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CAMD) is a multi-cor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in Kazakhstan, in which occur many large and super-large porphyritic Cu–Mo deposits and some quartz vein- and greisen-type W–Mo deposits, is a well-known porphyritic Cu–Mo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CAMD. In this paper 11 molybdenite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are selected for Re–Os compositional analyses and Re–Os isotopic dating. Molybdenites from the Borly porphyry Cu deposit and the three quartz vein-greisen W–Mo deposits—East Kounrad, Akshatau and Zhanet—all have relatively high Re contents (2712–2772 μg/g for Borly and 2.267–31.50 μg/g for the other three W–Mo deposits), and lower common Os contents (0.670–2.696 ng/g for Borly and 0.0051–0.056 ng/g for the other three). The molybdenites from the Borly porphyry Cu–Mo deposit and the East Kounrad, Zhanet, and Akshatau quartz vein- and greisen-type W–Mo deposits give average model Re–Os ages of 315.9 Ma, 298.0 Ma, 295.0 Ma, and 289.3 Ma respectively. Meanwhile, molybdenites from the East Kounrad, Zhanet, and Akshatau W–Mo deposits give a Re–Os isochron age of 297.9 Ma, with an MSWD value of 0.97. Re–Os dating of the molybdenites indicates that Cu–W–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western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occurred during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315.9–289.3 Ma), while the porphyry Cu–Mo deposits formed at 316 Ma, and the quartz vein-greisen W–Mo deposits formed at 298 Ma. The Re–Os model and isochron ages thus suggest that Late Carboniferous porphyry granitoid and pegmatite magmatism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te Hercynian movement. Compared to the Junggar-East Tianshan porphyry Cu metallogenic belt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 formation of the Cu–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Balkhash metallogenic belt occurred between that of the Tuwu-Yandong in East Tianshan and the Baogutu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West Junggar. Collectively, the large-scale Late Carboniferous porphyry Cu–Mo metallogenesis in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domain is related to Hercynian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72.
桂西北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孟松  祁丽燕  黄海洪  邓汝伊  班荣贵 《气象》2011,37(12):1519-152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导致冰雹发生的天气系统是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线,冰雹发生前上午百色探空站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上干下湿层结结构、强的深层垂直环境风切变,速度矢图上低层强的顺时针旋转曲率,已经具备强对流潜势发生条件。(2)超级单体右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钩状回波,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超过65 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中等强度的中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2 m·s-;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70kg·m~(-2)和5 g·m~(-3)。(3)高空低涡正涡度区、高CAPE值、地面辐合线在右江河谷滞留以及特殊地形作用,是多个对流单体沿相似路径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新疆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区内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对其中中基性火山岩进行较为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为LREE微弱富集型和部分平坦型两种稀土配分曲线型式,为岛弧型火山岩; 微量元素的Zr/Nb、Nb/Ta以及Zr/Hf比值分析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经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火山岩的La-La/Sm投影显示为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共同作用产生的; Hf-Tu-Ta和TFeO-Na2O+K2O-Mg的构造环境投图显示本区火山岩主要为拉斑系列的火山弧玄武岩,推测本区早古生代为板块俯冲带上盘的岛弧环境,玄武岩类以幔源为主。   相似文献   
74.
侧压力系数对马蹄形隧道损伤破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值模拟研究了马蹄形隧道在不同载荷下从围岩初始损伤至失稳破坏的破坏过程,分析了侧压力系数 对隧道的初始损伤、拱顶位移、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和围岩损伤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机制与 密切相关,当 较小时,在空间上初始损伤分布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以拱脚、拱肩和拱顶位置为主;当 较大时,初始损伤以拱顶的拉伸损伤位置为主;拱顶垂直方向的位移随 的增大而减小,且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隧道围岩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随 的增大而增大,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程度受隧道形状的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隧道形状比离自由面的距离作用机制更为强烈;在破裂模式上,当 较小时,裂纹以垂直方向开裂为主,随着 的增大转变为以水平方向开裂为主。  相似文献   
75.
深部断续节理岩体中渗流对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主开发的岩石破坏过程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软件F-RFPA2D,通过对高应力节理岩体中巷道的失稳破坏过程所进行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深部断续节理岩体中地应力及渗流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不但直观形象地给出了巷道的渗流场、应力场、破坏区分布,而且得到了巷道周边关键部位的位移变化情况,并与无地下水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岩体中断续节理与地应力及渗流相互作用,对巷道失稳的演化起了重要作用,如巷道与节理的相对方位决定了巷道坍塌的方向;岩桥对巷道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渗流应力加速了巷道的失稳破坏,但没有改变高地应力对巷道的主要破坏模式。该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深部岩体中节理、地应力及渗流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6.
白羽  朱万成  魏晨慧  魏炯 《岩土力学》2013,34(Z1):466-471
考虑岩石介质的非均匀性,把爆破过程视为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岩石爆破的力学模型,并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岩石双孔爆破裂纹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侧压力系数和埋 深对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爆炸应力波导致裂纹的萌生,爆生气体压力则会使裂纹进一步扩展和贯通; ②裂纹演化过程与地应力密切相关,裂纹扩展的主方向趋于最大地应力方向;③随着埋深增加和初始地应力增大,裂纹扩展半径和裂纹区面积减小,地应力对爆破致裂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7.
气象短信推广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对钦州市气象短信的推广方式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较有见地应对之策,对发展气象短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8.
在吸附性气体作用下,煤体将产生吸附应变,吸附应变通过使煤微观结构重新排列从而诱发煤损伤,并使其力学性质劣化。尽管大量试验证实了吸附性气体将会改变煤的力学特性,然而当前描述煤-气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并未将吸附诱发的损伤考虑其中,故也无法考虑气体吸附诱发煤强度劣化。基于此,建立一个考虑气体吸附损伤的双重孔隙介质力学模型,揭示气体吸附过程诱发的两个相互作用:一个是游离气体引起的常规弹性力学作用,一个是吸附气体诱发的内部膨胀应力,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两个力学作用所带来了煤的附加损伤。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吸附诱发煤基质产生细观损伤,以拉伸损伤为主,这使煤的力学性质劣化,表现为弹性模量和强度的降低。吸附能力越强的气体,诱发煤的微观结构改变越大,损伤越明显,甚至会诱发煤样呈现新的破坏形态。超临界CO2会诱发煤更大的损伤和强度劣化。  相似文献   
79.
瓦屋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屋山水电站位于川南台陷南端,南邻峨眉山断块,水库南缘的毛沟断裂最新活动时期为晚更新世,水库处于活动性大地构造环境中,该区属于名山-马边-昭通过地震北段,以弱震活动为主,伴有少量中强地震,目前正处于地震活动期,从分析库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活动等条件,并使用水库综合影响系数法,贝叶斯概率预测法,断层强度分析法,判定库区存在着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诱发地震强度Ms≤5.5。划  相似文献   
80.
盐丘模型 推覆体模型 波动方程 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介质中进行构造成像、弹性参数反演的重要环节.由于其技术实现不仅涉及波场延拓理论的创新,而且需要大规模计算,因而研究难度较大. 本文以实验效果的取得为目的,完整地实现了SEG/EAEG盐丘和推覆体模型的三维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计算. 文中详细考察了所研制的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及其对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能力. 具体包括:1)对于盐丘模型,文中讨论了成像参数的选择、地震子波对成像精度的影响、完成二维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比较;2)对推覆体模型,文中进行了脉冲响应测试;3)由两个模型的成像结果可见本文的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已具有适应强速度横向变化、复杂构造的成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