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杨忠  秦咏梅 《贵州地质》2001,18(4):257-259,267
受浅埋岩层影响,土质地基易产生应力集中。一方面,应力集中程度过大易使地基发生强度破坏,另一方面,应力集中促使厚度偏薄地段产生较大的沉降,从而使整个地基的变形趋向协调。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叶戈罗夫(К.К.ЕГоров) 关于应力集中理论为基础,以工程为实例,分析了不均匀地基中应力集中程度与基础宽度,压缩层厚度的关系,计算了应力集中对地基强度与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均匀地基的计算过程中不宜应力集中问题。  相似文献   
32.
对L波段探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近地层斜距因受地物回波影响而失真的情况,探讨软件所提供代替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用多条树轮重建的青海高原近250 a平均气温序列,利用线性趋势、小波变换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对近250 a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0多a来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波动明显,30 a滑动平均表现出1779~1811年和1934~2006年年平均气温偏高,其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1998年为1.3℃,1741~1778年和1812~1933年年平均气温偏低,其中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823年为-1.5℃,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 a以上相对大尺度上,年平均气温冷、暖交替的特征明显,经历了7个冷、暖交替阶段,在2~3 a,28 a左右,48 a和110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4.
35.
卡拉达湾地区位于新疆北天山西段,属于中亚造山区,是在前寒武纪基底陆壳裂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陆间型造山带,是铀及多金属成矿的重要区域。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地面磁测、地面伽玛总量测量结果,总结分析了卡拉达湾地区磁场、放射性场、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与铀及多金属成矿的关系,并圈定了铀及多金属找矿有利地段各2处,为西天山卡拉达湾地区的铀及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6.
针对当前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SP430F13x系列单片机的货车防盗报警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原理和软、硬件设计.系统在货车遭遇破封的情况下触发报警器,并将报警信息以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接收机接收报警信息并将其在LCD上显示出来,以便民警即时处理.经实际应用证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ree-dimensional scour below offshore pipelines subject to steady currents. The major emph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on the scour propagation velocity along the pipeline after the scour initiation. Phys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scour propagation velocity along the pipeline in a water flume of 4 m wide, 2.5 m deep and 50 m long. Local scour depths directly below the model pipeline were measured using specifically developed conductivity scour probes.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pipeline embedment depth, incoming flow Shields parameter and flow incident angle (relative to the pipeline) on scour propagation velocity along the pipelin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scour propagation velocity general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hields parameter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ipeline embedment depth. A general predictive formula for scour propagation velocity i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38.
39.
精细的人口分布数据能刻画出行政单元内部细节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为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利用房屋建筑及高德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提取建模因子,结合随机森林模型获取了武汉市2015年常住人口50 m空间化数据集.结果表明,相较于WorldPop数据集结果,所提出方法的结果在武汉市高、中、低3种不同人口密度社区单元均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40.
全国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迄今,中国气象局已在全国建立了55000余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含国家级自动站和区域自动站)。为了促进众多台站观测资料质量提高,在实时业务中保障用户用到基本正确有效的数据,2009年底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工程,旨在研制一套基本适用于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建立台站、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实时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与反馈业务系统。在探究自动站错误数据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研制了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从业务分工与应用角度,设计建立了台站负责质量监控、省级负责质量控制和国家级主要负责质量评估的自动站实时资料三级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已在2400多个国家级气象台站、31个省级和国家级资料部门安装部署与业务应用。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时上传的自动站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汛期全国自动站逐小时气温、降水数据可用率分别从2009年的88%、83%提升到2012、2013年的9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