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6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1575篇
测绘学   655篇
大气科学   940篇
地球物理   1208篇
地质学   2990篇
海洋学   923篇
天文学   257篇
综合类   544篇
自然地理   64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经济聚集与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作者单位三>=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② 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市土地产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城市就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内陆31个省会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生态利用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提供依据和支撑。结果表明:综合容积率,单位土地面积职工数,路网密度,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值,地均固定资产投入等,均与土地生态利用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但密切程度不同;与31个省会城市相比,东中西部3个区域的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关联程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特征及其动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及以公共服务引导人口流动等措施实现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有序分流。  相似文献   
994.
海洋浮游动物粪便通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洋浮游动物粪便颗粒的沉降被认为是碳从海洋表层向海底输送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研究碳通量和水层-底栖耦合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有关浮游动物粪便的形态、产生率、分解速度和沉降速度的研究,以及近年来沉积物捕捉器样品的研究。虽然通过粪便产生率和沉降速度估计出的粪便通量很大,但是沉积物中粪便颗粒造成的碳通量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对其它沉积途径的研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5.
明确啤酒花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可以为啤酒花种质资源优选鉴定提供依据。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引进的50份啤酒花种质材料单蔓花数、花穗长、花穗粗、单花重、百花重、干鲜比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啤酒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变异,为优异资源的筛选创造了条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花穗粗和单花重均与干鲜比显著正相关(R2=0.293和R2=0.288),花穗长和干鲜比与黄腐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干鲜比对黄腐酚含量贡献大于花穗长,而6个主要农艺性状均与α-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花穗长、花穗粗可以作为干鲜比大、产量和黄腐酚含量高、药用价值好的啤酒花种质资源筛选的农艺性状指标,但高α-酸含量的啤酒花种质资源无法通过农艺性状去筛选。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生态协调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嵩  孙才志  范斐 《地理科学》2018,38(3):342-350
建立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的共生演化Logistic模型,通过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模型对Logistic模型中的基本指数进行求解,进一步计算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之间的共生系数,结果表明:天津和上海两市发展模式已摆脱资源索取模式,其海洋经济生态共生模式的探讨意义较小;其余沿海九省中,河北、江苏、广西和海南4省处于反向共生水平,辽宁和山东两省呈现并生模式,浙江和广东呈现出生态受益的偏利共生模式,福建则呈现出经济受害的偏利共生模式。根据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生态共生模式,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沿海省市今后的经济和生态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呼伦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杰  臧淑英  孙德尧  张科  孙丽 《地理科学》2018,38(9):1570-1578
通过对呼伦湖湖心沉积岩芯粒度机械组成和频率分布曲线的分析,辅以210Pb年代测定,重建了1865~2016年粒度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湖心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中值粒径同粗粉砂和砂组分显著正相关,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减小、波动变化和增大的变化趋势。应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提取出大气粉尘源、湖心相标志组分和风沙尘暴组分3个环境敏感组分。粒度机械组成与环境敏感组分的垂向特征变化同历史时期的湖泊水位变化、降水量强度变化,及沙尘暴事件较为一致,能够较好的重建150 a来湖区气候干湿变化和风沙活动特征,可用于恢复区域环境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8.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帆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6):750-760
伴随着全球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后工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体系重构的主导产业。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多层级动力机制及其区域城市化效应”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讨论。结论为: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时空演变态势上既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发展阶段趋同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②转型期政府—市场、政府—企业、中央—地方等关系,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程度以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形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动力机制。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集聚促进了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体系的组织模式,但有别于西方的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需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Rapeseed is one of the major oil crops in China and it is ver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the main rapeseed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 Therefo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rapeseed production in the basin is of both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Chinese oil industry and food security. In this study, based on climate data from 5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with 4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in 2011–2040 (2020s), 2041–2070 (2050s) and 2071–2100 (2080s), we assessed the changes in rapeseed production potential between the baseline climatology of 1981–2010 and the future climatology of the 2020s, 2050s, and 2080s, respectively. The key modelling tool – the AEZ model – was updated and validat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of 10 representative sites in the basin. Our 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1)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rapeseed production increases with time; (2) in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2050s), total rapeseed production woul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3) the average production potential increase in the 2050s for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0.939, 1.639 and 0.339 million tons respectively; (4) areas showing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roduction include southern Shaanxi, central and eastern Hubei, northern Hunan, central Anhui and eastern Jiangsu.  相似文献   
1000.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erosols from an upwind area in East Asia to a downwind area in Japan, we chemically analyzed aerosols collected simultaneously on Tuoji Island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Fukue Island (Nagasaki Prefecture, Japan), and Cape Hedo (Okinawa Prefecture, Japan). We focused on changes in the metallic composition of PM2.5 aerosols during long-range transport.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t the three site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Tuoji Island > Fukue Island ≈ Cape Hedo (48.3 ± 4.5, 13.9 ± 1.5, and 13.2 ± 0.9 μg/m3, respectively). The fraction of coarse particles in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estimated by (1–PM2.5/TSP) was highest on Cape Hedo,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sea salts was increased by long-range transport of the aerosols over the ocean. Enrichment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t all three sites, Al, K, Ca, Mn, Fe, Co, Sr, and Ba originated from soil; whereas Cr, Ni, Cu, Zn, As, Mo, Ag, Cd, Sn, Sb, Tl, and P appeared to be of anthropogenic origin. Na was the most abundant element on Cape Hedo, indicating the addition of sea salts during aerosol transport. The V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at Fukue Island, which was ascribed to V emission from ships. Sixty-one percent of the V on Fukue Island and 62% of the V on Cape Hedo were determin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ships, implicating of data obtained on dates during which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ame air mass passed over Tuoji Island, Fukue Island, and Cape Hedo in that 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