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7篇
  免费   3789篇
  国内免费   4860篇
测绘学   2392篇
大气科学   2222篇
地球物理   3437篇
地质学   8918篇
海洋学   3103篇
天文学   381篇
综合类   1209篇
自然地理   202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960篇
  2020年   804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917篇
  2017年   849篇
  2016年   872篇
  2015年   1007篇
  2014年   945篇
  2013年   1239篇
  2012年   1370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353篇
  2009年   1253篇
  2008年   1362篇
  2007年   1206篇
  2006年   1092篇
  2005年   963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n and around the beds of vesicomyid clam (Calytogena soyoae) located off Hatsushima Island in Sagami Bay, central Japan, hydrogen sulfide concentration in bottom water and interstitial water was measured every 10 cm from just above seafloor to 40 cm deep usingin situ separative dialysis bags. While hydrogen sulfide over 0.01 mmol/kg was not measured from the seawater just above the dense clam beds,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ncreased rapidly below 10 cm dee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abit of the clam is correlated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contained in pore waters of sediments between depths of 10 and 20 cm from the bottom 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sulfide ranging from approximately 0.05 mmol/kg to 0.6 mmol/kg might be su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habitat ofC. soyoae.  相似文献   
82.
根据 2 0 0 1年 2月和 7月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水质和底质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 ,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 ,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 :(1 )该海域水质的 p H值、溶解氧和石油类等环境因子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则超标严重 ,该海域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夏季比冬季富营养化程度略低 ) ;(2 )该海域底质表层沉积物中除部分站位的重金属 Cu、 Zn含量超标外 ,有机质、石油类和重金属 Pb、 Cd、 Hg的含量均未超标 ,底质环境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83.
在海浪波面高度为正态分布的假定下,导出一种以给定波高为条件的条件周期概率密度函数.与风浪槽中测量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在窄谱情况下此概率密度函数与实验室风浪的实际符合良好.根据此密度函数定义了3种条件特征周期,并导出它们与平均周期的关系式.根据这些关系对有关海洋工程上的一些问题作了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
吕宋冷涡时空特征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收集南海以及台湾周边海域1900~2004年共105a的海洋调查资料,按0.5°×0.5°网格进行温盐计算统计分析,制作了逐月平面、断面分布图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和海洋水文图集,阐明了吕宋冷涡的空间、季节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中尺度涡对海洋科学、舰艇航行及国防建设等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5.
广西主要港湾余流特征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5个主要海湾各有自己的环流特征:铁山湾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廉州湾存在一个海湾尺度的气旋环流,钦州湾青菜头南端存在一个气旋式环流,防城湾口有一个气旋环流。珍珠湾余流,在深水航道内自湾内指向湾外。冬季,受北风影响,各湾从湾内流向湾外的余流分量加强。由于反气旋或气旋环流存在,形成和环流相应的泥沙输运。  相似文献   
86.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上升和下降轨道在南海海域的交叉点位置处的风、浪观测资料与NCEP风场和WWATCH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NCEP风场基本与T/P高度计的风速观测结果一致,相应的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也基本与卫星高度计的有效波高观测结果相一致,但从空间上看,在计算区域中心附近海域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靠近计算边界附近海域的结果相对较差,但这种因边界而影响模拟结果的范围很有限;从时间上看,冬季风期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夏季风期间的结果偏小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偏小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期间的极小风速值附近。  相似文献   
87.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同时用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汞、锌含量平均值超过标准,其余项目未发现超标;其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同时该海域底质环境质量总指数已达到污染程度和很强的生态危害,其中主要污染元素是Hg,已达重污染,并形成极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8.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水平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河口区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 VDC)达到10^7个/ml,近海水域VDC为10^6个/ml,河口区的浮游病毒丰度都明显高于近海水域病毒丰度 (P<0.01).在垂直分布上,冬、春两季长江口水域水深小于10m的站位,表层浮游病毒丰度与底层病毒丰度无明显差别,水深大于10m的站位,表层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都高于10m水层病毒丰度,说明长江口浮游病毒的垂直分布与站位总水深有关.还通过比较各站点VDC与叶绿素a含量的数据,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正相关性;春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负相关性,但病毒丰度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仅为10%-11%.  相似文献   
89.
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中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地论述,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海冰研究的遥感数据;其次,从海冰厚度识别、海冰运动速度矢量计算、海冰资源量测算以及海冰灾害监测等四个方面,简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渤海海冰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
Based on the 2nd order cnoidal wave theory, the characters of shallow water standing waves and their action on vertical wall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wave surface elevation in front of and the wave pressure on the vertical wall are obtain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model tests were made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at DUT. For the wave surface elevation in front of the wall and the wave forces on the wall at the moment when the wave surface at the wall surface goes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wave trough, the calculated results coincide quit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wave forces on the wall at the moment when the wave surface at the wall surface goes up to the top of the wave crest,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are mod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practical use, calculations are made for the wave conditions which usually occur in enginering practice by use of the in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