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297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介绍了地震行业地面骨干网与应急卫星通信网的运行现状及互联存在的路由问题,讨论了实现两网互联的路由设计目标和策略,根据OSPF协议与BG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统一互联的接入方法,以及联合使用OSPF和BGP协议解决两网互联路由问题的具体方案,经网络仿真平台测试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2.
鹿群  郭少龙  王闵闵  高萌 《岩土力学》2016,37(Z2):421-426
为了解加入纤维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素水泥土及纤维水泥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和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纤维可小幅度提高水泥土的抗压强度;与素水泥土相比,纤维水泥土在达到应力峰值时的应变明显增大,破坏后的残余强度也有所提高;纤维的加入提高了水泥土的延性,减少了裂缝的开展,改善了其力学性能;添加纤维后水泥土抵抗疲劳的能力明显增强;掺入纤维对水泥土抗疲劳能力的提高程度远大于其对水泥土无侧限强度的提高程度;水泥土的应力水平和疲劳寿命之间具有单对数线性关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水泥土表现为低应力性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173.
由于自发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志愿者上传,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故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自发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未知、参考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本文引入了数据可信度的概念,从区域内用户信誉度之和与数据变化趋势2个方面对自发地理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价,将定性分析结果进行量化表达。首先,利用李纳斯定理计算区域内用户的信誉度之和获取数据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志愿者上传数据中保留的点所占比重作为志愿者的信誉度,构建了基于点统计的志愿者信誉度模型。接着,从数据量变化的趋势中获取数据的质量信息,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数据量的变化程度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度量。最后,以北京等地区OpenStreetMap数据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基于参考数据的质量评价结果总体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4.
设计了一种实现参数控制的地图符号编辑器,可以对地图符号的每个图元、每个参数进行精确控制,而且点线面符号均采用基本图元组合而成,与具体的绘制语言无关,可以支持不同平台、不同环境的地图显示与输出。  相似文献   
175.
彩色扫描地图中背景色的等高(等深)线矢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矢量化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国外地图的特点,选择了基于全要素地图的矢量化方式。通过综合利用多义点及方向信息,对等高线矢量化的追踪过程控制,不仅避免了误追踪等特殊情况,且减少了人机交互,实现了有背景色区域等高(等深)线的半自动矢量化。  相似文献   
176.
一种基于RSSI的三维加权质心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支撑技术.基于RSSI的定位技术以其不需额外的硬件、成本低廉而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选之一.本文在分析一些常用的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SSI技术的三维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在室外用ZigBee硬件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定位误差在4m以内,相对定位误差在20%以内的概率到达70%.  相似文献   
177.
利用贵州省预报业务常规、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FNL1°×1°再分析资料、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分析2020年6月29日铜仁市东部高空西北气流影响下的特大暴雨环境场特征、地面中小尺度场特征以及3家数值预报模式检验,初步分析产生此次特大暴雨的可能成因是在副高东南退、东北冷涡槽后高空西北气流维持、低层冷平流下传西输、地面辐合维持增强为涡旋、地面东路弱冷空气侵入、能量锋区斜压性增强;短临监测发现雷达回波有列车效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共轭配置、中层气旋式辐合;初步得出了西北气流影响下弱天气尺度环境场的铜仁市东部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8.
In mountainous lake areas, lake–land and mountain–valley breez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leading to an "extended lake breeze". These extended lake breezes can regulate and control energy and carbon cycles at different scales.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and turbulent fluxes data from an eddy covariance observation site at Erhai Lake in the Dali Basin,southwest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extended lake breezes and their impacts on energy and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in 2015 are investigated. Lake breezes dominate during the daytime while, due to different prevailing circulations at nigh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nighttime breezes. The mountain breeze from the Cangshan Mountain range leads to N1 type nighttime breeze events. When a cyclonic circulation forms and maintai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Erhai Lake at night, its northern branch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N2 type nighttime breeze events.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s for daytime, N1, and N2 breeze events are southeast, west, and southeast, respectively. Daytime breeze events are more intense than N1 events and weaker than N2 events. During daytime breeze events, the lake breeze decreases the sensible heat flux(Hs) and carbon dioxide flux(FCO_2) and increases the latent heat flux(LE). During N1 breeze events, the mountain breeze decreases Hs and LE and increases FCO_2. For N2 breeze events, the southeast wind from the lake surface increases Hs and LE and decreases suppress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相似文献   
179.
宋兰兰  徐群  陆桂华 《水文》2012,(5):17-21
瓯江河口沿岸与外海水交汇地区,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栖息、索饵产卵和生长的优良场所,由于围垦造地、航道整治已缩小了鸟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对河口地区栖息地的影响可通过生境破碎化研究来确定其扰动程度。根据瓯江河口海域测站相关的水环境因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瓯江河口水生境破碎化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干流虽被七都涂和灵昆岛分流后水流流态发生改变和流量、泥沙分配不均,使得其水生境斑块与瓯江干流生境存在差异,但总体水生境斑块还是处于连续状态;瓯江河口附近的海域水体理化特征呈高度异质性,斑块状分布特征明显。再通过各生境因子的生境斑块类型图分析瓯江海域水体原来较大斑块的自然水体景观被分割情况,确定瓯江河口水生境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0.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录井、测井及粒度分析,认为叶城凹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与河口坝。扇三角洲平原受重力流作用明显;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受牵引流作用,在盆地的短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小,而在长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大,与相邻扇三角洲前缘朵叶叠置连片。扇三角洲由山前向断陷湖盆进积,在盆地的短轴方向构成一侧为陡坡、另一侧为宽缓斜坡的单断式断陷盆地充填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不仅控制了扇三角洲各亚相单元的发育特征,而且对微相类型与砂体分布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