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3篇
  免费   4045篇
  国内免费   5466篇
测绘学   2394篇
大气科学   2733篇
地球物理   3793篇
地质学   11008篇
海洋学   2652篇
天文学   450篇
综合类   1782篇
自然地理   2562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1044篇
  2021年   1225篇
  2020年   999篇
  2019年   1167篇
  2018年   1244篇
  2017年   1070篇
  2016年   1143篇
  2015年   1246篇
  2014年   1301篇
  2013年   1439篇
  2012年   1588篇
  2011年   1578篇
  2010年   1541篇
  2009年   1373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149篇
  2006年   1024篇
  2005年   885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首先阐述了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SAR图像模拟的重要性。然后针对SAR图像的几何特点,并顾及地面坡度、成像距离等因素对雷达波后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强度积分的SAR图像模拟方案。根据Leberl构像模型计算SAR图像的像点坐标,采用强度积分策略对各点处的强度进行模拟,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满意的SAR模拟图像,验证了该模拟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2.
SVLBI (space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has some importa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for which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asks is to precisely determine the orbit of an SVLBI satellite. This work studies several technologies that will possibly be able to determine the orbit of a space VLBI satellite. Then, 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satellite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geodetic study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GNSS (GPS, GALILEO) satellite to track the space VLBI satellite, the six Keplerian elements of the SVLBI satellite (TEST-SVLBI) are determined. A program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coverage area of space of different altitudes by the stations of the network, with which the tracking network of TEST-SVLBI is designed. The efficiency of tracking TEST-SVLBI by the network i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3.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整个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由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分布式栅格产流过程以及分布式栅格汇流过程组成,融雪以及产汇流过程全部基于栅格尺度,全面实现了融雪过程的分布式模拟.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中对"度日法"加以改进,引入了"单元时段"的概念,从而得到了"度分融雪模型";针对融雪过程中颇为复杂的冻融反复性难题,提出了旨在解释积雪冻融反复性物理机制的"冻融系数"的重要概念,对于准确把握融雪过程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GIS开发了分布式融雪径流模拟系统,为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二者均为融雪洪水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模块部分.基于由MODlS等遥感数据得到的积雪信息、地表温度等下垫面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DEM及其空间分析数据和大量野外同步观测数据(积雪信息、气象数据),对典型研究区新疆军塘湖流域2006年春季典型融雪期(2006-03-06,11:00-2006-03-10,11:00)内的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精度0.82,达到了融雪洪水预警预报的业务需求标准.  相似文献   
154.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相似文献   
155.
基于ArcGIS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符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表达问题一直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研究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符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ArcGIS平台的GIS符号体系及符号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GIS无法满足制图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6.
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具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相伴发生的特点,在大多数针对黄土高原的侵蚀模型研究中未考虑重力侵蚀的影响,使得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差。针对黄土高原的侵蚀特点,采用量化影响重力侵蚀发生的主要因素,确定重力侵蚀发生的具体沟道栅格单元的方法,从而考虑了重力侵蚀对产输沙过程的影响。所建立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以逐网格汇流的水文模型为基础,采用逐网格侵蚀输沙的模拟方式,能够模拟上方来水来沙对侵蚀输沙的影响。经小理河流域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7.
介绍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课程教材编写的背景、阐述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总结了"深空大地测量学导论"教材的编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8.
BP神经网络在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程拟合中的模型误差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拟合,可以减小模型误差,提高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精度。在焦作市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算例中,BP神经网络高程拟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9.
内陆河流域山区水文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西走廊黑河干流山区流域为例,从山区水文循环、水文与生态系统以及径流形成和预测等方面讨论山区流域水文和生态相互作用研究的有关问题。山区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和固态、液态降水组成变化主要受制于海拔和地形的影响,而不同海拔和地形条件下的下垫面不同土地覆被和复杂的空间异质性则主要影响蒸散发量。对内陆河山区流域的水文小循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水文和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问题。至今,对山区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还非常薄弱,需要研究山区森林草地生态系统在山区水文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在维持和保护山区生态和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内陆河流域山区水文过程复杂而综合性强,须加强对山区径流形成机理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不断改善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60.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