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6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测绘学   623篇
大气科学   446篇
地球物理   589篇
地质学   2114篇
海洋学   789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中国GIS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中国GIS产业比十多年前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很多,集中表现为:GIS产业规模小、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GIS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GIS教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GIS标准化工作滞后。中国GIS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GIS软件产品的创新,而且要建立相应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GIS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GIS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我们不应该就事论事、画地为牢,而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当前比较薄弱的产业环节。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兴起,中国GIS产业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中国GIS产业必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92.
长江三角洲土壤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近20年来土壤质量演变趋势分析得出: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先降后升;全N、速效N含量分别呈S型、直线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有积累趋势;速效K和土壤pH值下降明显;土壤盐基交换量(CEC)有增高趋势。土壤环境负荷呈增大趋势,表现为土壤氮、磷出现季节性盈余,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率大;土壤重金属有明显积累特征;土壤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除草剂、表面活性剂在生态链中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技术在岩性和构造解释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煤、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淮南矿区谢桥1区13 1煤层地震勘探资料,提取了28种地震属性数据;通过地震属性的分析,优选出平均峰值振幅、振幅的峰态、最大绝对振幅、瞬时频率斜率等4种地震属性作为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基本参数,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出了各属性与煤厚之间的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应用结果对比分析,反映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煤厚预测中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聂拉木地区高喜马拉雅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与岩石构造应变椭球体的共轴性,在缺乏岩性标志层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聂拉木地区)进行岩石磁组构研究,进而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形期次和过程.磁组构特征表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在樟木镇北1km处的片岩最高为172,在康山桥南1km处最低,为113;百分率各向异性度H在1182%~4507%之间;磁性线理L在102~109之间,磁性面理F在106~160之间,磁性面理F比磁性线理L发育;磁化率椭球体的形状因子T在019~076之间,磁化率椭球的扁率E在104~149之间,磁化率椭球体的形状为一压扁椭球;樟木镇北1km到肉切村,平均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D3为S-N(除聂拉木北1km的MA9外),大多数样品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倾角I3>51°,最高达726°,局部发育有拉长形磁化率量值椭球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聂拉木地区早期经历强烈的韧性变形,推测可能是一条巨大的右旋逆冲韧性变形带,晚期构造掀斜.  相似文献   
995.
地震各向异性——多组裂隙对横波偏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横波分裂时差减小.对于深部接收的VSP数据来说快横波的偏振方向保持不变,而对于浅层接收的VSP数据来说偏振方向却存在一个最大可以达到20°的旋转.尽管多尺度随机分布微裂隙岩石物理模型已经成功地模拟并解释了横波分裂时差随频率变化的现象,却不能解释与频率相关的横波分裂.据推测,如果微裂隙的排列方向和大裂隙的排列方向不同,利用低频信息获得的偏振方向将指示裂隙主方向,而利用高频信息获得的偏振方向则指示微裂隙方向.在背景多孔隙介质中存在多组裂隙的情况下,推导出垂直入射条件下横波偏振方向的解析式,给出了系统研究横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横波偏振方向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入射方位、角度一定的条件下,是裂隙方位和密度的函数,这些认识可能有助于揭示观测到的、依赖频率变化的横波偏振现象.  相似文献   
996.
伽师强震群区震源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穿过伽师强震群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提供了研究区从地表直至莫霍界面的地壳细结构图像.探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地壳分界面埋深约20~30 km,莫霍界面埋深约52~58 km.上地壳内部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射图像.上地壳上部为沉积盖层,厚度约8~9 km,盖层内部反射成层分布,显示了稳定而连续的沉积特点;上地壳下部则为“反射透明”背景下存在的叠层状反射带.下地壳内部呈现明显的反射性质,具体体现在上、下地壳分界面和莫霍间断面都表现为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多循环反射叠层结构特征.时间剖面上所有反射事件由北东向南西下倾的整体图像直观地反映了塔里木盆地地壳变形而向西昆仑下插入的事实.剖面47km桩号附近,上地壳下部至壳幔过渡带以上地壳范围内存在一条高倾角的深断裂,具有走滑性质,本研究认为该深断裂与1997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密切相关,推断它为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而时间剖面上壳幔过渡带反射的连续性则说明该断裂没有向下穿过莫霍面.存在于上地壳上部的两条高倾角的浅部断层可能对应于地质推测的麦盖提—下苏洪断裂带,它们与位于其下方的地壳深断裂构成了伽师强震群可能的深、浅构造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旅游开发对西安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98.
天池火山东北侧造盾玄武岩可划分出8个流动单元,熔岩流的流动距离主要集中在30~50km,熔岩流宽度以5km左右为主。通过由野外调查获得的天池火山东北侧不同熔岩流单元的地表坡度、熔岩流厚度等,结合温度、密度与黏度等物理参数,按照熔岩流速度公式恢复的头道组和早白山组0.5m厚晶体含量5%的玄武岩熔岩流流速集中在0~1m/s之间。晶体含量为30%、厚度为0.5m的晚白山组和老房子小山组玄武岩熔岩流的流动速度集中在0~0.12m/s之间。厚度增大至2m左右,晶体含量不变的头道组和早白山组的玄武岩熔岩流流动速度可加快至11m/s。天池火山2m厚的碱性熔岩流在12h内达到或接近了它的最远距离,而各组内2m厚拉斑玄武岩熔岩流在20h内接近了最远距离。0.5m厚的熔岩流在10d内接近最大距离。50km是预计的熔岩流长度,在未来制定减灾措施时,可将此长度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天池火山熔岩流灾害主要表现为熔岩流动时对房屋建筑、农田、道路、林地、电站的毁坏,火灾及大量的人口伤亡  相似文献   
999.
高地应力围岩分区碎裂化的时间效应分析和相关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地应力围岩分区碎裂化现象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但这段时间不会很长;采用蠕变理论对岩石分区碎裂化的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推导了能够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流变模型-改进的西原模型的本构方程和蠕变方程,在此基础上求出了岩石分区碎裂化发生时破裂带半径(破碎带距巷道中心的距离)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00.
M型恒星(M dwarf)是主序星中质量较小的恒星,也是银河系中数量最多的恒星类型,在其周围形成的行星通常距离主星较近,宜居带也比F、G、K型恒星更靠近主星,更有利于发现系外宜居行星.研究表明, M型恒星周围平均存在2.5颗小质量行星,约为F、 G、 K型恒星的3.5倍,但M型恒星周围巨行星的出现率(occurrence rate)则比F、 G、K型小一个量级.基于M型恒星周围发现的401颗行星的参数开展了统计研究,发现质量越大的行星平均轨道半长径越大.类地行星约占行星总数的74%,且轨道半长径均小于1 au,其中28颗行星具有潜在宜居性.根据行星质量-半径关系,在质量等于4倍地球质量(M⊕)处存在一拐点,除少数几颗行星外,大部分小于该质量的行星可能都是由约65%的硅酸盐和约35%的铁组成,大于该质量的行星半径则随质量增加而迅速增大.约60%的M型恒星周围的行星位于多行星系统且轨道分布紧密,相邻行星轨道在3:2、5:3及2:1等平运动共振位置处存在峰值. M型恒星的多行星系统形成与演化等问题对现今的行星形成理论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