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9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1476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1374篇
地球物理   1516篇
地质学   3018篇
海洋学   798篇
天文学   332篇
综合类   670篇
自然地理   76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陕西苹果成熟期连阴雨指数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璐  马杰 《气象》2012,38(8):1012-1016
选取陕西苹果30个生产基地县中果业发展水平具有代表性的12个台站,近50年(1961—2009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苹果成熟期连续3天及以上降水日数和无降水日数资料,设计并计算其连阴雨指数。将连阴雨指数分成强、偏强、中等、偏弱和弱5个等级,并用典型K阶自回归AR(K)预测模式进行独立样本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连阴雨指数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基地县的连阴雨强度,且典型K阶自回归预测模式预测准确及基本准确率在83%左右,预报效果尚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盛夏渤海湾大气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金霞  徐灵芝  卢焕珍  范苏丹 《气象》2012,38(3):336-343
本文对渤海湾2008—2009年,由大气边界层辐合线引起的对流风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不稳定大气层结环境条件下:(1)单一的海风锋在其端点可产生对流性降水。(2)海风锋与弱冷锋相遇,或者两条海风锋相交,或者雷暴单体的出流边界与海风锋相遇均会产生强对流风暴。(3)渤海湾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大多发生在每年7 8月,且在副热带高压控制渤海湾后东退的过程中,此时大气层结处在高温、高湿不稳定状态。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是沿辐合线移动,移动方向取决于辐合线两侧的主导风向。(4)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分析渤海湾边界层辐合线的移动与演变能提高强对流风暴的临近预报、预警,减少突发性天气引起的灾害。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下垫面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燕  刘新  李伟平 《高原气象》2012,31(3):581-591
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选取青藏高原上3个不同下垫面观测站(藏东南站、纳木错站和珠峰站)的观测资料,对这3个野外观测站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根据3个测站的试验数据,对模式中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进行了优化,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土壤层薄的特点,对模式中土壤分层方案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分层方案后的CoLM模式对3个测站土壤湿度的模拟性能较原分层方案有明显提高,平均偏差均减小0.014以上。但是与观测值相比,藏东南站土壤湿度的模拟整体偏低,纳木错站和珠峰站则整体偏高。对土壤温度而言,3个测站模拟与观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珠峰站偏差较大,调整分层方案后模拟的偏差有一定的改进。模式较好地模拟了3个测站的净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情况,调整分层方案后潜热通量的改进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新一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风云三号 (02) 批计划2012年发射。该文利用UWNMS模拟2005年Katrina飓风的结果作为基础数据集,借助VDISORT微波辐射传输模式对风云三号 (02) 批计划装载的微波探测仪器中50~60 GHz和新增的118.75 GHz频点的降水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通过晴空权重函数匹配,选择出50~60 GHz与118.75 GHz频点匹配关系较好的4对通道。敏感性分析表明:各通道对各种水凝物粒子均很敏感,可用于改进现有业务降水反演算法。分别选取50~60 GHz 4个通道、118.75 GHz 4个通道、50~60 GHz及118.75 GHz全部通道3种不同的通道组合进行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将50~60 GHz及118.75 GHz通道联合起来进行降水反演可提高降水反演的精度,并可以更好地区分降水区与非降水区。  相似文献   
995.
近40年内蒙古候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44个站日降水量数据,进行了前20年 (1964—1983年)、后20年 (1984—2003年) 候降水变化的聚类分析,得到了最佳聚类数和各聚类的台站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前20年和后20年候降水中值的变化情况、候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各聚类的整体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候 (5 d) 和11 d降水中值极图的对比。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候降水变化格局存在经向地带性,但站点海拔的差异使这种地带性有所模糊;前、后两个20年候降水的变化格局较为复杂,大多数站点在一些候降水有显著变化,既有降水显著增加的候,也有降水显著减少的候;候最大降水出现的时间和量值有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996.
满洲里国家基准站搬迁至新站后,根据2010年1-12月新旧自动观测站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地温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用差值分析法进行对比,并从观测环境的改变、拔海高度、下垫面性质、热岛效应等方面揭示影响新旧站的差异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PC逐日北极涛动(AO)指数资料,结合近30年欧亚地区地面气温年际异常变化的可能机理,分析了AO异常波动对2012年欧亚地区严寒天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O发生负异常波动对2012年1—2月欧亚地区异常寒冷天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O在12月为正异常波动,次年1—2月则呈现负异常波动,其中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的负异常波动过程比较显著。在AO负异常影响下,极涡面积增大,冷空气活动加强,中纬度纬向环流减弱而经向环流增强,造成冷、暖空气交换加剧,极地冷空气南下入侵到中纬度地区,从而导致欧亚大陆异常寒冷天气;同时,由北大西洋及地中海北上的暖湿气流,在遭遇冷空气阻碍后给西欧和南欧一些地区带来了大面积的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998.
从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特点出发,以ASOM监控安徽省81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运行为基础,统计评估了2010年自动站业务运行到报率、可用性的效能情况.根据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逐月运行效能统计特征,分析了未到报、报文格式错误和数据错误3者对可用性的影响,针对报文格式错误的个案特征,重点研究了出现报文格式错误与人机交互发报操作时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了定量化的发报阈值时间小于等于45 s.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能力和业务质量,提出了解决报文字节格式错误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测云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性及定量云基础参量的观测(检测)结果,对提供未来天气变化趋势的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使用的各种测云方法得出的云空间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按空基遥感、地基遥感等方法加以区分,分别对上述测云方法逐个分析并相互比较,讨论各种测云方法的利弊,为今后使用这些方法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并展望未来观测研究云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one of the greatest threats to local ecosystem is the area expansion of an invasive species, i.e.,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EAS). In this study, the remote-sens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ct and ma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S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 series of vegetation indices, includ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simple ratio index (SRI) and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vegetation index (ARVI), were used to identify EAS from HJ-A Chninese satellite dat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fieldworks from March 21 to 22, 2009, it was found that the vegetation index of {1.9589 ≤ SRI ≤ 4.1095}∩{0.2359 ≤ ARVI ≤ 0.5193} was the optimal remote-sensing parameter for identifying EAS from HJ-A data.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S estimated from HJ-A data, it was found that EAS was rather more in south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than in northeast. EAS became sparse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gradually, and the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 was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linking EAS in southwest to that in northeast. By comparison with validated data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remote-sensing method was 18.52%, 29.31%, 8.77% and 9.46% in grassland, forest, farmland and others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uncertainty was 13.29%. Owing to the lower height of EAS than many plants in forest, the uncertainty of EAS was the greatest in forest than that in grassland, farmland and so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