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7篇
  免费   2171篇
  国内免费   2785篇
测绘学   1209篇
大气科学   1563篇
地球物理   2177篇
地质学   5465篇
海洋学   1609篇
天文学   437篇
综合类   1122篇
自然地理   136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577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696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713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715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41.
非饱和含水介质在吸湿和脱湿的不同过程中,水力传导度随介质含水率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本文选取大沽河流域两种代表性砂土,对其吸湿-脱湿两个过程分别进行试验观测,并使用VanGenuchten—Mualem模型对其吸湿-脱湿过程进行水力传导度的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在吸湿过程的非饱和水力传导度与脱湿过程的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大小并不相同,在含水率相同的情况下,吸湿过程的水力传导度要比脱湿过程大,在含水率较低时(小于15%)相差可达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2.
珲春中部土壤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吉林省珲春中部常量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MgO(0.85%)、CaO(0.95%)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别为1.8%和3.2%),Fe2O3(3.41%)、K2O(2.61%)、Al2O3(13.33%)、SiO2(69.25%)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3.40%,2.50%,12.60%和65.00%),Na2O(1.83%)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1.60%).暗棕壤和白浆土两种类型土壤剖面常量元素组成差别不大,在垂向上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Sa、Saf和ba指标反映出暗棕壤土壤的风化淋溶度略强于白浆土,在剖面不同层次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Sa和Saf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表层土壤的ba值比深层土壤高.  相似文献   
143.
方念乔  胡超涌 《地学前缘》2008,15(4):132-137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44.
基于信息熵的遥感分类最优空间尺度选择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影像分类为例,从类别可分性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最优空间尺度选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的最优尺度选择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合理性,符合实际的分类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遥感分类中的空间尺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5.
运用K-L变换和NDBI(Normalized Difference Barren Index)指数法,对试验区--沧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ASTER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然后分别对两种方法处理后的图像采用最小距离法监督分类,提取城市用地信息,并对分类后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DBI指数法对城市用地信息提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6.
从广义说,工程勘察成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量数据的传递与处理取得的。数据传递结构的优化和合理控制是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的保证。讨论了用程序编制的方法实现的数据从平面图到剖面图的钻孔距离传递,利用模糊聚类思想提出的对剖面数据进行合并的建议和利用地质三维软件实现的三维地质体模型的耦合展示,这几个问题正是目前大多勘察单位在数据控制与传递流程中可能欠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7.
刘福臣  方静  林世乐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60-162,F0003
支护结构工程中,当坡顶填土表面倾斜时,无法采用常规的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探讨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荐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推荐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计算结果合理的优点,可供工程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8.
The first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reservoir in China started from a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of 95 m on June 1, 2003 and reached 135 m on June 15, 2003. Shortly after the water level reached 135 m, many slopes began to deform and some landslides occurred. The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is the largest one; it occurred on the early morning of July 14, 2003 and caused great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y. Field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although failure occurred after the reservoir reached 135 m,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was already reduced by preexisting sheared bedding planes.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rapid motion of this reactivated landslide, two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 yellow clay layer and a black silt layer in the sliding zone, respectively, and a series of ring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amples. One series of ring shear tests simulates the creep deformation behavior, while the other series simulates different shear rates. Conclusions drawn from analysis of the ring shear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sm of the rapid motion of the reactivated landslide was caused by the rate effect of the black silt layer during the motion phase after the creep failure. The yellow clay layer did not play an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motion in the 2003 event.  相似文献   
149.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150.
云南六苴铜矿区分布有六苴、凹地苴等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总结构造体系,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矿区断裂的发育经历了早期近东西向挤压、晚期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后期近南北向挤压的过程。早期近东西向主应力作用时期是铜富集成矿的重要时期,形成的近南北向压性断裂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必要的条件;晚期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北东向扭张性断裂促使矿体进一步富集;后期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开始破坏矿体。将矿体向全浅色砂岩一侧错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