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7篇
  免费   2928篇
  国内免费   3803篇
测绘学   1692篇
大气科学   2496篇
地球物理   3475篇
地质学   7493篇
海洋学   2286篇
天文学   481篇
综合类   1340篇
自然地理   169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677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764篇
  2018年   789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835篇
  2015年   820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1012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1001篇
  2007年   883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708篇
  2004年   555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604篇
  2001年   599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生态旅游胜地—九顶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顶山的生物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天然气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划分出平水河景区,云湖景区,楠木沟景区,紫岩山景区,白云山景区,仙女洞景区和天池景区等七个景区,从科学性,美学性,文化性以及区位条件和功能方面对景观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开发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52.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恶煮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态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953.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4.
在详细研究组成内陆叠合型盆地的各个单型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成因地层和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恢复了叠合型内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 ,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构型 ,将盆地地层序列划分为 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进而分析了内陆盆地在同生裂陷和衰减坳陷等不同阶段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955.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总被引:195,自引:10,他引:19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期间,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6.
拉鸡山裂谷带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鸡山构造带东西长逾 6 50km ,展布于由元古宇组成的结晶地块内部 ,是一条早古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的构造带。通过作者在拉鸡山多年的野外调查工作和研究 ,认为该地区无论在区域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变形学还是大地构造演化方面 ,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皆具典型的裂谷带特征。晚古生代以来 ,区内经历了陆内多阶段造山过程。新生代早更新世 ,拉鸡山巨型断裂带发生左旋走滑运动 ,导致断裂带弧形转折部位强烈崛起 ,形成雄伟高山。  相似文献   
957.
地下工程震波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激发的震波在工程岩土体中传播,检测其波动力学参数,来测试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原位震波波速测试技术可以对井巷的岩体模量,支护选型,围岩性质进行检测;利用地震勘探,面波勘探方法可以对矿层厚度,超前探测等方面进行有效检测;震波CT、导波勘探等探测方法对于采面内的地质异常探测有较好的针对性;通过声发射检测技术可以解决地下工程安全问题。实际应用说明,震波探测技术从地下工程的开拓掘进,采场形成到采后管理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技术已作为地下工程中的日常工作加以应用,但进一步的生产应用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8.
通过对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西昆仑山新疆—西藏公路出露的7个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天山、西昆仑山脉低温(<110℃)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9.6±0.8)~(89.2±2.3)Ma,平均裂变径迹长度变化范围为(7.9±3.7)~(11.6±1.9)μm。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冷却作用时代,地质资料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明,天山在白垩纪存在一次抬升作用,天山和西昆仑山在中新世发生另一次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959.
东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5点的雪层密度与剖面特征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对东南极冰盖伊利莎白公主地LGB65点的50m雪芯及雪坑进行了雪层密度与剖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处雪的密实化过程属冷型落实化类型,第一和第二临界密度深度分别为10.4m和60.4m深霜不育,雪层中为数不多的雏形深霜层厚度仅几厘米,多分布在冰壳层的上、下两侧,16.0m以上,发芯透光性的变化不明显,之下,透光性逐渐表现出韵律变化,雪层中辐射壳和风壳频繁出现,其中辐射壳可作为划分年层的重要依据,综合雪层内的各种层位特征,初步划分出LGB65雪芯的年层约为243a,总的年平均积累率为131.9mm,20世纪60年代年积累率低于平均水平,70年代中期以后,;积累率出现大幅度增加,进250a来该处的年积累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60.
鄯科 1井是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首次钻穿三叠系的一口科学探索井 ,并首次在三叠系发现轻质油流。文内以鄯科 1井为例 ,运用孢粉组合、岩性组合、地震剖面、倾角测井、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分析了鄯科 1井三叠系内部地层重复的现象 ,这些方法有机的结合和相互的补充打破了单一方法进行地层划分的旧模式 ,初步进行了多方法交互使用进行地质分层的尝试 ,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多解性 ,使地层划分更可靠 ,相信这些方法的交互使用在其他地区和单井的地层划分对比中也同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