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5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1557篇
测绘学   764篇
大气科学   851篇
地球物理   935篇
地质学   2694篇
海洋学   874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487篇
自然地理   70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刘娇  周洋  郭宏杰  熊昕  李德威 《贵州地质》2016,33(3):178-186
川滇黔等地在二叠世晚期发生峨眉山玄武岩短期内大规模溢流喷发。滇西地区发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均被认为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产物,但在滇东地区却一直缺少该类岩石组合的报道。本文在滇东建水地区首次发现了腊里河超基性岩体,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表明该超基性岩先期形成年龄为(246±5.2)Ma,为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产物,后期中侏罗世晚期(169.6±2.0)Ma(MSWD=3.5)发生岩浆活化。该超基性岩Mg#值平均为78.73,稀土元素表现出略微右倾的平坦型特征,Rb、Sr、Ba、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相对亏损,Ta异常富集。其地化特征表现出富集型地幔源区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成因关系密切。晚二叠世建水地区由于地幔柱活动形成地表溢流玄武岩,在深部岩浆房由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超基性侵入岩,到中侏罗世晚期,伴随着华南地区发生多期次构造运动,先前存在于岩浆房中的超镁铁质岩经过后期热液改造活化,沿着断层裂隙侵入地表。  相似文献   
142.
廖鑫  张晓晖  金胜贤  朴雄  郑哲寿 《岩石学报》2016,32(10):2981-2992
克拉通内部活动带变质沉积建造蕴藏了早期超大陆形成中地体聚-散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信息,碎屑锆石年代学则是揭示这种信息的最佳工具之一。针对华北(中-朝)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活动带(辽-吉-朝活动带)中巨量沉积建造精细表征方面的空白区域,本文开展了朝鲜半岛检德地区摩天岭群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SI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北大川组变火山碎屑岩样品的锆石年龄谱记录了约2.53Ga的主要年龄峰值和约2.19Ga的最年轻峰值,说明北大川组开始沉积的时代应该晚于2.2Ga。南大川组变沉积岩样品碎屑锆石记录的最年轻峰值年龄为约2.02Ga,说明南大川组的沉积时代应该不早于2.02Ga;其锆石年龄谱记录了一个主要年龄峰值区域(2.02~2.18Ga)、一个次要年龄峰值(约2.46Ga)和一些2.78~3.30 Ga的古老年龄,指示其物质源区主要为同区古元古代地质体和邻近地体上的太古宙变质基底。区域对比表明,摩天岭群与中国境内辽吉活动带中的辽河群及集安群/老岭群具有基本一致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说明它们不仅是同一时代的产物,而且分享类似的物质源区。这些时代一致、物源相近的沉积建造可以为甄别古元古代辽-吉-朝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提供重要参考。与沉积年龄相近的碎屑锆石占据主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反映了汇聚板块边缘各类盆地的典型特征,而相悖于大部分碎屑锆石年龄远大于地层沉积年龄的裂谷型盆地。  相似文献   
143.
周心怀  黄雷  王昕  韦阿娟 《岩石学报》2016,32(6):1839-1850
蓬莱9-1花岗岩体是渤海海域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花岗岩,鉴于渤海海域在华北克拉通中的重要构造位置,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的研究对区域构造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160~165Ma。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富Al_2O_3(14.84%~17.19%)和Sr(485×10~(-6)~909×10~(-6)),贫Y(0.66×10~(-6)~1.39×10~(-6))和Yb(小于2.0×10~(-6)),无铕的负异常,多数样品表现为铕的弱正异常,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特征。表明渤海地区在160~165Ma期间处于挤压地壳增厚环境下,以地壳减薄为标志的克拉通破坏过程彼时尚未发生,其区域动力学环境可能仍处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碰撞拼接的影响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4.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5.
泵压是反映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时井内作业是否正常的重要参数。为了进一步研究泵压波动变化与实际钻进作业之间的关系,指导钻进工作的快速、安全开展,结合江西相山河元背地区CUSD2井实际泵压波动数据及相关钻进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本井的循环系统压力损失计算模型。对比分析模型计算的理论泵压与实际泵压的波动变化趋势,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钻进,在此基础上预测后续地层的泵压波动区域范围,发现7 MPa的泵压安全值不再适用于后续地层钻进,调整设置泵压安全值为10 MPa,并利用邻井泵压波动数据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适当调整修正理论模型,使其可应用于河元背以及相山地区绳索取心钻进中,指导该地区钻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6.
CO2加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大气中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CO_2加富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毒特征的变化。调制叶绿素荧光结果显示,CO_2加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 ETRmax)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Fv/Fm、r ETRmax均降低,对半饱和光强(Ik)、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却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CO_2加富能促进塔玛亚历山大藻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提高其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最大电子传递效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显示,该株塔玛亚历山大藻主要产漆沟藻毒素1(GTX1)、漆沟藻毒素4(GTX4)、N-磺酰氨甲酰基毒素(C1)及N-磺酰氨甲酰基毒素(C2)四种PSTs毒素,CO_2加富不改变主要麻痹性贝毒(PSTs)的种类组成,但能显著提高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GTX4)产量(P0.05),而降低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1、C2)产量(P0.05),说明加富能使塔玛亚历山大藻所产毒素发生转化,进而影响藻细胞的整体毒性。  相似文献   
147.
渤海湾曹妃甸深槽海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浅层地震剖面、侧扫声纳和水深地形等数据资料,得出,曹妃甸沙岛的岬角地貌引起深槽海域局部潮流流速增大,甸头前沿深槽区以冲刷为主,最大水深达42 m,刷新了渤海湾最大水深记录,深槽部位的侵蚀量最大,深槽南坡冲刷幅度大于北坡,工程建设后期深槽区侵蚀冲刷程度有变小变缓趋势。早期深槽的形成是由于浅部断层受深部构造影响发生阶梯状错断沉陷,海底地层形成古凹槽,但深槽海底地层沉陷速率略大于沉积速率,使得深槽海域长期保持了渤海湾最大的水深环境。初步得出在历史时期曹妃甸深槽经过2万a以上长期存在,深槽的走向经历了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的转化过程。认为地质构造、古滦河三角洲演变、海洋水动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内外营力作用共同控制了曹妃甸海区地貌体系的发育与演化。达到了研究渤海湾曹妃甸深槽海区地形地貌控制因素和深槽的地质演化的目的,为曹妃甸港的规划、运营期维护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149.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als with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where two or more objective functions (cost functions) are to be optimized (maximized or minimized) simultaneously. In most cases of interest,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in conflict, i.e., there does not exist a decision (design) vector (vector of optimization variables) at which every objective function takes on its optimal value. The solution of a multiobjective problem is commonly defined as a Pareto front, and any decision vector which maps to a point on the Pareto front is said to be Pareto optimal. We present an original derivation of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steepest descent direction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the case of two objectives. This leads to an algorithm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obtain Pareto optimal points or, equivalently, points on the Pareto front when the problem is the minimization of two conflicting objectives. The method is in effect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steepest descent algorithm for minimizing a singl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steepest-descent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obtain optimal well controls for two example problems where the two conflicting objectives ar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life-cycle (long-term) net-present-value (NPV)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short-term NPV. Th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e multiobjective steepest-descent (MOSD) algorith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compet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50.
The double‐spike method with multi‐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o mass frac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 set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mineral molybdenite, seawater, coral, as well as igneous and sedimentary rocks. The long‐term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o isotopic measurements, based on two‐year analyses of NIST SRM 3134 reference solutions and seawater samples, was ≤ 0.07‰ (two standard deviations, 2s, n = 167) for δ98/95Mo. Accuracy was evaluated by analyses of Atlantic seawater, which yielded a mean δ98/95Mo of 2.03 ± 0.06‰ (2s, n = 30, relative to NIST SRM 3134 = 0‰) and mass fraction of 0.0104 ± 0.0006 μg g?1 (2s, n = 30), which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seawater samples taken world‐wide and measured in other laboratories. The comprehensive data set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high‐precision Mo mass fractio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