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3篇
  免费   1460篇
  国内免费   2148篇
测绘学   1210篇
大气科学   816篇
地球物理   1144篇
地质学   3879篇
海洋学   1063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87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2003~2010年吉林省春季土壤含水率数据及相关数据,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讨论吉林省春季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春季0~3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总体上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空间差异性显著,其中1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空间差异最大;土壤层之间的距离越近,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越好,东部10 cm深度与其他层次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好于中西部,中部相比东部和西部而言,各层次之间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差。研究还发现,田间持水量和降水量是影响吉林省土壤含水率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土壤、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田间持水量对中部和东部的土壤含水率影响更大,而降水对中部和西部的土壤含水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2.
 利用2007—2009年的实地调查资料,结合1958—2006年的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典型绿洲的演变进程出发,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 a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快速扩张的影响,强调了保持绿洲适宜规模的重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绿洲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结论为:①近60 a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和绿洲分别以107.756 km2·a-1和122.401 km2·a-1的速度迅速增长,二者扩张的方向基本一致;②绿洲的快速扩张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表水利用率超过90%,地下水过度开采并以0.5~1 m·a-1的速度下降,水质污染增加,防护林大量死亡,森林破坏严重,草地从1958年到2006年减少4 316.39 km2,土地荒漠化威胁严重等;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控制绿洲规模,适度开采地下水,转变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是今后本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Using the global chemistry and transport model MOZART,the simulated distributions of tropospheric hydroxyl free radicals(OH) over China and its sensitivities to global emissions of carbon monoxide(CO),nitrogen oxide(NO x),and methane(CH 4)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Due to various distributions of OH sources and sinks,the concentrations of tropospheric OH in east China are much greater than in west China.The contribution of NO + perhydroxyl radical(HO 2) reaction to OH production in east China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in west China,and because of the higher reaction activity of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NMVOCs),the contributions to OH loss by NMVOCs exceed those of CO and take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summer.The results of the sensitivity run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ropospheric OH in east China from 1990 to 2000,and the trend continues.The positive effect of double emissions of NO x on OH is partly offset by the contrary effect of increased CO and CH 4 emissions:the double emissions of NO x will cause an increase of OH of 18.1%-30.1%,while the increases of CO and CH 4 will cause a decrease of OH of 12.2%-20.8% and 0.3%-3.0%,respectively.In turn,the lifetimes of CH 4,CO,and NO x will increase by 0.3%-3.1% with regard to double emissions of CH 4,13.9%-26.3% to double emissions of CO and decrease by 15.3%-23.2% to double emissions of NO x.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3.3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典型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太行山东麓焚风的发生和移动与山脉背风波密切相关。由此建立了太行山东麓焚风的概念模型:西北或偏西气流途经山西盆地、山西境内的山脉或高原,再越过太行山,在其东麓形成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气流气温按干绝热方式上升,同时下沉气流也会对低层大气产生压缩增温效应,使得太行山东麓产生焚风。背风波即为重力波,可以伴随着下沉气流向下游移动,正变温区同时也向东移动。变温区移动的速度和重力波的传播速度相同。背风波的产生,需要Scorer数向上足够的减小,而且不连续,即要求大气是稳定的且存在明显的风速切变。  相似文献   
995.
气象干旱时空表达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陶云  郑建萌  樊风 《高原气象》2012,31(5):1332-1339
为了对气象干旱时空表达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气象干旱时间面积函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MD(Meteorological Drought),并利用1952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云南省全部站点逐日降水、气温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干旱CI指数,计算和分析了MD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1)MD可客观、准确地表达近60年来云南发生干旱的过程和强度,解决了以往确定气象干旱事件时对持续时间和面积大小界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MD不仅可以完整地描述和比较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上的干旱事件,还可以连续滚动描述每个干旱过程的演变;(2)MD计算结果表明,1952-2010年云南干旱较严重的年份是:1959,1963,1966,1969,1974,1979,1984和2010年,其中,2010年为近60年来最旱的一年,干旱发生的时间比其他干旱较严重年份平均提前了90天左右,形成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罕见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996.
植耀玲  冯民学  樊荣 《气象科学》2012,32(3):298-303
2008年推广施行的新国标GB/T 21714.2已广泛应用于各地雷击风险评估业务中。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也发现用其建立评估模型时,标准的一些简约化约定,使得其计算结果不够精准,特别是描述和处理也显得越来越困难,影响和制约了它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为此,本文针对带有多种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复杂结构建筑,提出按其进线分布特点,对Lo损失因子取值方法进行改进(下文均称"Lo优化取值法"),为多线路进线建筑物的雷击风险管理提供更细化的依据和算法,并举例证实。结果表明:细化考虑不同线路的Lo对于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更为切近真实。  相似文献   
997.
2006-2010年下辽河平原地温和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家沈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研究站2006-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0-100cm 土层8个层次的地温、0-100 cm地温、地温极值、0-20 cm地温与气温的关系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8个层次地温和地温极值呈下降趋势;0 cm层次地温变化受外界影响较大。研究区域年尺度0-20 cm地温与气温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作物生长季节,可分为4-7月气温上升和8-10月气温下降两阶段;这两个不同阶段的0-20 cm地温与气温分别做线性拟合,与整个生长季4-10月线性拟合相比,线性相关性可信度更高。土壤热通量受气温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尺度土壤热通量≥0 MJ/m2,该区域地表是热汇。  相似文献   
998.
SketchUp大区域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ketchUp软件能高效建模的特质,进行大区域的三维建模。对建模过程中涉及的思路进行探讨,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以优化的方法进行介绍。利用SketchUp和Skyline的组合,实现了大范围三维建模和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最佳分解尺度选择方法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珂  朱建军 《测绘学报》2012,41(5):749-755
借助最小均方根误差、信噪比及光滑度变化随小波分解尺度增加的收敛特性,提出了一种多指标融合的小波去噪最佳分解尺度选择方法。该方法利用信息熵来融合小波去噪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变化特征,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小波去噪结果与分解尺度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定量识别融合指标变化的拐点,能够有效识别小波去噪的最佳分解尺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去噪信号进行实验分析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00.
岑新远  范东明 《四川测绘》2012,(2):51-53,61
针对粗差的复杂多样性,提出了对粗差的多种分类标准,以选权迭代IGGIII算法为基础,根据粗差的大小选用不同的单位权中误差,通过离群分析将孤立的大粗差剔除,并采用启发搜索探测多维均等粗差,最后用回带算法检验误判的粗差,得到了较好的粗差探测和抗差效果。本文方法,能够探测出小粗差、多维粗差、大粗差等各类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