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7篇
  免费   1890篇
  国内免费   2749篇
测绘学   1225篇
大气科学   1576篇
地球物理   1612篇
地质学   4679篇
海洋学   1277篇
天文学   234篇
综合类   750篇
自然地理   112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630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熊雨  邓华锋  李建林  程雷  朱文羲 《岩土力学》2022,43(12):3403-3415
为了提升微生物固化砂土的效果,考虑火山灰的多孔结构及活性特征,设计进行了火山灰增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砂土试验,综合宏观物理力学试验和微细观检测,系统分析了火山灰对微生物固化砂土的增强效果及增强机制。结果表明:(1)火山灰能够显著提高砂土微生物加固过程中的固菌率和胶结物产量,火山灰掺量在10%左右达到最佳,与常规MICP相比,固菌率提高了118.28%,胶结物生成量提高了29.55%。(2)火山灰的掺入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同围压下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提升了52.26%~62.96%,破坏时的应变增加了100.00%~112.58%。(3)火山灰掺入后,固化体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率明显减小,整体的密实性及抗渗性能进一步提升,孔隙率从20.12%减小为14.17%,渗透系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4)火山灰对微生物固化砂土的增强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方面,火山灰在砂颗粒间起到了良好的充填作用,大幅减少了颗粒间的大孔隙,使得固化体的密实性增强;另一方面,火山灰良好的吸附作用有效提高了试样内细菌的含量,使固化体碳酸钙的产量及分布的均匀性均增加;第3方面,火山灰中的活性物质参与反应生成的胶凝物质与碳酸钙晶体形成复合凝胶体,使得固化体的胶结性能和密实程度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92.
张磊  田苗苗  曾世攀  郭鲁成  卢硕  唐俊 《岩土力学》2022,43(11):3015-3026
中国包含多种煤阶煤层,由于煤质、地质条件等差异,不同煤层中的水分赋存情况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煤阶、饱水度作为影响液氮低温致裂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分别选择褐煤、烟煤与无烟煤3种煤阶煤样,并制备得出饱水度分别为0%、33%与99%的煤样进行液氮溶浸处理,使用摄像机定点拍摄、观察煤样表面宏观裂隙处理前后的演化规律,并对煤样进行氮气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氮溶浸后褐煤因产生的一条与多条贯穿裂隙发生整体结构上的断裂,烟煤表面有新裂隙产生,原生宏观裂隙有一定的扩展与延伸,无烟煤表面宏观裂隙无明显发育;煤样饱水度越高,液氮的致裂增透效果越显著;液氮溶浸对3种煤阶煤样的致裂增透效果关系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在完全干燥状态下,由于热应力不足以破坏颗粒间链接,烟煤与无烟煤的增透效果近似相等;对于褐煤,液氮溶浸处理对完全干燥状态下的煤体即产生有效致裂,渗透率平均增幅高达559.35%,对于烟煤,在饱水度为33%和99%的状态下,液氮溶浸对煤体具有明显致裂效果,渗透率平均增幅分别为330.60%和448.77%,对于无烟煤,在饱水度为99%的状态下液氮溶浸处理才能对煤体产生有效致裂,渗透率平均增幅为185.53%。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北方冬季气溶胶中有机物所占比重大,对其气候效应、人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探究冬季灰霾主要有机单颗粒类型及耐热性,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发现北方冬季灰霾中一次有机颗粒较为普遍,根据内混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差异将其分为三种:有机物–矿物颗粒(3%)、有机物–烟尘颗粒(16%)和有机物–二次无机盐颗粒(81%)。此外,本研究还使用管式炉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样品进行高温加热,再利用透射电镜对加热后的几类典型有机单颗粒形貌和组分特征进行原位跟踪分析。结果显示,近圆形一次有机物经过300℃和500℃加热过程之后,形貌特征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类一次有机颗粒具有耐高温特性;半透明穹顶状有机物在300℃下粒径增大且颜色更加透明,表明在此温度下该类颗粒中大部分有机组分能够挥发;将具有有机包裹层的颗粒物在室温及300℃下的形貌特征对比测量,发现虽然二次有机包裹层留有部分痕迹,但是大部分已挥发,进一步升温至500℃时,半透明穹顶状的有机物和有机包裹层在高温过程中挥发完毕。本研究证明北方冬季燃煤排放的圆形一次有机物含有大量的难挥发耐热有机组分,外场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应考虑此类一次有机颗...  相似文献   
994.
朱炜  张艳  韩润生  王磊  佘敏  魏平堂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1-2022112012
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是重现成矿过程和查明成矿机制的基础,有助于深化对矿床的认识,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铅锌元素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3种铅锌迁移沉淀模式,4种含铅锌流体驱动模式,铅锌的迁移形式及其沉淀机制;同时简述了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的发展历程以及4种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方法。重点介绍了4种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方法及其研究现状:① 高压釜实验;② 热液金刚石压腔—激光拉曼实验;③ 熔融毛细硅管—激光拉曼实验;④ 计算机模拟实验。从封闭—平衡—静止到(半)开放—非平衡—流动、淬火分析到原位观察,应是今后高温高压实验的发展方向。以地质特征为基础,采用高温高压成岩成矿模拟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精细刻画成矿过程并揭示元素富集机制不仅是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油层组陆相页岩层系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按地质成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油层组页岩层系的天然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大类,其中构造裂缝主要包括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主要包括层理缝、页理缝和收缩裂缝。不同岩性中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明显不同,致密砂岩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层理缝仅在粉砂岩和局部细砂岩中发育;页岩和凝灰岩中页理缝、层理缝和构造裂缝均比较发育。不同类型的天然裂缝主控因素明显不同,构造裂缝的发育主要受岩性和岩石力学层层厚控制;砂岩中层理缝的发育主要受碳质纹层、粘土矿物转化程度等因素控制;凝灰岩中层理缝的发育主要受刚性玻屑脱玻化作用的控制;页岩中页理缝的发育主要受纹层、TOC含量和黄铁矿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6.
刘磊  蒲小楠  洪俊  张辉善  YASIR Shaheen Khalil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8-2022092008
巴基斯坦查盖火山岩浆岩带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巴基斯坦境内最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带,但目前其相关的遥感研究还较少,制约了对该成矿带的找矿潜力分析。本文以山达克矿床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对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数据进行RBD (Relative absorption band depth)比值假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光谱角制图等处理,获得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分布特征,通过对蚀变特征和主要控矿要素进行遥感研究,建立了山达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并开展成矿预测,为该成矿带矿产勘查提供借鉴。根据建立的遥感找矿模型,圈定了找矿预测靶区10处。对矿区东矿体和矿区北部的2个靶区进行野外验证,证实了提取结果与实际地质事实吻合较好,对矿区岩石样品进行光谱实测,表明样品实测光谱曲线与标准矿物光谱曲线的吸收特征位置高度相似,证实了研究区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等蚀变较强且分布较广。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提取的矿化蚀变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To master the deformation law of soft surrounding rock of well wall during freezing shaft sinking in water-rich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freezing...  相似文献   
1000.
Li  Yang  Ren  Yuqi  Liu  Yikun  Wang  Nan  Lei  Xinghai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2022,40(9):4345-4356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that upright triangular zone and inverted triangular zone of the collapsed roof appeared alternately in the gob, a mechan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