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0篇
  免费   1811篇
  国内免费   2440篇
测绘学   1075篇
大气科学   1899篇
地球物理   1931篇
地质学   3923篇
海洋学   1296篇
天文学   288篇
综合类   881篇
自然地理   98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苏北超高压变质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所产出的榴辉岩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产于片麻岩中的G类榴辉岩、产于大理岩中的M类榴辉岩和产于蛇纹岩中P类榴辉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复杂多样,源岩为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兼具大陆和大洋玄武岩的特征,富含TiO2等有用组分,是金红石矿床的成矿母岩。金红石矿床的形成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的结果,金红石成矿作用的强弱与岩性、构造、变质变形作用等密切相关。榴辉岩中含有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石榴子石、绿辉石等多种有用矿物,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在肥料矿物分解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在细菌分解转化矿物过程中的作用。将事先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按一定浓度梯度与矿粉混合,24 h后再次提取多糖称重,证实多糖与矿粉颗粒之间的吸附现象。计算结果表明,矿粉对多糖的吸附随多糖量的增加而呈较明显的增长,之后增幅逐渐趋于平缓。在无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矿粉培养细菌,然后分别提取粗多糖和较纯多糖,发现矿物种类对胶质芽孢杆菌多糖的分泌有显著影响。添加含有细菌所需矿质养料的矿粉在培养液中,胞外多糖含量相对增高,说明细菌分泌胞外多糖受到矿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即细菌胞外多糖的产生与它们对矿物养料的需求和矿物的风化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3.
通过现场容重试验和注水试验研究了碎石土地基的密度和渗透性在强夯处理前后的变化,探讨了强夯对土体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夯能有效改善碎石土的结构,且浅部明显,随深度增加表现出逐渐不明显的趋势;强夯作用下,土体结构的改变在3m以上区域为颗粒填充所致,3m以下则为土体孔隙压缩.  相似文献   
994.
该文结合济南市实际,对如何落实国土资源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矿产督察工作制度等情况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了重组矿产督察员队伍后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矿产督察员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技术培训,完善基础资料整理的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济南市矿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水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5.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中,随着地质勘查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区现已成为铁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等矿产的矿集区,其地质找矿潜力非常巨大。笔者从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等角度对鸭子泉—维宝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对区内的各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类型、成矿期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层控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等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以上各类型矿床的产出环境、成矿时代、沉积(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四川盆地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沉积期古地貌、古水深、海水动荡程度以及古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对台内鲕滩的控制作用,并把滩体的发育阶段分为雏滩期(低速建造期)、滩核期(高建造期)及衰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缓慢等效的海退过程中,处于高能沉积界面附近的水下古高地有利于台内鲕滩的形成,继承性的泸州古隆起核部是区内有利的滩体发育区,形成的台内滩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规模和较大的分布面积。这一认识可为该区飞仙关组台内鲕滩的下一步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997.
钟清  方慧  刘畅往 《地质通报》2010,29(5):870-879
简要介绍了措勤盆地的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异常特征,针对措勤县北巨厚的大地电磁高阻异常,结合地质、重磁异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解释,多方法相互佐证与约束,认为地处裂陷或地堑带的高阻异常是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的反映。巨厚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存在,表明措勤盆地具有较好的寻找古生界油气藏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8.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0):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砂岩型铀矿等有机矿产共存的代表性地区之一,煤系烃源岩作为原始物质,在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入手,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种类、岩性、聚积环境、发育程度、时空分布等。结果表明,煤系烃源岩随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相对稳定期,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初始和退覆充填期次之;空间上总体分布为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层数增多,厚度增大。该区广泛发育的煤系烃源岩为多种能源矿产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时空分布对多种能源共存成藏格局具有初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The δ18O data obtained from an 18.7 m ice core drilled in Chongce Ice Cap at an elevation of 6,530 m a.s.l. in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show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ummer temperature of the middle to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Based on this, the δ18O record can be used as a proxy of the June–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MUT) from 1903 to 1992. The time span of the ice core record is much longer tha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vailable only after 1948. Using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EMD), the δ18O record is decomposed into various frequency componen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solar irradiance variations of the same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June–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MUT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s is completely decomposed into four IM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components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2) Solar irradiance is decomposed into the Schwabe cycle, the Hale cycle, the Gleissberg cycle,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June and 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s of the MUT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s and solar irradiance on the longer timescales (at least more than 11-year) show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their phase change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in general, and (4) the 11-year Schwabe cycle exists in the June–September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MUT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s during most of the time from 1903 to 1992, and only in the two high-temperature phases (1929–1944 and from 1975 to the present) may global warming disturb this relation.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would shed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 of global warming on the M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