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872篇
测绘学   454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516篇
地质学   1550篇
海洋学   44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992.
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其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织金矿区9煤层中异常高含量的Fe(4.24%)、Cu(369.90μg/g)、U(49.6μg/g)、Mo(63.10μg/g)、Zn(33.97μg/g)等是来源于同沉积基性火山灰降落到泥炭沼泽中所致;高含量的Fe、Cu并非以通常意义的煤中硫化物状态存在;除煤中有机质和陆源碎屑外,发现了由火山灰、有机质和陆源碎屑所形成的煤层中的特殊组构,暂定名为沉碳质火山胶凝物,它是一种有机—无机高度混合物质,根据沉碳质火山胶凝物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厘定出6种组构类型,分别是:网状组构、细屑组构、基质组构、孔腔组构、均质组构和碎屑组构。  相似文献   
993.
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模型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邵明安根据再分布过程得出的非饱和导水率模型,对其中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通过实测资料计算非饱和导水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度,对比参数对非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采用线性关系表示土壤湿润剖面的平均湿度和湿润锋处湿度之间的关系时,非饱和导水率对参数的敏感性比其他参数高得多。  相似文献   
994.
王安镇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王安镇岩体是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规模最大、岩石类型最多的代表性岩体之一,该岩体由早期、主期和晚期三期岩石组成。本文通过对王安镇岩体三期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岩体主期岩石(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独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_2≥56%,Al_2O_3≥15%,低Y(4.20~12.68μg/g)而高Sr(518~861μg/g)和Sr/Y值(60.19~178.10),LREE强烈富集(La/Yb)_N=34.06~76.91,HREE强烈亏损Yb=0.44~1.00,Sr、Eu无明显异常,高场强元素(如Nb,Hf和Ti)相对亏损,I_(Sr)值为0.7060,ε_(Nd)(t)均为负值(-16.29~-14.27),ε_(Sr)(t)均为正值(+23.7~+25.0),应属于埃达克质岩,但又与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推测可能是由于晚中生代区域内热地幔物质是“蘑菇云”状上涌,使热侵蚀面抬升到地壳底部,导致玄武质下地壳在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而早期和晚期岩石则属于非埃达克质岩,早期为基-中性岩石(角闪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富Mg、Fe,LREE富集,Eu呈正异常,富集相容元素而亏损不相容元素,I_(Sr)=为0.7056,ε_(Nd)(t)=-16.72~-10.92,推测是华北地台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述了辽西阜新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多金属矿体也多沿这两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996.
含水含盐土壤的微波介电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邵芸  吕远  董庆  韩春明 《遥感学报》2002,6(6):416-423
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实验室制备的各种不同含水量,含盐量的土壤样品的复介电常数,研究了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与频率、盐度、含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频率、盐度对土壤介电常数实部的影响很小;对于某一特定土壤,其介电常数的实部由土壤的含水量决定;在较低频率范围内(f<2GHz),虚部随着频率的增大而迅速下降,高频部分则趋向于一定值,波长较长的波段,如P波段或L波段对土壤含盐程度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含盐量对虚部在较低频范围(f<5GHz)影响很大。同时,采集了内蒙古吉兰泰盐湖区的土壤样品,并测量了其复介电常数,与同步过顶的RADARSAT图像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图像记录的后向散射强度与含盐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的相关系数为0.23,与虚部的相关系数为0.66,即雷达图像观测的含盐含水士壤的后向散射强度与土壤的含盐量相关性较高。这为利用微波遥感进行土壤盐碱化程度监测,提供了可能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内波海面的电磁计算模型一般把流体力学-电磁波模型简单处理并与SAR图像模式相结合,根据电磁散射模型的计算要求,提出了一个等效的海浪谱模式,并用在电磁散射的计算,最后,用SIR-C/X-SAR在中国南海海面的内波表面图像进行了对比,对L-和X-波段具有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8.
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斑点噪声是SAR图像地学应用的前提,通过基于单视数SAR图像的Speckle统计特性和已发展的空间滤波算法分析。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全方向动态窗口自适应SAR噪声滤波算法,该算法对处理的每一个像元可按图像边界细节划分为需要的全方向子窗口,利用相对标准差判断滤波窗口及子窗口内斑点噪声及边缘信息的存在情况,可实现滤波窗口大小动态调整和窗口内参加滤波像素的自适应选择,对ERS SAR SLC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视数SAR图像具有较强的Speckle抑制能力。且可较好地保持图像的纹理边界细节信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松辽盆地南部的地层品质因素和地层衰减系数,尤其是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素和地层衰减系数进行研究,进而研究了野外地震采集的激发和接受等各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小药量激发理论在松辽盆地南部是不适用的;保证激发深度在浅水面之下0.5m是非常重要的;地层品质因素和地层衰减系数的研究不但可以确定检波器的最佳埋置深度,而且有助于确定对地震数据进行高分辨率处理的最佳流程和参数。最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利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的观测系统和各种采集参数;形成了一套适合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高分辨率三地震采集方法;应用后提高了三维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合肥盆地东北部白垩纪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跃东  邵莉 《地层学杂志》2002,26(2):111-118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工作方法 ,对合肥盆地东北部白垩纪陆相地层各类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陆相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 ,根据红层盆地的沉积物充填序列、基本层序 ,将白垩纪断 (坳 )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划分为 4个层序 ,在层序地层学分析基础上 ,并根据岩石地层单元和沉积体系在时空上的展布特征 ,初步建立了红盆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