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3篇
  免费   1295篇
  国内免费   1961篇
测绘学   992篇
大气科学   803篇
地球物理   782篇
地质学   3839篇
海洋学   70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8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scop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marine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CSEM) fields in a particular case of anisotropy (dipping anisotropy) to the general case of anisotropy by using an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In comparison to a dipping anisotropy case, the first order spatial derivatives of the strike-parallel components arise in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generally anisotropic media, which cause a non-symmetric linear system of equations for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The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employed to obtain numerical solutions on a sequence of refined unstructured triangular meshes, which allows for arbitrary model geometries including bathymetry and dipping layers. Numerical results of a 2D anisotropic model show both anisotropy strike and dipping angl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arine CSEM responses.  相似文献   
992.
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地震损伤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比较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的滞回曲线特性及刚度退化规律,采用能量耗散系数和最大变位处的卸载刚度的退化为破坏参数,提出了适用于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依据已有的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构件试验研究结果,对损伤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地震损伤模型参数,提出了高强混凝土剪力墙各性能水平的损伤指数以及相应于三水准抗震设防的损伤指数允许值。分析结果表明,按本文所提出的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的剪力墙构件最终破坏时对应的损伤指数,其平均值在合理范围内,标准差较小;损伤指数计算值对应的损伤程度基本符合试验结果,计算结果离散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93.
罗灼礼  王伟君 《地震》2012,32(3):1-14
地震事件一般具有离散性, 即它们的发生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间隔。 当孕震系统处于平衡(或正常)状态时, 系统状态变量X(这里以地震活动性为例)的时间序列概率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如泊松分布); 其时间间隔(或等候时间)Δt分布可用负指数分布来描述。 当系统处于非平衡(或异常)状态时, X的概率分布表现为双峰型或多峰型, 其时间间隔Δt(或空间间隔ΔS)可采用幂函数关系来描述。 可以计算X的1~4阶矩统计参数识别X的概率分布性质, 进一步判断系统所处的状态。 根据这个思路, 本文尝试针对地震活动性的群体概率特征, 探索研究地震活动系统时间和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正常和异常状态的辨别, 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及其余震趋势和强余震预测实践。  相似文献   
994.
2008年7月31日~8月1日,四川省内江市经历了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在内江市东兴区气象局办公楼发生了怪异的雷电散击现象,通过调查和分析对防雷措施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泸州各区县1957~2011年气象资料, 按照四川省干旱标准统计各类干旱发生频率, 再利用2006年和2011年特大伏旱的典型个例对泸州伏旱特点、成因、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结论是:伏旱发生的机率和危害最大, 中高纬环流特征和西风环流特征异常、副高偏强、温度场偏暖、地理位置特殊等因素是伏旱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6.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造成灾区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遭到破坏。为了能对灾区今后恢复重建加强房屋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介绍了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特点,分析了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X区及其附近地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划分出小震密集带,根据小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X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与小震密集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震主要集中在NE向断裂与磁县—大名断裂交汇处以及断层切割区。  相似文献   
998.
陕西省地震编目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陕西地震编目工作中所使用的地震走时表、地震定位精确度及地震编目分析处理软件。结合当前的地震编目工作,展望了陕西地震编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青海高原中、 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4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 处于季节冻土向片状连续多年冻土过渡区的青海高原中、 东部多年冻土退化显著. 巴颜喀拉山南坡清水河地区岛状冻土分布南界向北萎缩5 km; 清水河、 黄河沿、 星星海南岸、 黑河沿岸、 花石峡等岛状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出现融化夹层和不衔接多年冻土, 有些地区冻土岛和深埋藏多年冻土消失, 多年冻土上限下降、 季节冻结深度变浅; 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地温升高、 冻土厚度减薄. 1991-2010年巴颜喀拉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90 m和100 m, 1995-2010年布青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80 m和50 m. 造成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气候变暖, 使得地表年均温度由负变正, 冻结期缩短, 融化期延长, 冻/融指数比缩小. 伴随着冻土退化, 高寒环境也显著退化, 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覆盖度降低, 高寒沼泽湿地和河湖萎缩, 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造成了地表覆被条件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青海省气象灾害的若干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罗生洲  汪青春  戴升 《冰川冻土》2012,34(6):1380-1387
利用1984-2007年气象灾害资料, 分析了青海省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率及时空分布特征.冰雹、 暴雨洪涝、 雪灾、 干旱和雷电及霜冻是青海省主要气象灾害, 连阴雨、 大风、 沙尘暴、 冻害、 渍涝、 高温、 龙卷风、 大雾为青海次要气象灾害.在地域分布上, 海南州和海东地区是青海气象灾害多发和危害严重地区; 玉树州和果洛州属于气象灾害发生较少和危害较轻地区.就行政县域而言, 西宁市湟中县、 海南州兴海县、 贵德县为青海气象灾害多发县, 果洛州班玛县、 久治县、 玉树州治多县则是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少和危害较轻县份.年内5-6月出现的气象灾害种类最多, 4-9月份是气象灾害高发期.在1984-2007年间, 暴雨洪涝、 冰雹、 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呈增多趋势, 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增多趋势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