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698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1189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定位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正交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121年来季节的南方涛动指数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南方涛动指数(SOI)最显著的变化是周期约为2-7年的年际变化,它们的方差贡献率为55.1%。1920年以前和1960年以后SO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较强,其余时段较弱。而NAOI最明显的变化是周期在2年以下的变化,方差贡献率为64.3%。近百年NAOI年际及年代际变化有减弱趋势。近百年来SOI有-0.52/百年的减小趋势,而NAOI有0.25/百年的增大趋势。SOI与NAOI的气候基本态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在年代际和年尺度变化上它们相关不明显。近期北半球处于SOI低基本态高年际及年代际变率,NAOI高基本态低年际及年代际变率的慢变过程下。  相似文献   
932.
1INTRODUCTIONTropicalcyclones(tobedesignatedTChereafter)actwithsignificantlatitudinaldifference[1],someofwhichhavebeenwelldocumented.Forinstance,TCisavortexsystemthatformsandmaintainswiththesupportofsomeextentofCoriolisforce,whichisweakinareasneartheequator(southof4N)andenableslittleTCactivity[2].AsTCismainlysuppliedbylatentheating,higherSSTissuretobeadvantageoustothegenerationanddevelopmentofTC;thesummertimeSSTdecreaseswithincreasinglatitudeinthenorthwesternPacific[3],beingnear26.…  相似文献   
933.
中子星X射线双星中kHz QPO现象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在中子星小质量X射线双星中发现了千赫兹准周期振荡现象(kHzQPO)。kHzQPO的频率一般在几百到上千赫兹,其动力学时标与吸积盘最内部区域物质的运动时标一致,因此普遍认为kHz QPO产生于中子星表面附近区域,携带了来自中心中子星及周围强引力场信息,如质量、自转周期、角动量、半径、磁场等。kHz QpO现象的理解为研究强引力场和致密物质状态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着重介绍基于kHz QPO的基本现象和相应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34.
航空瞬变电磁法适用于浅表地层的大面积探测,由于实测数据量巨大,一维反演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层状地电条件下,横向约束反演能有效的改善传统单点阻尼最小二乘反演结果中界面横向不连续的情况,但其存在反演过程依赖初始模型,且在复杂层状情况下迭代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OCCAM反演并在正则化项中引入横向光滑约束的光滑拟二维反演方法,在保持OCCAM方法对初始模型依赖性小优势的同时,也使得相邻测点电性横向连续.在反演过程中采用令满足迭代误差的测点不再参与后续迭代的策略,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正演和雅可比计算,提高反演效率.通过对三个不同地电情况的理论模拟数据进行光滑拟二维反演,并与其他传统反演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反演稳定性,得到与理论模型高度吻合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935.
针对合成变量比(synthetic variable ratio,SVR)融合方法可能存在的颜色偏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谱与空间相关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与空间相关特性,采用局部优化策略模拟全色波段,能够有效地减少融合影像的光谱扭曲。选择WorldView-2等卫星的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试验,采用目视和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并与现有流行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36.
卫星钟差预报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起着重要作用.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应用于卫星钟差预报中.为避免网络过学习状态的发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训练样本数据,采用交叉验证法(CV)训练网络.以GPS为例进行短期(24 h)预报实验,并与灰色系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交叉验证法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以及稳定性均优于灰色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937.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 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裂,而中间的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以往研究所获得的新活动证据不多,认识不统一.近期经过详细的追踪考察,获得了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结合该区多次历史地震的活动特征,表明其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左旋走滑兼倾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38.
本文对芦山地震中的校舍建筑震害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汶川地震后重建的框架结构,由于按照新的抗震规范进行设防,大多数没有出现结构性损伤,震害集中在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上.建于汶川地震前的框架结构,当不符合规范的强制条文时,破坏严重,特别是单跨框架,个别发生首层柱端破坏.砖混结构校舍中的宿舍楼,由于开间小,横墙多,多设置了构造措施,虽有结构破坏,但均可修复.砖混结构教学楼采用砖墙-框架柱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大多在汶川地震后得到加固,未加固的教学楼有严重的结构破坏,而加固后的校舍建筑则表现较好,但是这些结构体系多采用预制空心板,整体性较差,已经被规范禁止用于校舍建筑.场地对结构震害有重要的影响,密实的持力层、妥善的地基处理和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可以大幅度减轻结构的震害.本文建议:应加强校舍建筑基于性能设计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设防目标;研究填充墙与框架的相互作用,设计新型的填充墙体系以实现校舍建筑在不同地震水平下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939.
利用宽频带地震数据资料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辽宁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3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09年的60个震中距为30°~90°之间,震级6,信噪比较高的远震记录数据,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计算获得各台站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对获得的接收函数进行叠加处理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通过研究表明,辽宁地区的地壳泊松比在0.24~0.29之间,地壳厚度介于30~36km之间。  相似文献   
940.
 被长期质疑的绿洲-荒漠过渡带在不断观测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让我们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以策勒绿洲为例对其进行剖析,作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一种典型类型,绿洲-沙漠过渡带可以界定为自绿洲边缘(人工防护体系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边界)到植被盖度为20%~25%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为外缘边界(绿洲与流动沙漠之间)的荒漠地带。过渡带的内缘边界为绿洲外缘的人工防护体系,包括防风阻沙林带或天然稀疏灌木林。过渡带形成是因为从绿洲到外部荒漠存在水热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导致植被、土壤、地貌等综合景观展现出过渡特征,其组成与结构模式为:由绿洲向沙漠方向,稀疏灌木林(或边缘防护林体系)地-缓起伏灌草沉沙地-起伏灌丛沙堆和高起伏灌丛沙堆地。过渡带是乡土动植物重要的保留与保护地,是绿洲与沙漠间能流物流输送交换的缓冲带、绿洲的天然生态屏障,对地貌、土壤以及植被具有保护功能,且具有重要的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