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90篇
地球物理   322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ϲ���ά�������ʷ��ݵ��㷨�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λ????????????????????????????????????????????????????????????????????巨???????????????????ú???????2001~2004???GPS?????????????????????????????з????????????????б?????????????????????????Ч??????????????????????????????  相似文献   
962.
黑龙江鸡西麻山区民主南山石墨矿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Fe-Au-P-石墨-矽线石成矿带(Ⅲ-53)中部,为一沉积变质大型晶质石墨矿床。矿石量为2 000多万t,矿物量为100多万t,固定碳平均品位为6.09%。赋矿层位为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西麻山岩组和余庆岩组,分为上下2个含矿层,石墨矿体30条。通过全面分析民主南山石墨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为在黑龙江东部佳木斯隆起麻山岩群西麻山岩组、余庆岩组寻找同类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利用地面、探空、机场自动观测、多普勒雷达等资料,以多普勒雷达数据产品为重点,对合肥机场及周边地区一次雷暴大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场西北部两个对流风暴在3—6 km高度层合并,5 km高度处形成强反射率因子核,强反射率因子核高度10 min内迅速下降4 km,风暴内下沉气流在地面形成强冷池,强冷池的快速移动导致机场大风形成。下沉气流产生的初始原因是降水粒子的下降拖曳作用;吸入作用、水成物与环境间的负浮力增大、动量下传、补偿性气流的作用是下沉气流产生的重要原因。机场西南部的大风带由雷暴出流边界过境造成,出流边界破坏了边界层结构导致超折射现象的消失。风暴后部持续的冷空气补充和风暴前部源源不断的上升气流维持稳定的垂直环流,持续的下沉补偿气流导致机场东部大风的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964.
唐朝晖  余小龙  柴波  张淑杞  孙晓鑫 《地球科学》2021,46(11):4033-4042
顺层岩质滑坡是最常见的斜坡灾害,研究其渐进破坏过程、建立预报判据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秭归杉树槽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石试验的基础上,利用JRC-JCS模型及GSI法估算得出滑坡基本力学参数;通过FLAC3D模拟滑坡渐进破坏过程,分析顺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的发展规律;基于能量守恒和虚功原理,提出了顺层岩质滑坡迈入加速变形的能量学判据.研究表明:杉树槽滑坡由后缘向前渐进破坏,后缘变形累积的总位移值不断增大,前缘切层段的锁固作用使变形迅速降低,当临近破坏时,前缘位移由前向后发展,滑面快速贯通;滑体沿滑动方向应变曲线可近似表示为"S"型曲线,随渐进破坏该曲线向坡下发展;以滑体动能增量大于0作为滑坡迈入加速变形的能量学判据,其结果符合滑坡地质演化观点,与FLAC3D模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65.
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分布大量地热田,主要有青海共和—贵德地热田、甘肃张掖盆地地热田、甘肃天水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等,所有地热田系统整体围绕青藏高原边缘呈带状展布,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对该区域多个地热田进行分析,均具有深部热源垂直传导供热、深大断裂和其发育的次级断裂为有利通道等特性。青藏高原深部分布多个通道流,在地震层析成像观测结果、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上均有显著反映,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壳低速-高导层是部分熔融层的岩石学证据亦被证实。主要地热田均分布在通道流沿线,根据地热田的研究成果,认为下地壳的通道流不仅为地热田提供热源,形成明显的大地热流异常区带,通道流区域的地壳厚度减薄、构造活动增强,热流易于向上传导运移。文章综合分析后初步建立了地热分布与通道流关系模型、与通道流相关的地热田地热模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分布的多个地热田均受控于其深部的通道流;通过对该区域地热资源前景进行分析,认为甘肃天水地区位于通道流的交汇部位,地热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966.
与碱性岩有关的碳酸岩型内生稀土矿床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轻稀土资源储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诸如我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的牦牛坪、大陆槽等稀土矿床、山东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以及美国的Mountain Pass稀土矿床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稀土矿床。当前,对于这类稀土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机制,学界主要存在结晶分异作用、不混溶作用(熔体-熔体不混溶、熔体-流体不混溶以及流体-流体不混溶)以及热液交代蚀变作用之间的分歧。结晶分异作用可以使具有不相容性的稀土元素在残余熔体相中逐渐富集,直至形成稀土矿物。不混溶作用能够使稀土元素在不混溶后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中的某一相中发生选择性富集,形成稀土矿化。成矿流体演化晚阶段的热液流体对早期生成的矿物或围岩进行交代蚀变,使其释放出能与稀土元素在热液中形成络合物的F-、(CO_3)~(2-)以及(SO_4)~(2-)等阴离子(团),并最终在合适的构造控矿部位和外界环境条件下,重结晶或沉淀出稀土矿物。上述3种观点各有其理论依据,但是在解释一些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地质现象或实验地球化学模拟结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发育了大量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CO_2的流体包裹体,以往在利用Linkam TS1400XY以及Linkam THMS600等这类常规高温热台,在101325 Pa条件下对其进行热力学测温时,这些包裹体大多在尚未达到完全均一状态前就已发生爆裂或泄露,极大制约了人们对这类稀土矿床在高温岩浆阶段和中高温岩浆-热液阶段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的认知。另外,对于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通过包裹体成分组成的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对矿体和围岩进行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尚缺乏单个包裹体中元素含量的原位微区分析方面的数据。未来,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发育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的流体包裹体,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开展高温高压原位均一实验模拟研究,以及对单个包裹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LA-ICP-MS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7.
桅杆是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勘探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4000米岩心钻机桅杆进行结构设计,在Solidworks中完成桅杆的建模,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桅杆装配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对桅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与激振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第1阶、第2阶固有频率与钻机转盘和起升系统频率有重叠,可能会发生共振,通过调节钻机转盘和起升系统转速避免发生共振,振动时最大变形处变形量较小,说明桅杆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8.
直升机TEM被广泛应用于矿产、水文地质勘查等领域,该测量方法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且飞行难度大,总结其野外测量流程、分析野外测量影响因素,对于今后直升机TEM飞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笔者结合雄安新区白洋淀和雄县两个测区实测资料,对直升机TEM野外测量主要环节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机型选择、直升机起降点、天气、飞行高度、速度、飞行计划及测量系统稳定性监控等,为今后直升机TEM测量飞行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69.
冲绳海槽西南端1.3ka以来异重流沉积记录及其古气候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冲绳海槽西南端的HOBAB4?S1岩芯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粒度、沉积构造、AMS14C测年等资料,对研究区异重流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对异重流发育的时间段与晚全新世气候事件进行对应。结果表明,岩芯中发育17段异重流沉积,其沉积物组分以砂质粉砂为主,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以70~130 μm为中心的单峰,C?M图上样品点集中分布区间大致平行于C=M基线,且位于PQ段以下,表明沉积物搬运方式为重力流悬浮搬运。异重流内部发育平行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和粒序层理等沉积构造。异重流沉积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厚层异重流沉积,底部侵蚀面发育,内部发育多组逆—正粒序组合,指示了水动力较强,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均较明显的异重流近端沉积;另一类是薄层异重流沉积,底部侵蚀面不发育,内部不发育或仅发育一组逆—正粒序组合,指示了水动力较弱的异重流边部沉积。HOBAB4?S1岩芯的异重流层段集中发育在800~1 300 A.D.之间,指示了当时气候条件为高温高湿,台风、洪水频发,降雨量较大,验证了“中世纪暖期”在东亚地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0.
穿地壳岩浆系统理念的提出为认知岩浆岩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在穿地壳岩浆系统内,深层次岩浆储库结晶的矿物(例如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等)可通过通道向上运移至浅层次的岩浆储库,该过程可导致这些矿物的熔蚀、流体交代或再生长。上述矿物属于再循环晶,它们保留的成分环带信息可忠实地记录岩浆环境的变化。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胶北早白垩世丛家岩体(-127Ma)内产出的闪斜-拉辉煌斑岩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钙碱性煌斑岩中常见不同结构和成分特征的单斜辉石再循环晶,它们保存了多级岩浆储库的相关信息。丛家煌斑岩包括一系列中基性煌斑岩,形成一个煌斑岩岩石组合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_N=14.2~28.1)的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上丛家煌斑岩表现出亏损Nb、Ta、P和Ti,而富集Ba、Pb、Sr和Nd等元素的特征。本文在丛家煌斑岩中识别出了两类单斜辉石"再循环晶"即正环带单斜辉石和振荡环带单斜辉石。正环带辉石核部Mg~#值为86.0~94.9,稀土元素总含量偏低,亏损HREE;部分核部具筛状结构,筛孔填充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并表现出Cr-Ni元素的解耦,显示与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正环带辉石边部具振荡环带特征,反映了晶体在震荡环境中的再生长。再生长辉石环带的Mg~#值为78.9~89.1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但其分配趋势与核部相似,富集Th等元素,亏损Nb、Pb、P。振荡环带辉石的Mg~#值为82.3~89.4,化学成分特征与正环带辉石边部相近。丛家煌斑岩中的角闪石可分为低硅角闪石和高硅角闪石。低硅角闪石的SiO_2含量偏低(38.2%~40.1%),Mg~#值为72.0~82.4,结晶于较高的温压环境(976±22℃~1024+22℃,5.72~10.9kbar)。高硅角闪石的SiO_2含量较高(40.3%~44.3%)Mg~#值为70.9~83.0,结晶于相对低的温压环境(872±22℃~947±22℃,3.06~4.43kbar)。本研究认为,丛家煌斑岩中的单斜辉石再循环晶在不同层次岩浆储库内发生了熔蚀、流体交代或再生长,指示了深部岩浆系统是由多级岩浆储库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