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773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842篇
地球物理   1150篇
地质学   1858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285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4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10篇
  196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Sm/Nd isotopic age determination showed that Xiongshan dike swarm was at 585.7 Ma ± 30 Ma. The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Sr/Nd/Pb isotope gemhemistry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dike swarm was products of back-arc basin spreading ridge and the magma originat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region which was metasomatized by LILE-rich liquids/melts derived from subduction slab.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12.
Data on the cycling of Cu and Zn in two eutrophic lakes are presented: Lake Greifen that becomes seasonally anoxic in its hypolimnion and Lake Sempach that is aerated during winter and oxygenated during summer. They suggest that hypolimnetic oxygenation 1) enhances the release of copper from the sediment but 2) also accelerates the entrapment and deposition of Cu and Zn by freshly formed Mn- and Fe-oxides.  相似文献   
113.
Evolution of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formed mainly through the terrestrial water flow action on the united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backgrounds.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dynamic field,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geochemistry, and the14C dating and extraction of isotope information have provided more evidence for recognizing and assessing th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studying the past global changes.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on a large scale and overexploitation have given rise to the decline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of flow field, de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ownward movement of saline water body.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entered a new evolution stage in which it is intensely disturbed by the mankind’s activiti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14.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5.
苏州地区I-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岩浆物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苏州地区I型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型花岗岩为晚侏罗世火山弧压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深;而A型者为A2型花岗岩,为早白垩世造山后张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浅,具晶洞构造.A型比I型花岗岩以酸度、碱度、Al,F含量高而H2O+含量低,以REE及不相容元素丰度高,负Eu异常强,而w(LREE)/w(HREE)低为特色.A型者矿物结晶顺序先浅色后暗色,暗色矿物以富铁贫镁、REE分配系数高及负Eu异常明显及长石富碱贫钙,而与I型花岗岩不同.A型者副矿物40余种,属锆石-褐帘石-萤石型,锆石结晶温度高,(110),(111)晶面发育;而I型者仅10余种,属榍石-锆石-磷灰石型,锆石结晶温度低,(100),(311)晶面发育.I型花岗岩为幔源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及AFC作用产物,而A型花岗岩为残余下地壳(麻粒岩相)熔融后分离结晶产物,二者并非同源岩浆演化关系.A型比I型岩浆来源浅,酸度大,含水少;故岩浆密度小,粘度大,上升慢,冷凝长.受密度筛影响,A型花岗岩岩浆房及侵位深度小于I型  相似文献   
116.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处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得力滑动构造,本文还分析了该系统形成的介质条件,斜坡构造及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117.
地震前兆现象的分析研究是开展地震预测的重要途径.在地震预测尚处于经验性预报的现阶段,积累可靠的前兆数据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的前兆台网观测技术已基本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但大量的模拟观测仍在运行,几十年来积累的模拟观测数据仍是十分宝贵的科研资料.如何对已有的模拟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使未来采集的模拟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科学的衔接、为分析预报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服务、使前兆模拟数据的产出和使用真正实现网络数据库的管理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并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8.
晋城境内河流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富生  任焕莲 《地下水》2004,26(4):242-244,289
以2003年枯水期化验资料为基础,对现状条件下的晋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定量地对河流污染程度给予了分析评价,发现地表水体大部分严重污染、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分析了污染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9.
长江中下游旱涝中期预报方法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荣花  李月安  晁淑懿  任金声 《气象》2004,30(12):47-52
介绍了双层多因子综合相似的长江中下游旱涝中期预报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具有明确动力学和热力学意义的地转西风动量经向输送和经向温度梯度诊断量,同时强调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键作用,并考虑了对流层中、低层500hPa高度和850hPa温度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与过去业务应用的单层相似预报模型相比较,不仅物理意义和天气学含义明确,而且更符合对具有复杂动力和热力机制的降水预报的考虑。5年的预报试验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中期趋势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小波分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模糊推理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与其前期位置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用小波分解和自适应模糊推理方法,对副高脊线进行集成建模和预测.基于小波分解重构的副高脊线短期活动集成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预报难度,明显改进和提高了副高脊线短期活动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