类开展研究;(2)总结得到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与监测的对象、内容及观测方法;(3)分析自然资源观测监测在资源间及资源与环境间、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修复上的具体作用。【结论】文章最后指出自然资源观测监测是研究资源间、资源与环境间作用,资源资产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创新点:(1)明确了自然资源的定义,解决自然资源在部门管理上、分类上以及数据获取上不统一的问题;(2)分析自然资源观测与监测的内容和指标,结合系统调查、观测实验、预测模拟、监测评价“四位一体”的探测技术,有效掌握自然资源家底、进行资源资产管理,研究资源间、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国土规划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3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