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852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1346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渭河流域东部老官台(LGT)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系统采集了15个黄土释光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混合矿物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测定结果表明:红外之后蓝光释光([post—IR]OSL)的年龄偏大,红外释光(IRSL)的年龄偏小或与蓝光释光(BLSL)的年龄基本一致,应用IRSL和BLSL信号测定的OSL年龄整体偏小可能与测定样品中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有关,而[post—IR]OSL信号由于很少发生异常衰退问题,使得其年龄可靠性更高。基于测定的[post-IR]OSL年龄,结合该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进一步探讨了渭河流域东部自全新世以来发生的两期土壤侵蚀事件,第1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12.40~9.34 kaBP,即全新世大暧期来临之前的气候转暖期间;第2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4.60~3.76 kaBP,即全新世大暖期即将结束、气候开始出现恶化、黄河中游地区夏文化发展的时期,这为深入探索夏代发生的大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区两期显著的土壤侵蚀事件的发现,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千年到百年尺度上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12.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信息伪彩化应用的研究现状后认为:海洋水色遥感图像的伪彩化应该是基于任务的,也只有基于任务的伪彩化才能保证伪彩化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任务的伪彩化要求必须从伪彩化相关的3个对象(信息、色彩与用户)所具有的特点出发,确定有针对性的伪彩化实现方案。在综合考虑了伪彩化3个对象的特点后,提出海洋水色遥感图像的伪彩化可以分3种方案进行伪彩化设计,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针对性、使用范围及局限性。方案1是针对对海洋信息作定量分析而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揭示海洋信息中的高频快变成分,同时兼顾揭示信息中的低频成分,被分析信息的波动幅度不大。方案2是针对对海洋信息作定性分析而提出的,不强求对信息量的准确量化,更多关心的是海洋信息相互间的关系,因此要求色标具有很高的信息表现力。方案3是方案1及方案2的补充,方案1具有定量能力,但总色差较小,对信息的解析能力有限,方案2虽然有较大的总色差,具有较好的解析能力,但只有定性能力,方案3将在保持局部区域的定量特点外,扩大整体的总色差。在伪彩化或可视化设计中,主要是关心数据信息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也即突出最重要的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对数据信息的低端及高端更感兴趣,这也是方案3中双反色调色板设计及使用的基础。3种方案的针对性设计将方便伪彩化在水色遥感信息分析中的准确、快捷使用。文章最后通过例子证明,在对海洋水色遥感信息的分析和研究中,选择3个方案中的1种或几种作适当的调整,海洋水色遥感信息可以得到较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3.
VRS 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地籍测量外业要求时间短、精度较高等技术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某市城区采用了VRS RTK技术建立测量控制网.通过成果分析得知.由于基于载波相位的GPS相对定位具有较高精度,只要控制网变形可以忽略或者进行建模,则不需要进行相邻控制点的联测,因此布设VRS RTK是非常适合的,减少了传统控制网埋石造标工作量.在RTK多测站解算中,建立了由电离层、对流层和卫星轨道引起的GPS观测误差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模型,得出在人口密集或重要经济地区布设局域GPS网的设计与测量模式.  相似文献   
114.
利用星地双向伪距数据进行钟差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星地双向上下行伪距观测的数学模型.利用Compass-M1卫星2007-11-25~2007-11-30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钟差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分别采用3种方案进行了短期、长期钟差预报.总结了钟差预报精度随拟合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5.
以嵊泗海域为研究区域,研究了该区域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及TSP中重金属含量随季节变化的特征,通过对TSP中各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系数、富集因子以及气象要素的分析来判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冬季该海域TSP含量最大,为夏季的4倍之多,季节变化很显著;冬季该海域TSP中重金属(Cu、Pb、Cd)含量最高,秋、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冬季Cu、Pb和Cd含量分别为夏季的17、27和27倍.TSP含量和TSP中的Cu、Pb、Cd含量的相关性不强,或基本不相关;但Cu、Pb、Cd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却很大,其中Pb与Cd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说明它们的关系密切,可能来自同一个源.富集因子由大到小对应的3种重金属依次为Cd、Pb和Cu.从富集因子年平均值来看,Cu、Pb、Cd都被富集;冬季3种重金属都被严重富集,夏季3种重金属都没有被富集.冬季,嵊泗群岛盛行西北风且风速很大,非常有利于把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污染物输送到嵊泗海域,造成冬季该海域的TSP中重金属含量严重富集;春季,嵊泗群岛盛行的风向开始转变为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所以春季该海域TSP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减少;夏季,嵊泗群岛的风向转变为东风,风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加之夏季是1年中降雨量最多的季节,加速了TSP中重金属的沉降速度,致使夏季该海域TSP中3种重金属含量都达到了最低值;秋季,嵊泗群岛的风向又转变为西北风,有利于陆源污染物的传输,虽然风速小于冬季,但依然造成重金属含量的严重富集.可以推断,嵊泗海域的TSP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陆源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6.
姬渊  秦志远  毛丽  董峡 《海洋测绘》2008,28(5):20-22
对于海上目标的遥感影像定位,由于控制点获取的困难性严重影响了其发展与应用。研究了SPOT5卫星HRS立体像对的成像原理,通过一系列坐标系变换,构建了一种无需地面控制点的直接对地绝对定位模型。试验表明,在没有控制点的条件下利用SPOT5遥感影像进行定位,平面定位精度和高程定位精度均可以达到优于70m的水平,这对于海上目标定位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118.
基于Barnes滤波原理的降水场客观分析及尺度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Barnes滤波原理(又称高斯加权客观分析),在进行网格点插值的同时,通过选择适当的滤波参数C、G滤去原始场中的短波噪音,使分析结果平稳光滑;另外可通过它构成一带通滤波器,根据实际需要分离出影响天气过程的各种次天气尺度,达到尺度分离的目的。以全国160个国家基准代表站1954—2006年共53a的年平均降水场为例作实例分析,并同用Grads内插函数(Oacres函数)、九点平滑函数(Smth9函数)的绘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客观分析结果同Grads内插平滑分析结果基本相似,都能反映出我国53a年平均降水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且与实际情况相符,降水场高值中心位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华南等地区,低值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以北的广大西部地区。取不同的参数C和G得到的尺度分离后的带通滤波值,既抑止了长波,又抑制了短波,达到较好的尺度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9.
选取了2003年1月~2004年4月河北省及邻省ML≥2.0级地震149个,针对每个地震记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最大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台数等因素,选取台站分布相对合理的4~12个台站,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交互处理系统提供的Hypo81、GELor-p、Genetic3种定位方法分别进行定位处理,将3种定位结果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进行对比得到定位偏差量,定量分析了3种定位方法的定位偏差量随空隙角的变化,探讨了Hypo81、GELor-p、Genetic3种定位方法的定位效果、稳定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11个航次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混合层深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与季风和海表热通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风速较小且风向不稳定,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全年最大,上层水体层结稳定,混合层深度较小;夏季,南海西南季风盛行,上层为反气旋式环流,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减少,混合层呈加深的趋势;秋季,海面净热通量继续减少,混合层深度达到最大值;冬季,东北季风驱动下形成的上层气旋式环流引起深层冷水的上升,限制了混合层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